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70 (第2/2页)
而家无余财,向闻与尊夫人辞诀,言辞哀苦,然则卿国士也,如何可令死。吾当相为。”因起去。明日,更来。其明日,又来。佑曰:“卿许活吾,当卒恩否?”答曰:“大老子业已许卿,当复相欺耶!”见其从者数百人,皆长二尺许,乌衣军服,赤油为志。佑家击鼓祷祀,诸鬼闻鼓声,皆应节起舞,振袖飒飒有声。佑将为设酒食。辞曰:“不须。”因复起去。谓佑曰:“病在人体中,如火。当以水解之。”因取一杯水,发被灌之。又曰:“为卿留赤笔十余枝,在荐下,可与人使簪之。出入辟恶灾,举事皆无恙。”因道曰:“王甲、李乙,吾皆与之。”遂执佑手与辞。时佑得安眠,夜中忽觉,乃呼左右,令开被,“神以水灌我,将大沾濡。”开被。而信有水在上被之下,下被之上,不浸,如露之在荷。量之,得三升七合。于是疾三分愈二。数日。大除。凡其所道当取者,皆死亡。唯王文英,半年后乃亡。所道与赤笔人,皆经疾病及兵乱,皆亦无恙。初,有妖书云:“上帝以三将军赵公明、钟士季各督数鬼下取人。”莫知所在。佑病差,见此书,与所道赵公明合焉。 汉下邳周式尝至东海,道逢一吏,持一卷书,求寄载。行十余里,谓式曰:“吾暂有所过,留书寄君船中,慎勿发之。”去后,式盗发现书,皆诸死人录,下条有式名。须臾,吏还,式犹视书。吏怒曰:“故以相告,而忽视之?”式叩头流血,良久,吏曰:“感卿远相载,此书不可除卿名。今日已去,还家,三年勿出门,可得度也。勿道见吾书。”式还,不出,已二年余,家皆怪之。邻人卒亡,父怒,使往吊之。式不得已,适出门,便见此吏。吏曰:“吾令汝三年勿出,而今出门,知复奈何?吾求不见,连累为鞭杖,今已见汝,无可奈何。后三日,日中,当相取也。”式还,涕泣具道如此。父故不信。母昼夜与相守。至三日日中时,果见来取,便死。 南顿张助,于田中种禾,见李核,欲持去,顾见空桑,中有土,因植种,以余浆溉灌。后人见桑中反复生李,转相告语,有病目痛者,息阴下,言:“李君令我目愈,谢以一豚。”目痛小疾,亦行自愈。众犬吠声,盲者得视,远近翕赫,其下车骑常数千百,酒rou滂沱。间一岁余,张助远出来还,见之,惊云:此有何神,乃我所种耳。”因就斫之。 曰:「非所困而困焉,名必辱。非所据而据焉,身必危。既辱且危,死 期将至,妻其可得见邪?」 易曰:子曰:「隼者禽 也,弓矢者器也,射之者人也。君子藏器於身,待时而动,何不利之有?
动而不括,是以出而不获。语成器而动者也。」 子曰:「小人不耻不仁,不畏不义,不见利而不劝,不威不惩;小惩 而大诫,此小人之福也。易曰:『履校灭趾,无咎。』此之谓也。」 「善不积,不足以成名;恶不积,不足以灭身。小人以小善为无益, 而弗为也,故恶积而不可掩,罪大而不可解。易曰:『履校灭耳, 凶。』」 子曰:「危者,安其位者也;亡者,保其存者也;乱者,有其治者 也。是故,君子安而不忘危,存而不忘亡,治而不忘乱;是以,身安而国 家可保也。易曰:『其亡其亡,系于包桑。』」 「天地□⑦□③,万物化醇。男女构精,万物化生。易曰:『三人行, 则损一人;一人行,则得其友。』言致一也。」 子曰:「君子安其身而后动,易其心而后语,定其交而后求。君子修 此三者,故全也。危以动,****不与也;惧以语,****不应也;无交而 求,****不与也。莫之与,则伤之者至矣。易曰:『莫益之,或击之, 立心勿恒,凶。』」 《易经系辞下传》第六章 子曰:「乾坤其易之门邪?乾阳物也,坤阴物也。阴阳合德,而刚 柔有体,以体天地之撰,以通神明之德。其称名也,杂而不越。於稽其 类,其衰世之意邪?」 子曰:「夫易,彰往而察来,而微显阐幽,开而当名,辨物正言,断 辞则备矣。其称名也小,其取类也大,其旨远,其辞文,其言曲而中,其 事肆而隐,因贰以济民行,以明失得之报。」 《易经系辞下传》第七章 易之兴也,其於中古乎?作易者,其有忧患乎? 是故,履,德之基也;谦,德之柄也;复,德之本也;恒,德之固 也;损,德之修也;益,德之裕也;困,德之辨也;井,德之地也;巽, 德之制也。 履,和而至;谦,尊而光;复,小而辨於物;恒,杂而不厌;损,先 难而后易;益,长裕而不设;困,穷而通;井,居其所而迁;巽,称而 隐。 履,以和行;谦,以制礼;复,以自知;恒,以一德;损,以远害; 益,以兴利;困,以寡怨;井,以辨义;巽,以行权。 《易经系辞下传》第八章 易之为书也,不可远;为道也,屡迁。变动不居,周流注虚,上下无 常,刚柔相易,不可为曲要,唯变所适。 其出入以度,外内使知惧,又明於忧患与故,无有帅保,如临父母。 初率其辞,而揆其方,既有曲常。苟非其人,道不虚行。 《易经系辞下传》第九章 易之为书也,原始要终,以为质也。六爻相杂,唯其时物也。 其初难知,其上易知,本末也。初辞拟之,卒成之终。若夫杂物撰 德,辨是与非,则非其中爻不备。 噫!亦要存亡吉凶,则居可知矣。知者观其彖辞,则思过半矣。 二与四位,同功而异位,其善不同,二多誉,四多惧,近也。柔之为 道,不利远者,其要无咎,其用柔中也。三与五,同功而异位,三多凶, 五多功,贵贱之等也。其柔危,其刚胜邪? 《易经系辞下传》第十章 易之为书也,广大悉备,有天道焉,有人道焉,有地道焉。兼三才而 两之,故六;六者非它也,三才之道也。道有变动,故曰爻;爻有等,故 曰物;物相杂,故曰文;文不当,故吉凶生焉。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