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三百八十七、谁敢横刀立马! (第1/3页)
第388章谁敢横刀立马! 宣庆二年,正月初一。 天降大雾,十步外一片混沌。 当日,从北岸河间府强征来的三千民夫抵达阜城,不及歇脚,便化作数十支队伍,被金军驱赶着前往各村拆房扒屋,收集可用作制造攻城器械的木材。 但仅仅一上午时间,金军便出现了数百人的死伤。 郭安部所属一支百人队伍,更是在阜城东十里的北湾村诡异消失直到下午时,才有逃回民夫磕磕巴巴道,雾里有鬼 过河数日来,金军早已发现方圆数十里内的村庄没有任何活物。 走在乡野间,除了本方脚步声和呼啸风声,没有任何动静,恍如死寂鬼域。 今日又出了整整一队弟兄离奇消失的事,再结合腊月二十九当日,发生在界河上骇人异象,一时间人心惶惶。 金军副将完颜斜保不信邪,当即请命,欲率一千精锐金军去北湾村左近搜索。 完颜宗弼能纵横天下二十余年,自然不是莽夫,阻下了斜宝。 他这次判断极其准确.消失的那队渤人金军,早已命丧北湾村。 因北湾村地道最为完善、发达,统领城外民壮的张五栾在此处布置了重兵,将金军诱进村子后,凭借地利、手弩,没废什么劲就将这伙人伏杀在村内。 张五栾猜测,金军折损了整整一队百人,必定会前来报复,特意联络了在外围游弋的姚旅帅所部马军。 当日,长子藏在村外大雾中,只待金军前来,便要杀对方一个措手不及。 毕竟,十步外不能视物的浓雾对金军是极大障碍,但对熟悉本地地形的淮北马军,却可凭借雾气保护,发起突然一击后迅速脱离战场。 可惜,宗弼阻止了完颜斜保,长子、周良在村外埋伏至黄昏时分,不见金人前来,只得无奈暂退。 他们这边没捞到仗打,但风平浪静的沧州城内,小辛坐不住了。 自打十几年前无奈南迁,小辛便立下伟志,誓要将金虏逐出中原,为汉家王朝重还神州。 只不过,以前这个目标遥遥无期,小辛已做好了为之奋斗一辈子的准备。 直到阜昌九年,在颍上县范家庄陷入危局之时,遇到了那个只比他大几个月的年轻将军,这个目标才陡然间变得清晰起来。 而如今,金国就在二十余里外的界河北岸,在得知宗弼主力已被牢牢吸引于阜城城下时,他再按捺不住。 初一酉时,时近黄昏。 在城头站了一天后,小辛来到沧州府衙,面见陈英朗。 去年十一月,沧州府自知府洪授业以下,一十三名官员被问罪押解进京,短时间来不及重新任命官员,此时公务暂由陈英朗、陆元恪等人处理。 沧州府各方势力复杂,有来自淮北的小辛第八团,有武和、武肃两支缺了军官的旧厢军,还有以牢城营为骨干力量的潘雄一千多人。 陈英朗或许是担心自己年轻、缺乏为官履历,各方不服,便再不掩饰与阿瑜的关系,甚至还有意无意间透露了朱春、郭林是楚王弟子的事实。 有时候,个人能力远不如姻亲关系更能服众。 果然,在得知他的堂妹乃楚王侧妃之后,各级中下官员,包括潘雄都对陈英朗恭敬有加,甚至到了唯命是从的地步。 如今,在沧州城内说话分量最重的,便是他和小辛。 小辛为示尊重,在行动前特意知会了陈英朗。 “今夜过河?会不会有些早了?” 小辛的任务本就侧重趁机渡河袭扰金军后方,但当时的初步约定,却是等待阜城那边取得一定战果之后再行动,而眼下局势未明,陈英朗不免担心。 “陈兄,上月会议中,楚王一再嘱咐我等可临机决断,如今正值大雾,正是天赐之机!” 小辛很笃定! 底气却也和陈初有关,当时陈初曾亲口说过,金军入境后,各地联络必然不便,若遇战机,可自行决断是战是退 这样的命令,给了各地将士极大的自主权。 有了自主权,便有了发挥各级军官主观能动性的机会,当然了,前提是每人都清晰的知晓此战目的。 就比如眼下,沧州虽远离战场,但小辛此举若成,定然可以减轻阜城方面的压力。 陈英朗也明白这一点,稍稍思忖后,道:“军事一途,辛兄自然比我精熟。但孤军入境,十分凶险.” “哈哈。”小辛爽朗一笑,却道:“自古兵家之事,哪有万全的稳妥之策?愚兄以为,此时战局微妙,需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