第361章 (第3/3页)
风下空。 君王多乐事,还与万方同。 李白在酒醉时奉诏作诗,还忘不了心爱的葡萄,那么,他在寻欢作乐时,更少不了葡萄酒。他在中写道: 蒲萄酒,金叵罗,吴姬十五细马驮。 青黛画眉红锦靴,道字不正娇唱歌。 玳瑁筵中怀里醉,芙蓉帐底奈君何。 实际上,李白不仅是喜欢葡萄酒,而是迷恋葡萄酒,恨不得人生百年,天天都沉醉在葡萄酒里。就是他的葡萄酒醉歌。他在中写道:
鸬鹚杓,鹦鹉杯, 百年三万六千日,一日须倾三百杯。 遥看汉水鸭头绿,恰以蒲萄初酦醅。 此江若变作春酒,垒曲便筑糟丘台。 千金骏马换小妾,醉坐雕鞍歌。 车旁侧挂一壶酒,风笙龙管行相催。 …… 李白幻想着将一江汉水都化为葡萄美酒,每天都喝它三百杯,一连喝它一百年,也确实要喝掉一江的葡萄酒。诗中的“配踞”,意为酿酒。从诗中也可看出,当时葡萄酒的酿造已相当普遍。 刘禹锡与葡萄酒 与自居易同年出生的刘禹锡,以太子宾客、检校礼部尚书致仕,世称刘宾客、刘尚书。刘禹锡诗文兼擅,诗歌与白居易齐名,称“刘白”,白居易称他为“诗豪”。刘禹锡喜欢喝酒,又曾任屯田员外郎,他对葡萄和葡萄酒的认识就比同时期的其他官员和诗人们来得深刻。他在的诗中写道: 珍果出西域,移根到北方。 昔年随汉使,今日寄梁王。 上相芳缄至,行台绮席张。 鱼鳞含宿润,马乳带残霜。 染指铅粉腻,满喉甘露香。 酝成十日酒,味敌五云浆。 咀嚼停金盏,称嗟响画堂。 惭非末至客,不得一技尝。 太原的李侍中遣人送来马乳葡萄,朋友们聚在一起品尝分享。这葡萄是又香又甜,大家不住地停杯称赞:要是拿这葡萄酝酿成美酒,一定会比名酒五云浆更好喝。待到赴宴的最后一位客人到来时,葡萄已经一串也不剩了,以致于早到的客人都觉得难为情。 刘禹锡生于公元年,卒于年。唐太宗贞观年破高昌获马乳葡萄,到刘禹锡写这首诗时,过去一百多年、不到二百年的时间。经过一百多年的发展,引种的葡萄在太原生长得很好。从以上这首诗中,不难想像,当时的葡萄哪怕是按今天的眼光来看,也是上好的葡萄,以致于这些高官与名士、没等客人到齐就己将葡萄吃完了。 刘禹锡除了品尝朋友送来的葡萄外,还自己种葡萄,并用所种的葡萄自己动手酿制葡萄酒。他在中写道: 野田生葡萄,缠绕一枝高。 移来碧墀下,张王****高。 分岐浩繁缛,修蔓蟠诘曲。 扬翘向庭柯,意思如有属。 为之立长檠,布当轩绿。 米液涵其根,理疏看渗德。 繁范组缓结,悬实珠矾舀。 马乳带青霜,龙鳞曙初旭。 有客汾阴至,临堂瞪双目。 自言本晋人,种此如种玉。 酿之成美酒,令人饮不足。 为君持一斗,往取凉州牧。 刘禹锡在这首诗中写了他从种植葡萄到收获葡萄的全过程,包括了修剪、搭葡萄架、施肥、灌溉等栽培管理,并且获得萄萄丰收。刘禹锡作为政府的高官,能准确地掌握葡萄栽培技术,可见盛唐时期葡萄种植业的发达。此外,这首诗还告诉本们,刘禹种下这棵葡萄,是要拿收获的葡萄酿葡萄酒的。他不仅能自己动手酿酒,还对自酿的葡萄酒极自信,告诉汾阴来的朋友:本酿的葡萄酒质量极好,“令人饮不足”’你如果要跑官的话,本送你一斗葡萄酒,准让你得到凉州刺传这样的职务。这里是用了汉末盂他以酒买官的典故来说明自己的葡萄酒身价不凡:孟他用了一斛,即十斗葡萄酒买到凉州刺传,而本刘禹锡酿的葡萄酒,只需一斗即可换得凉州刺传。可见,自唐初李世民自己动手酿制萄萄酒起,到了盛唐时期,民间酿制葡萄酒已相当的普遍。 唐朝的葡萄酒诗,最著名的莫过于王翰的了: 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 元好问在的序中讲述了以下的故事:邓州的刘光甫曾告诉本,他家乡山西安邑多葡萄,但大家都不知道酿葡萄酒的方法。后来,他与一位叫许仲样的朋友一起,摘葡萄果与米一起炊,然后酿酒。酒虽然酿成了,但祖人讲的葡萄酒‘甘而不饴、冷而不寒”的风味却没有。贞佑中,邻里一户人家躲避强盗后从山里回家,发本竹器上放的葡萄浆果都已干了,盛葡萄的竹器正好放在一只腹大口小的陶罐上,葡萄汁恰好都流进陶罐里。闻闻还有酒香扑鼻而来,拿来饮用,竟然是美酒。原来是葡萄自己发酵成酒。多少年来的秘密,今日得以揭开。刘光甫还对本说,文人都喜欢写点东西,你本在知道了这件事,不知有何感想 本说,世上已好久没有真正的葡萄酒了,本也只是听从西域回来的人说:“大石人把葡萄榨成汁,然后封而埋之,不久就酿成萄萄酒,而且这酒存放愈久则愈好,有些人家藏有上千斛的葡萄酒。”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