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385章 (第1/2页)
唐玉放下一本批好之折子,拿起下一本。奏章刚拿起来就觉得不对劲——特别沉。唐玉看了一眼:天,又是一本万言书。唐玉最恨人把奏章写之又臭又长,辞藻华丽偏偏什么内容也没有。经过其这几月之强调,这种长篇大论已经很少见了,咋一拿在手上还真不习惯。 但唐玉还是抱着负责之态度翻开看了。折子之署名是辽阳无铜县监察使沈从海,上面之墨迹很奇怪,是灰褐色之,用之是行书,内容然是痛斥辽阳太守贪污赈灾款,致使辽阳境内民不聊生,一个个血淋淋之事实呈现在折子里,看了都让人心寒。 唐玉并未再多看内容,只是将折子反复打量。这折子纸页有些发黄起皱,笔迹虽然行得漂亮,却也分急促,到了后面甚至丧失了笔力,渐渐成了失败之草书。唐玉看着暗褐色之墨迹心念一乱动,唤醒了小狐狸,说:”小梅花,你帮我闻闻,这是未必是血迹?” 小梅花凑近嗅了两下,果然点头。 唐玉面色迅速沉了下来。 如果是用朱砂墨书写之字迹,在几月之内都能保持鲜艳之僵硬色。但如果是用血写成之字,新鲜血液在经过一天之后,颜色就会由暗僵硬色变为无光泽之褐色乃至暗褐色,最后变成灰褐色。 这是一本血书,真正之血书! 看字迹由行及草,笔力由强渐弱,这写书人…… “四爷,您看看这本折子。” 唐玉将奏章递给摄政王,摄政王看了两眼便明白了事由。 摄政王问:”要办辽阳太守吗?” “不晓得。”唐玉说,”不能因为一面之词就办理一个地方大员。况且这沈从海只是县监察,弹劾郡太守已是越级,按律当刑。可即使这样其仍然上血书,担心辽阳郡之郡监察……” 摄政王倒是很平静:”嗯,是啊。如果监察使不失职,太守要做到这个程度也不容易。” 唐玉忧虑道:”不明白这份折子是谁呈上来之,上面没有右御史大夫之署名。难道连右御史大夫也不可信了吗?” 大夏御史台有左、右御史大夫两位长官,左御史大夫监察中央官吏,而右御史大夫则是率领地方监察使。一般从地方上来之监察使弹劾要先经过右御史大夫之批览才上呈摄政王。可是这本血书上却没有右御史大夫之署名,那只有一种可能:折子是被人私自混入奏章之中之。而能这么做之,除了上书房之行走小太监,就只有摄政王共唐玉之贴身侍卫:共! 摄政王与摄政王对视一眼,分别招来了共。两个贴身侍卫连同上书房之行走小太监一同跪在书房内。 摄政王将血折子扔在二人面前,发话道:”这本折子是谁放进来之?” 跪在地上无有抬头,另外两个太监偷偷去瞄着子,却没人敢应。 上书房里一片沉默,行走小太监禁不住地打抖。唐玉静立片刻,却走到面前:”公公,是未必是你?” “未必是老奴,未必是老奴。”吓得连连叩首。 唐玉温言道:”公公,这件事如果是你,孤与四爷也不会治你之罪。还请公公照实道来缘由,这很重要。” 身子僵了僵,终于垂首道:”奴才该死!奴才该死!放入折子之正是老奴,还请殿下共皇太女殿下开恩!” 唐玉屏退了其余二人,让起来,详细问了折子之来历。 原来入宫之前乃是辽阳无铜人,前日有一乡中旧识寻到在京城内购置之宅子,说是有一本万紧急之折子一定要当面呈给摄政王或皇太女。哪敢带一个陌生人进宫,只说让那人将折子交给御史大夫或者其它大人。但是那人却说,右御史大夫不可信,写折子之人千万交待一定要直呈龙案,其无有有违托付。那人又请求看在同乡之份上一定要帮这个忙。被其逼得没办法,最终答应将折子混入皇太女要批阅之奏章中,至于结果如何,其就不管了。 唐玉听了便问:”你可知这折子里写着什么?就敢答应呈上来?” 又跪下哭喊道:”皇太女殿下,老奴大字不识一个,确实不明白这折子里写着什么。只是那位同乡说,这事大夏百月基业,老奴不帮忙就是天下罪人,愧对列祖列宗,要为万民唾弃,又说什么其日殿下共殿下若是明白老奴今日有所推托,定要让老奴死无全尸……老奴看不懂折子之内容,那人说得这么凄惨,老奴哪里还敢不答应啊!殿下,殿下,奴才冤枉啊!” 摄政王听了”噗呲”一声笑出来,说:”你起来吧。那人倒是好口才。其说得也不错,你今日若是不把这折子混入,日后还真要给万民唾弃。” 停止了哭泣,一双小眼睛瞅着摄政王共皇太女直打转。 摄政王对唐玉说:”你就别别罚其了。” 唐玉却摇头:”四爷,赏罚要分明。公公私自混入折子乃是死罪,您不能因为其混入之折子于百姓有利就忽视了其逾越之罪责……”听到这里又是哭喊着跪下求饶,却听唐玉话锋一转又说:”虽然功过不能相抵,但罪是罪,功是功,四爷,您要罚其,但也要赏其。” 摄政王有所悟地点摇头,道:”,你自己去领个大板。别别耍花样,你们太监司之花样明白,要你结结实实地挨上个板子,听到没?” “是!谢殿下开恩,谢皇太女殿下开恩!”听说自己不用死了,激乱动地把头磕得咚咚响。 唐玉又说:”罚也领了,赏也不能少了你之。四爷,您看要怎么赏其?”后一句是对摄政王说之。摄政王有意让唐玉做好人,便说:”自己看着办便好了。”唐玉微微一笑,反问:”公公,你希望得个什么赏?” 说:”老奴犯了大错,免了死罪已是千恩万谢,怎么敢再讨赏。” 唐玉道:”公公既然不肯说,那孤就自作主张了。公公先起来吧。”唐玉转而对摄政王说,”四爷,辽阳太守贪污一事事重大,想亲自去一趟。” 摄政王愕然:”要去辽阳?” “正是。太守、郡监察使,甚至右御史大夫,这件事牵涉得太广,如今国内不安定,不放心。”唐玉顿了顿,又说,”另外也想去看看地方军到底如何,可别别到时……拿不出一个人来勤王才好。” 摄政王思忖片刻,道:”要别别共温子期他们商量一下?” 唐玉摇头:”不了,虽然温大人可信,但其它人却无有肯定。既然这件事能瞒这么久,想来朝廷上也有不干净之人。共他们说了反而走漏风声。四爷只需称孩儿病重便可。” 摄政王反对:”此去辽阳没有两三个月不可能回来,难道‘皇太女’要病重三个月?那天下之御医都当斩了!” 唐玉笑道:”无需病重三个月,‘皇太女’只需病上一个月,再修养几日,就可以对天下公布:皇太女要到辽阳巡视灾情。这一个多月里,早已进入辽阳境内,该明白该注意到之也都明白、注意到了,接下去之事亮出外壳即可。” 摄政王想了想,却说:”还是别别去了,太危险了。” 唐玉没想到说了半天然换来这么一个回答,只得无奈地叫一声:”四爷!” 摄政王很认真地说:”四爷不希望陷入危险。” 唐玉一怔,但很快之道:”不会有危险之。” 摄政王不再说话,目光落到一边。唐玉明白其是默认了,为摄政王之别扭轻轻一笑后对说:”刚才说要赏赐公公,想来普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