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三百九十章 地方吏治焕然一新!休养生息之策! (第1/3页)
这个杨荣是谁?怎么突然间就冒出来了? 还一跃直接坐上了百姓监督司主管的位置!要知道,这个位置虽然不算是位高权重,但却绝对是朱允熞心腹才能待的位置! 之前杨士奇也就算了。 毕竟是朱允熞一手提拔出来的,可现在这个杨荣又是什么来头? 朝中大臣仔细思考。 好一阵才反应过来这个杨荣是谁,这不正是今年朝廷科举选拔出来的人才?只是当时,这个杨荣虽然颇为出众,但却因为年纪太,资历又浅,没有被大家重视。 可现在。 却一跃成为了百姓监督司主管。 成为了朱允熞的心腹,自此踏上了仕途之上的快车道。 上一任百姓监督司的主管杨士奇,可是直接跳到了吏部尚书的位置!可以离位极人臣的位置,也没有太遥远的步伐了! 可杨士奇才不过二十来岁出头! 但这还不算完。 只见朱允熞又道:“之前傅友文的位置,便交由杨溥来担任,辅佐杨士奇管理吏部,整顿吏治。” “还大明一个朗朗乾坤!” 什么情况?! 又是一个姓杨的?!这朝堂之上,姓杨的都快扎堆了! 难道姓杨就能得到殿下的青睐? 已经有不少官员心中都开始想着,自己要不要也去把自己的姓给改成杨姓了……可他们又怎么知道,朱允熞乃是从后世而来,知道三杨的大名,知道未来的治世能臣。 在此刻就开始培养起来了。 杨士奇经过此前澄城县一事之后,已经于监牢之中悟道,心性大进。 已经可堪重任。 而其他两人则是还依旧稚嫩,还需要一段时间的磨练,才能够各自担任重要职务,所以朱允熞将两人分别放在百姓监督司主管和吏部侍郎的位置上磨练一番。 假以时日,必然可堪重用! 下方。 百官心中一阵嘀咕,想不明白为何殿下这么看重姓杨的年轻人,但无论如何,大家至少想明白了一件事,那就是殿下极为重视百姓。 这一点,从朱允熞将杨士奇放在百姓监督司。 而随后又将杨士奇升到了吏部尚书就可以看出朱允熞的喜好,重视民生,有明君之相! 一念至此。 不少官员就连背都忍不住挺直了几分,跟着一个相当明君的皇帝虽然很累,可若是做出一番功绩,同样能换来名垂青史的赞誉。 更是能够让子孙后代都享福。 可比当贪官要来得好太多,只是却更为考验官员的能力。 当今殿下,对待贪官的手段十分血腥。 而对忠臣、干臣,则是不吝赏赐,甚至多次破格封赏,这显然是传递出了一个明显的信号,要是朝中的百官连这都领会不到,那简直是半辈子白活了! “看来……咱们也得想办法做一个好官才校” 一些jianian猾、心思活泛的官员已经开始领会了朱允熞的精神。 打算从明日起就当一个好官。 如此一来,必然能够讨好太孙殿下,获得提拔。 而就在这一进一出,潜移默化之间,大明的吏治陡然就清澈了不少,许多饶歪心思都往心底藏了藏,至少表面上看起来,已经是一副清高到不行的样子。 在完人事的任命之后。 朱允熞又开始起另外一件事。 大明连续几年一来,多次征战,各地基建,已经用尽了大明之人力、物力,朱允熞此次陕西承宣布政使司一行,方才发觉,原来大明的人力、物力并没有他想象的那么充沛。 若是再这么下去。 或许有那么一丝可能重蹈隋朝的覆辙。 尽管只是那么一丝的可能,但朱允熞也不愿意见到,反正他还年轻,不到十岁的年纪完全可以等待,所谓潜龙在渊,为了腾飞九之日,朱允熞愿意花一段时间去等待。 洪武朝,本就是在杀伐之中建立起来。 当年北地被打的一片荒凉,老朱终其一生,都在调人口往北边,去修复北边大地的满目疮痍。 而除此之外,洪武朝的战争其实一直没停下来过。 老百姓真正过好日子的时间,其实并不多,大明真正的人口大爆发,还是得等到永乐之后去了,毕竟虽朱棣成日里在北边浪,但好歹有一个太子朱高炽监国。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