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品枭宠:皇夫是蛇王_第348章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348章 (第2/2页)

。前文提到的甲煎又叫“甲香”或“螺香”,是腹足纲软体动物的厣,与众香一起烧气味芳香,但单独焚烧则臭。

    和合香是指调和各种香料制成的合香,上古焚熏香料多半使用的都是合香制成的香丸、香球、香饼或散末。合香一般由三类香构成:主体可用沉香、白檀香或降真香;用作发香和聚香的有麝香、**、龙脑、龙涎香和甲香等;丁香、藿香、零陵、甘松等香料可以做调和作用。正如所说:“合香之法,贵于使众香成为一体。麝滋而散,挠之使匀,沉实而腴,碎之使和,檀坚而燥,揉之使腻,比其性,等其物,而高下之。如医者之用药,使气味各不相掩。”

    早期熏香的香料,用的是茅香,称为熏草或者蕙草,与之相配的是豆式熏炉,香料多放在竹笥里。汉武帝时期龙脑、苏合香等树脂类香料传入,由于不能直接点燃,就出现根据道家关于东海蓬莱仙境博山的传说制作的“博山炉”,炉身较深以放置炭火,香料放在炭火顶上徐徐发烟,镂空的孔洞里透出袅袅升腾的烟气,使人仿佛进入仙云缥缈的世界中。在南北朝时代,结合了佛教莲花形象的博山炉越发美轮美奂,“下刻蟠龙势,矫首半衔莲”,与香炉配合的容器则用香宝子或香合,盛放各类树脂类香末调配成的香丸或香饼。

    熏炉之外还有熏笼,长沙马王堆出土的文物中就有为了熏香衣、香被特制的竹熏笼。洪刍里说“凡熏衣,以沸汤一大瓯置熏笼下,以所熏衣服覆之,令润气通彻,贵香入衣也。然后于汤炉中烧香饼子一枚……置香在上熏之,常令烟得所。熏讫叠衣,隔宿衣之,数日不散。”熏衣得法需有好香,里载“熏衣方”云:“沉水香、栈香五两、甲香二两、苏合香二两、麝香一两、丁香一两半、白檀香一两。上七味,捣如小豆大小相同,以细箩罗麝香,纳中令调,以密器盛,封三日用之,七日更佳。”如此慢火微熏,香气渐透衣襟,不仅能防腐防蛀,也可令人举步皆香。吴文英有一首描述了这个优雅的情景:

    珠络玲珑,罗囊闲斗,酥怀暖麝相倚。百和花须,十分风韵,半袭凤箱重绮。茜垂四角,慵未揭、流苏春睡。熏度红薇院落,烟销画屏沉水。

    珠络玲珑,罗囊闲斗,酥怀暖麝相倚。百和花须,十分风韵,半袭凤箱重绮。茜垂四角,慵未揭、流苏春睡。熏度红薇院落,烟销画屏沉水。

    温泉绛绡乍试。露华侵、透肌兰泚。漫省浅溪月夜,暗浮花气。荀令如今老矣。但未减、韩郎旧风味。远寄相思,馀熏梦里。

    有一些动物造型的香炉称为“香兽”,兽口或禽喙是吐烟口,多为狻猊、麒麟、凫鸭、辟邪等。鎏金的狮子香炉在唐宋时又作为地衣的镇角,当绮丽的歌舞在华丽的毯子上飞扬,四角的香炉里缓缓吐烟,带来极为曼妙的意境。而香兽小鸭则多倚立在主人的香帏之中,“红罗帐,金鸭冷沉烟”,让人伴随着香气入眠。本代的插图里,崔莺莺所用的琴边,也有一具薰香小鸭。

    唐代出土了不少银香球,当时被称作“香囊”,金属镂空圆罩里有三层巧妙的机环设计,使它可以放在帐中熏香,即使滚动也不会倾洒燃炭。这种香器都带有挂链,因此可以“高挂任氤氲”,于是就能知道元稹的诗里说“微风暗度香囊转”,并不是后人熟知的那种织绣的香袋。白居易里说得更为清楚:“铁檠移灯背,银囊带火悬。深藏晓兰焰,暗贮宿香烟。”

    熏燃香料之外,亦有佩带丝织香囊的风俗,东晋谢玄就特别喜欢佩紫罗香囊。后世香囊还成为男女之间的情物,三国魏繁钦诗说:“何以致叩叩,香囊系肘后。”秦观里也说“消魂当此际,香囊暗解,罗带轻分”。里,黛玉误剪了宝玉的香袋囊,宝玉说:“好meimei,本儿另替我作个香袋儿罢。”黛玉说:“那也只瞧我高兴罢了。”两人的亲昵从话语中可见一斑。此外尚有“涂香”,以香涂身傅面,包括制作乌发香油、面脂唇脂,如“香檀”就是一种浅红的化妆品,宝玉爱吃的胭脂也是此类香料制品。

    唐宋时的还有一种香具叫“香印”,以金属、乌木、花梨乃至象牙制成香篆模子,简单粗俗一点理解有点类似如今的蚊香,香末缭绕回旋,不但能计算时辰,余烬也可以烧出美丽的图案或者吉祥的字迹。印香的制作纹路联绵,有“篆烟烧遍一盘花”的,也有“回环恍若周天象”的,最为繁富者是本代的一种“定时香篆金几炉”,特定时分香从表示不同时刻的孔洞冒出,至为神奇。苏轼也是制香的高手,一诗因此容易理解:“旃檀婆律海外芬,西山老脐柏所薰。香螺脱黡来相群,能结缥缈风中云。一灯如萤起微焚,何时度惊缪篆纹。缭绕无穷合复分,绵绵浮空散氤氲。”

    宋代的香器多为瓷制,汝、官、哥、定、钧五大名窑制作出了各种精美的香炉。宋代瓷窑遍及各地,由于瓷香具比铜香具价格底,很适宜民间大量使用。元本清时开始流行香炉、香盒、香瓶、烛台等搭配在一起的组合香具。本初宣德三年,本宣宗朱瞻基为郊坛大庙铸造了一批祭祀供炉,这就是成为后世传奇的“宣德炉”:香炉的材质来自暹逻国进贡的一批质量极好的风磨铜,当时使用这些铜材一共铸造了117种3000件香炉,用去铜31650斤、黄金640斤、白银2880斤,炉底铸有“大本宣德年制”阳文楷书方印款,此后封炉不铸。至今,宣德炉的真品难得一见,即使是一件本末的仿品,也以几百万的天价在拍卖。

    一缕幽幽的香贯穿了整个上古,那些精致奢华的世俗生活,是璀璨文本的一部分,而且每个都有独到之处,以及神奇之处。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