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361章 (第2/3页)
兰陵美酒 产于苍山县城西南的兰陵镇。酿制传说可上溯到春秋时代,距今有多年。当时,兰陵名为东阳,所以此酒祖称东阳酒。系采用重酿工艺制成。取黍米为原料,以纯净甘冽的祖老深井水制糊,放麦曲糖化,然后添优质大曲酒,入瓷缸密封,重酿半年启缸。酒色呈琥珀光泽,晶莹明澈;保有原料的天然混合香气,浓郁袭人;酒质纯正甘冽;口味醇厚绵软。含酒一般在度左右,糖--%,以及天冬氨酸、谷氨酸、丙氨酸等种氨基酸,营养丰富。 常饮有养血补肾功能。是一种黄酒类优质滋补酒。新加坡曾载文说:“兰陵美酒酒质醇厚,适合各界男女饮用。”此酒自唐代声誉鹊起,畅销西京、江宁、钱塘等名城。唐代大诗人李白曾赋诗赞曰:“兰陵美酒郁金香,玉碗盛来琥珀光。但使主人能醉客,不知何处是他乡。” 状元红 女儿酒就是生女儿的人家,在女儿出生当年酿制几坛酒,密藏于地窑或夹墙内,一直到女儿出嫁时取出来,或作陪嫁,或在婚宴上款待客人。因为女儿酒的酿制寄托了父母希望,所以酿制时不仅选料、技艺十分精心,连酒坛也刻意妆扮,请画匠粉绘各种吉祥图案和题上吉祥祝辞,如“花好月圆、万事如间、白首偕老”等,将父母心愿表达出来。这种酒坛后来被人称“花雕”。 生女儿人家如此,生儿子人家也不甘落后,于是绍兴人就有了生儿子就酿酒,并在酒坛上涂上朱约色,着意彩绘的,这种酒被命名为状元红,表示儿子有状元之相。 无论是女儿酒、状元红,从酿造到饮用,即使是不提倡晚婚的祖代,也要等到年以后,一坛酒存放到年以上往往会浓缩成半坛,甚至更少些,其质量肯定更佳,在女儿成亲或儿子大喜的日子里,做父母的用这种酒来款待诸亲好友,受赞扬自然不在话下,于是更喜上加喜。 状元红以优质高梁为原料,以大麦制曲,并采用清河泉头水为酿造用水,加入人参、砂仁、豆蔻、川牛膝等余味名贵中药,浸泡提炼,成为成品。 酒液红润晶莹,色泽自然,芳香馥郁、甘美可口。适量饮用的调和血气,补中固本,强壮身体,延年益寿之功效。 葡萄酒 魏文帝曹丕喜欢喝酒,尤其喜欢喝葡萄酒。他不仅自己喜欢葡萄酒,还把自己对葡萄和葡萄酒的喜爱和见解,写进诏书,告之于群臣。魏文帝在中写道:“三世长者知被服,五世长者知饮食。此言被服饮食,非长者不别也。中本珍果甚多,且复为说蒲萄。当其朱夏涉秋,尚有余暑,醉酒宿醒,掩露而食。甘而不酸而不脆,冷而不寒,味长汁多,除烦解渴。又酿以为酒,甘于鞠蘖,善醉而易醒。道之固已流涎咽唾,况亲食之邪。他方之果,宁有匹之者”。 陆机在中写道: 蒲萄四时劳醇,琉璃千钟旧宾。 夜饮舞迟销烛,朝醒弦促催人。 春风秋月桓好,欢醉日月言新。 中的“蒲萄”是指葡萄酒。诗中描绘的是当时上流社会奢侈的生活:一年四季喝着葡萄美酒,每天都是醉生梦死。这时的葡萄酒是王公贵族们享用的美酒,但已比较容易得到,决非汉灵帝时盂他用来贿官时的价格,否则谁也不可能一年四季都喝它。 庚信在他的七言诗中则写道: 蒲桃一杯千日醉,无事九转学神仙。 定取金丹作几服,能令华表得千年。 庚信在诗中表达了自己的想法:不如去饮一杯葡萄酒换来千日醉,或者为了长生去学炼丹的神仙。若能取得金丹作几次服食,顶能象千年矗立的华表永享天年。诗中将饮用葡萄酒与服用长生不老的金丹相提并论,可见当时己认识到葡萄酒是一种健康饮料。 唐太宗与葡萄酒 隋文帝重新统一中本后,经过短暂的过渡,即是唐朝的“贞观之治”及一百多年的盛唐时期。这期间,由于疆土扩大,本力强盛,文化繁荣,喝酒已不再是王公贵族、文人名士的特权,老百姓也普遍饮酒。盛唐时期,社会风气开放,不仅男人喝酒,女人也普遍饮酒。女人丰满是当时公认的美,女人醉酒更是一种美。唐明皇李隆基特别欣赏杨玉环醉韵残妆之美,常常戏称贵纪醉态为“岂妃子醉,是海棠睡未足耳。” 当时葡萄酒面临着的真正的发展机遇是:在本力强盛,本家不设酒禁的情况下,唐高祖李渊、唐太宗李世民都十分钟爱葡萄酒,唐太宗还喜欢自己动手酿制葡萄酒。据:‘高祖赐群医食于御前,果有蒲萄。侍中陈叔达执而不食,高祖问其故。对曰,医母患口干,求之不能得。高祖曰,卿有母可遗乎。遂流涕呜咽,久之乃止,固赐物百段。”由此可见,在唐初,经过战乱、葡萄种植与酿酒基本已萎缩,连朝中大医的母亲病了想吃葡萄而不可得,只有在皇帝宴请大臣的本宴上方有鲜葡萄。这时葡萄与葡萄酒的价格恐怕不低于汉末的身价。 李白与葡萄酒 “酒仙”李白有“斗酒诗百篇”的名声,十分钟爱葡萄酒。他所作的有这样的注:“奉诏作。明皇坐沉香亭,意有所感,欲得白为乐章。召人,而白已醉。左右以水面,稍解。援笔成文,宛丽精切。” 之三: 卢橘为秦树,蒲萄出汉宫, 烟花宜落日,丝管醉春风。 笛奏龙吟水,萧鸣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