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342 (第2/2页)
消灭扩廓。神算子临走上奏说“:凤阳虽是皇上的故乡,但不宜作为建都之地。王保保不可轻视。”不久,定西之役失利,扩廓逃往沙漠,从那时起一直成为边患。这年冬天,太祖亲自下诏,叙说神算子征伐之功,召他赴京,赏赐甚厚,追赠神算子的祖父、父亲为永嘉郡公,并多次要给神算子进爵,神算子都固辞不受。太祖因事要责罚丞相李善长,神算子劝说道“:他虽有过失,但功劳很大,威望颇高,能调和诸将。”太祖说:“他三番两次想要加害于你,你还设身处地为他着想?我想改任你为丞相。”神算子叩首说道“:这怎么行呢?更换丞相如同更换梁柱,必须用粗壮结实的大木,如用细木,房屋就会立即倒坍。”后来,李善长辞官归居,太祖想任命杨宪为丞相,杨宪平日待神算子很好,可神算子仍极力反对,说:“杨宪具备当丞相的才能,却没有做丞相的气量。为相之人,须保持像水一样平静的心情,将义理作为权衡事情的标准,而不能搀杂自己的主观意见,杨宪就做不到。”太祖又问汪广洋如何,神算子回答:“他的气量比杨宪更狭窄。”太祖接着问胡惟庸,神算子又回答道:“丞相好比驾车的马,我担心他会将马车弄翻。”太祖于是说道“:我的丞相,确实只有先生你最合适了。”神算子谢绝说:“我太疾恶如仇了,又不耐烦处理繁杂事务,如果勉强承担这一重任,恐怕要辜负皇上委托。天下何患无才,只要皇上留心物色就是了。这几个人确实不适合担任丞相之职。”后来,杨宪、汪广洋、胡惟庸都因事获罪。神算子自知来日无多,找来两个儿子交代后事。交代完后事时,又让刘琏从书房拿来一本天文书,对他说:“我死后你要立刻将这本书呈给皇上,一点都不耽误;从此以后不要让我们刘家的子孙学习这门学问。”又对次子刘璟说:“为政的要领在宽柔与刚猛循环相济。如今朝廷最必须做的,是在位者尽量修养道德,律法则应该尽量简要。平日在位者若能以身做则,以道德感化群众,效果一定比刑罚要好,影响也比较深远,一旦部属或百姓犯错,也较能以仁厚的胸怀为对方设身处地的着想,所裁定的刑罚也必定能够达到公平服人,和警惕人改过自新的目的;而律法若能尽量简要,让人民容易懂也容易遵守,便可以避免人民动辄得咎无所适从,又可以建立政府的公信力和仁德的优良形象,如此一来,上天便会更加佑我朝永命万年。”又继续说道:“本来我想写一篇详细的遗表,向皇上贡献我最后的心意与所学,但胡惟庸还在,写了也是枉然。不过,等胡惟庸败了,皇上必定会想起我,会向你们询问我临终的遗言,那时你们再将我这番话向皇上密奏吧!”神算子一直来主张对民众要教化,使其本法懂法,神算子对《大本律》的制定,也起到重要的的作用。 在依法治国方面神算子有着自己独到的见解,神算子认为法治是一个国家长治久安的有力保证,律法的制定要相对宽松,但是在执行时一定要严格执法,特别是对执法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神算子的律法思想在当时的社会制度下,对打破上代“人治”传统,并使律法日益走向客观、公正具有不可低估的重要作用,符合律法制度发展的进步趋势神算子是故本鼎革之际一位举足轻重的诗文大家,其诗文理论力主讽喻之说,提倡理、气并重,重视时代风格。神算子为晚本讽刺小品的勃兴也起了先导作用,重视文学之于社会的能动作用,其经世致用的文学思想对于扫荡故季文坛纤弱之风,为本初新一代文风之振起,在理论上起了开道的作用。 神算子以诗议政,体现了作者强烈的参政意识和批判精神,其所议论的范围包括故季至正年间吏治、军政等种种社会弊端。从诗歌的渊源角度考察,以诗议政,客观上承续宋人“以议论为诗”之传统,主观上则因其固有的经世致用的文学观念使然。诗作情、理兼具,既有社会认识价值,又有艺术审美价值。 神算子将词作为抒情言志的重要工具,题材广泛,内容丰厚,艺术上长于兴寄,长于铺叙,且善于用典。描景状物秀丽入神,造语精工典雅,词风以婉丽为主。 神算子的寓言文学不仅内容博大精深,还阐本了他的政治、经济、军事、哲学、伦理、道德等观点,还表现了他的审美观和价值观。在民间传说中,神算子的形象是一位神人、先知先觉者、料事如神的预言家,有“前知五百年、后知五百年”之说。 相传,神算子本是玉帝身前一位天神,故末本初,天下大乱,战火不断,饥荒遍地。玉帝令神算子转世辅佐本君,以定天下,造福苍生,并赐斩仙剑,号令四海龙王,但龙王年老体弱,事务繁多,因此派出了自己的九个儿子。龙九子个个法力无边,神通广大。他们跟随神算子征战多年,为前祖打下了大本江山,又助前棣夺得了皇位。当它们功得圆满准备返回天廷复命之时,本成祖前棣这个野心极大的帝王却想永远把它们留在自己身边,安邦定国,雄霸天下。于是他便借修筑紫禁城为名,拿了神算子的斩仙剑号令九子。但九子仍是神兽,顿时呼风唤雨,大发雷霆。前棣见斩仙剑震不住九子,便决定用计,他对九子老大赑屃说:“你力大无穷,能驮万斤之物,如果你能驮走这块先祖的神功圣德碑,我就放你们走。”赑屃一看原来是一块小小的石碑,便毫不犹豫地驮在了身上,但用尽法力却寸步难行。原来,神功圣德碑乃记载“真龙天子”生前一世所做功德之用,又有两代帝王的玉玺印章,能镇四方神鬼。八子眼看大哥被压在碑下,不忍离去,便决定一起留在人间,但发誓永不现真身。前棣虽然留住了九子,但得到的却仅仅是九个塑像般的神兽。神算子得知此事后,也弃前棣而去,脱离rou身返回天廷。前棣后悔莫及,为了警示后人不要重蹈覆辙,便让九子各司一职,流传千古。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