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三百八十七、谁敢横刀立马! (第2/3页)
用险一试,些许风险,也是值得。” 见他意志坚决,陈英朗便也下了决心,“那好吧!楚王常言,稼轩有元帅之才。辛兄便放开手脚一试,兴许能为当下局势打开局面!” 得了陈英朗同意后,雷厉风行的小辛当晚便从第八团中抽调一千精锐、佐以潘雄五百精英,再将武和、武肃两军战马收拢过来,组成五百马军、一千骑马步军,于当夜子时过河。 原飞虎军改编而来的第八团,主要由辛、范两家子弟及其庄丁组成。 将士之中,兄弟、叔侄众多,凝聚力非凡。 数年来,小辛从陈初那里讨来了不少淮北老卒担任中下基层军官,cao练之法完全照办淮北。 且粮饷军械全由淮北供应,无后勤之忧,可以一心扑在cao练上,陈初甚少干预。 有此上官,小辛倍感幸福却也在吃了多年军粮后,极力想要证明第八团并非是一帮只会吃干饭的摆设。 小辛知道,自己的第八团很强悍! 但外界却不知这支脱胎于民团、名不见经传的队伍. 他等这次机会,很久了。 不过,小辛虽表面和顺,似乎和谁都能称兄道弟,实则心气极高,能入他眼的人不多。 那满身江湖气的潘雄,更非小辛所喜的性子,但前者交游广泛,不但熟知金国河间府地理形势,且有许多道上兄弟,就在金国黑道讨生活。 所以,小辛果断摒弃了个人喜恶,主动带上了潘雄。 潘雄正求立功之机,自是欣然应命。 郎有情妾有意,仅一晚,两人便混的宛如失散多年的兄弟一般. 正月初二,经过一夜急行后,小辛所部进抵河间府束城镇东十里,在此会见了潘雄联络的北地‘英豪’。 所谓英豪,三教九流,其中甚至有河间小吏、差役。 正值用人之际,小辛面上没露出任何嫌弃神色,一番恭维、许诺后,让潘雄带数十人着便装,随河间府狱卒戴枋先行潜入府城。 双方暂别,小辛率军在束城外潜伏至夜深。 束城名为城,实则为镇,仅有三什军士驻守。 夜子时,小辛率两连人马攻入镇内,三什军士根本无力抵抗,不足百息便结束了战斗。 可即便兵力悬殊,依旧有某些‘幸运’士卒逃往了三十里外的河间府城。 河间府乃金军粮草转运之地,北岸仅剩的五千军士,一半驻守紧邻界河的乐寿大营,另有千余分散驻扎于各县及关隘。 属于大后方的河间府驻有一千五百余金军,得知三十里外的束河镇被齐军偷袭,河间知府阮显芳忙派出一营金军东出收复束城。 据本方逃回士卒讲,齐军只有二百余人这点人马最多起到sao扰作用。 果然,初三一早,一营金军赶至束城时,齐军已退想来是逃回了齐国。 但令阮显芳措手不及的却是当晚,束城北一百二十里的太城县竟出现了齐国马军,太城远离前线二百多里,谁也想不到,齐军一夕之间会出现在此地。 一来没有防备,二来仅有几百老弱的防御力量不堪一击。 太城县,竟丢了. 这.莫说是怯懦齐军,便是当年周国强盛之时,也未曾染指过北地城池啊! 二百年来,辽金两朝,首次有城池沦陷。 阮显芳大怒之后便是大骇.宗弼就在前线,若他得知自己丢了一城,莫说是这顶官帽,便是吃饭的家伙能不能保住都在两可。 但隐瞒军情的事他还不敢干,只得一边命人缓缓行,将此事报与宗弼,一边组织力量准备夺回太城。 他期望最佳的结果,便是在宗弼知晓此事时,自己已将太城夺回,好将功补过。 初四日,阮显芳以文官身份,领两营军士、家丁、民壮共两千,急行一日一夜终于在初五午后赶到太城 可.城内驻军军官、知县等文武皆已殒命,齐军却于三个时辰前主动弃城。 通过审问城中百姓得知,这支齐军并非只二百人,或许有千人不止。 至此,阮显芳突然有了股不祥预感. 初五夜,杀了个回马枪的小辛突然出现在河间府城下,在狱卒戴枋指引下,潘雄等人夺了东门 开门迎宾! 仅剩几百人的守军,在里应外合下,抵抗不足半时辰,大溃。 河间府易主. 河间府的意义,远非束城、太城可比。 此地乃前线数万金军的粮草转运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