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166间者 (第1/2页)
雀儿喜滋滋的抱着枕头,跑到了黄蓁床上,和黄蓁说起松江府的事,从家里阿婆的琐事,说到铺子里的生意,又说临出来时,阿婆多少个不放心? 还说要不是她拦着,阿婆都险些跟来了,雀儿说阿婆:“您再跟着出去,家里都交给了别人?谁来帮姑娘守着家,万一姑娘哪日回来,连口热水都喝不上?您老也忍心。” 阿婆听了这才放下了包裹,不过奴婢见阿婆掉泪了,自您走后,阿婆每日都去您屋子转转,奴婢来时,阿婆也是千叮咛万嘱咐的,让奴婢看着您,少用些凉的。” 黄蓁想到雀儿说到的情形,脑海里的画面感都浮了出来,阿婆清瘦的身影,在昏黄中的灯下,在黄蓁的屋子里打转,无所适从的模样,黄蓁眼睛酸涩起来。 自阿婆来家里后,黄蓁就生活在她眼皮底下,何时分开这样久过?咋一分离,阿婆自是百般不适? 黄蓁问道:“那阿婆每日在家都做什么?” 雀儿苦着脸说:“每日捣鼓些汤汤水水,您不在家这些都进了奴婢的肚子里,说着用手掐着自己的腰说,您瞧瞧?奴婢这腰又肥了一圈。” 黄蓁好笑地说:“是你自己以为的哪里又肥了一圈?我是没看出来的,两人又说笑一会,雀儿渐渐地口齿缠绵起来,黄蓁口里应付着她。 轻轻地起身熄了灯躺下,在看雀儿已经睡熟了。” 而此时身在皇城司的伍德一,才真的称得上焦头烂额?这一天的压力比得上过去一年了,早起朝会上御史的弹劾,同僚的攻歼,官家的震怒,他一一地承受了。 在福宁殿外跪足了一个时辰,官家才诏他进去,他摸着现在还酸疼的膝盖,苦笑出声,外人看着他每日威风凛凛,当着面的阿谀奉承,可背过身去哪个不是恨得牙痒痒?” 亲事官梁仕匆匆地从外面进来,打了招呼就捧起茶壶对着一通狂灌,这样的天气出去,谁不是满身汗水的回来? 只看到皇城司威风了,谁见了办差的辛苦?伍德一心里想着,口气不由地温和了:“有消息没?”。 梁仕坐下说道:“属下差问清楚了,陈世元出去督粮已经有几日了,老帮主见临近交粮日期还不见粮食踪影?昨日午后就召见帮内长老和管事的商量办法? 让大家都想出办法来?后来见天色已晚,就在槽帮待客厅摆起了流水宴,凡是不当值的兄弟都可以过去喝酒,昨夜槽帮热闹得很,直到东西两街起了火,才散去了酒席,属下能保证槽帮昨夜没有异动”? 听了梁仕的话,伍德一强行压下心底的失望,喃喃说道:“还真是巧了,偏偏是在昨夜摆下了宴席,难道又是我想多了?” 梁仕见伍德一脸色阴沉,缩了缩脖子没敢吱声?暗道果然老帮主没有料错? 早起红姑就带着雀儿和招娣出去了,黄蓁拿出草木染集来翻看着,来娣轻手轻脚地把果子和茶水,摆在黄蓁身手能碰到的地方,才退出来。 前后几天的时间,汤驷领着人和谭岫玉就将铺子交割了清楚,有恰好赶上了十五这日榷场的互市,加上谭岫玉和小七倾囊相授,汤驷跟汤宝两人很快就能上手了。 不过几天的时间?武林路这条街上相熟的同行,都知道云锦丝绸坊的东家,要带着弟弟回归故里?铺子也被松江府来的商人兑了过去。 而汤驷也借此机会跟这些人混个脸熟?很快就到了谭岫玉要启程的日子,在启程的当日,黄蓁跟随红姑在码头附近的酒楼包了一间雅间,为谭岫玉与小七践行。 姐弟两人对着黄蓁大礼参拜。黄蓁姐弟两人有着几分相像?小七对着黄蓁有着几分好奇,可能是没想到名闻遐迩的小主子,竟然如此纤弱? 两人脸上有着对故乡的不舍?和对前途的迷茫,黄蓁对两人百般劝慰,到了告别时,黄蓁把早预备好的银票用,匣子装好递给谭岫玉。 黄蓁说道:“银子是人的胆气?谁有都不如自己有用的方便?这些银子就当是我给姑姑壮胆用的? 姑姑此去山高水远千里遥遥要保重,见到父亲母亲就说我过得很好,挨过眼下的艰难,终会有守得云开见月明的那一日,让他们等我去团聚。” 谭岫玉此时双目泛红,对黄蓁的好意并没有推辞,大大方方地接过了装有银票的匣子,声音有些哽咽,说道:“姑娘有心了,岫玉没齿不忘?姑娘千万千万要保重。” 黄蓁点头说道:“我们都要保重,我有几句话要单独对姑姑说,说着看向红姑?” 红姑以为黄蓁有什么体己话要跟岫玉讲?有小七在身边不方便?便知机地领着小七出去守着,过了一刻钟也不见黄蓁叫人,将头贴在门口,也听不清里面说什么? 想来是刻意压低了声音,便催促道:“姑娘?时间也差不多了?” 听见红姑催促,谭岫玉从里面将门打开,红姑说道:“赶紧登船要紧?说着一指窗外,我和姑娘在这里目送你们。” 谭岫玉心里纵有千万个舍不得?可眼看着启程的时辰到了,耽搁不得,只得抹了把眼泪,狠狠心头也不回拉着小七出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