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4章 (第2/2页)
突然下沉,扣动扳机变得异常轻巧。这恰恰是弩对弓的优势之一,拉弓要用很大的力气,时间越长,越难控制瞄准的稳定。而装上它之后,小指都足以扣动一起发射的十支弓箭的扳机,而且,弩手就算在发射弓箭时开小差,弓箭都会极其准确的落在敌人的头上。在战场上,秦军士兵可以把损坏的弩机中仍旧完好的部件重新拼装使用。秦军兵器制作相当精致,在青铜剑上有三条90多厘米长的棱线,将细长的剑身分成八个面,手工完成这样的表面加工有很大难度。戈的圆弧部分加工得十分规整,箭头上三个流线型表面也完全对称。吕不韦作为内阁总理,是兵器生产的最高监管人。他的下面是工师,就是各兵工厂的厂长,监制这只戈的厂长叫“蕺“。在厂长的下边是丞,类似车间主任,这位主任的名字叫“义“。而亲手制作这只戈的工匠,叫“成“。专家由此推断:秦国的军工管理制度分为四级,从相帮、工师、丞到一个个工匠,层层负责,任何一个质量问题都可以通过兵器上刻的名字查到责任人。 秦国众多的兵工厂能够按照统一标准大批量制作高质量兵器,金字塔式的四级管理制度是根本保证。当世界上大部分地方仍被荒蛮和蒙昧包围时,秦人就以独特的思维方式和智慧,创造出了那个时代最强大的兵器制造业。 在秦始皇统一中国前,一个叫商鞅的人来到了咸阳,他希望在秦国实现自己的政治理想。商鞅的治国之道完全打动了当时的秦王,记载,两人挑灯夜谈三天三夜。从此,商鞅开始执掌秦国的大权,而秦国便有了一个延续135年的国策:耕战。 商鞅告诉秦人,生活中只有两件事:耕田和打仗。只有强大的农业才能支持不断扩大的战争。上说,耕战策略最终成就了秦国一统天下的抱负。但是,这一国策具体是怎样执行的,它如何影响500多万普通的秦人言简意赅的历史文献并没有提供答案。史上,秦国以法律严厉著称,但秦法的具体内容史书中却并不很多。士兵不许冒领军粮,违者戍边两年;私自买卖军粮的士兵,同样要受到惩罚。法律还规定:在饮食上,军官的待遇与士兵不同。在秦国,军粮是由国家统一供应的。 根据史书记载:一个士兵每月的口粮大概在40斤左右,秦国灭楚,战争打了将近两年时间,需要的粮食至少在50万吨以上。连年负担如此沉重的军粮生产,可以推想,没有一个空前发达的农业,根本就无法保障这种规模的战争。播种的时候,水稻种子每亩用二又三分之二斗;谷子和麦子用一斗;小豆三分之二斗;大豆半斗。如果土地肥沃,每亩撒的种子可以适当减少一些。
国家用法律来保障所有的农户都用当时最先进的方法种庄稼。国家对耕作的管理,竟然能够具体到如此程度。春秋战国时期,牛开始代替人力耕田,它的意义在当时绝不亚于现代农业中用拖拉机代替耕牛。因此,牛的地位在秦国的耕战国策中至关重要。如果由于饲养不当,一年死三头牛以上,养牛的人有罪,主管牛的官吏要惩罚,县丞和县令也有罪。如果一个人负责喂养十头成年母牛,其中的六头不生小牛的话,饲养牛的人就有罪。相关人员也要受到不同程度的惩处。秦国有繁杂严厉的律法,律规定:农户归还官府的铁农具,因为使用时间太长而破旧不堪的,可以不用赔偿,但原物得收下。当军队还在使用青铜兵器厮杀的时候,秦国就鼓励农民大量使用铁制农具。与牛耕一样,铁农具的应用也是革命性的。在一个以自耕农为主的时代,秦国却通过严谨的法律实现了对农业有效的宏观管理。秦国尽管有发达的农业,但是有限的国土面积仍然无法支撑一支规模越来越庞大的军队。国家的决策者丞相张仪和大将司马错发生了激烈争论,争论的焦点是应该夺取西面的巴蜀还是攻打东面的韩国。当时的秦王支持了司马错的建议,攻占巴蜀。随后的历史证明,这个有远见的决定为秦国最终赢得统一战争铺平了道路。岷江经常泛滥,旱灾也时有发生。在司马错之后,李冰来到巴蜀,出任最高行政长官。就是这个人,使成都平原最终富甲天下。李冰在最恰当的地方将岷江一分为二,洪水季节,江水漫过水坝,从远处干涸的河道泻洪;干旱季节,岷江水被李冰的水坝送进宝瓶口这个狭窄的通道,灌溉成都平原的万亩良田。这就是古代水利史上最了不起的工程--都江堰。 都江堰修成以后,食无荒年,天下谓之天府也。四川叫“天府之国“,就是这个时候造就的。 秦国拥有巴蜀之后,军粮储备取得了长足的进展。中记载:几十年后司马错攻打楚国,秦军顺长江而下,一万艘船运载了600万斛的大米。 秦人天才的水利工程技术最大程度地保障了粮食生产,在都江堰之后,秦国的粮食产量已经远远高于其他国家。但是,秦国的决策者仍然不满足。 秦国的都城咸阳建在关中平原上,这一带是国家名副其实的心脏地区。但是,由于降雨量稀少,都城粮食的战略储备受到影响,秦王嬴政为此忧心忡忡。 后来,赵高胡亥背叛了秦始皇。秦始皇的治国、治军之道被颠覆。路线变了,一切都变了,秦剩下的只有大秦的空壳。章邯能力虽强无奈赵构和秦二世太废物,可以说秦再暴虐无道,始皇帝在一天,天下英雄就注定要当配角一天。始皇帝在刘邦项羽翻不了天,陈胜吴广那样的龙套恐怕连发点光都做不到。归根究底,还是秦二世乱了法度,军队失去了信念。 蒙恬死后,以其军属王离,戍守北疆。公元前207年,章邯击赵,秦命其围赵王歇及张耳于巨鹿城中。时人评曰:“王离,秦之名将也。今将强秦之兵,攻新造之赵,举之必矣”。客曰:“不然。夫为将三世者必败。必败者何也以其所杀伐多矣,其后受其不祥。今王离已三世将矣。” 灭掉大秦虎狼之师的楚军,之所以被刘邦全歼啊,就是源于统治者太废,军队在强也没用。 秦军两大主力。北疆军和南疆军。蒙恬死后,王离接位。北疆军人心散了,队伍也就难带了。很多迁徙来戍边的人都放回去了。北疆军成了个空壳。最后再巨鹿之战王离被项羽掳走,北疆军就此覆灭。南疆军更干脆,直接断了归路安心在南方过自己的。后来赵佗还自己当了皇帝。两大主力都这样了。项羽又那么猛。章邯那二十多万骊山囚徒的确会败北很正常。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