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二百零三、非官府组织 (第2/3页)
开始还觉新鲜,时日久了便没了兴趣。 而普通百姓更是对浮夸、不接地气七曜刊提不起一点兴致。 ‘擦屁股都嫌有油墨’是他们对七曜刊的统一评价。 眼看效果不佳,发行量一日日萎缩,礼部也渐渐没了耐心,拨与七曜刊的经费一砍再砍,直至后来俸禄都发不出了。 眼下的大齐,兵乱、民变、天灾一件接一件,哪一桩事都比办一份报纸重要。 当时只是心血来潮的大齐朝堂随即把七曜刊抛之脑后,不闻不问。 穷则思变那七曜刊的主编汪敬饶眼看七曜刊活不下去了,不由动起歪心思,开始杜撰一些民间喜闻乐见的趣事绯闻。 嘿,你别说,这招还挺有用! 七曜刊当即发行量当即迎来一次增长。 尝到了甜头后,汪敬饶像是找到了财富密码。 不过寻常小人物的轶事,终归没有那般大的号召力,名满天下的官员、大儒更能吸睛。 但这般人却也是七曜刊惹不起的。 思来想去,那些外地军头倒是合适的造谣对象就算你有兵又怎样,这你是大齐帝都,你还能带人打上门来? 确定了目标群体后,陈初就成了不幸被挑出来的其中几人之一。 一来,他是陡升高位的年轻人,世人本就对这样的人好奇。 二来,他上位的过程凶险、血腥,能满足大众的窥探欲。 三来,是无法明说嫉妒心.七曜刊模仿头条,却又没有头条那么大的发行量、号召力,比不过地方小报的汪敬饶等人心中自然不爽。 陈初和头条同出桐山,打击了前者,就好像打击了头条一般。 陈景安此时递来的七曜刊是四日前发行的最新一期,汪敬饶或许是知晓近日会有各地都统制进京述职,便在这一期中做了一个专栏,点评众军头。 ‘颍州留守司都统制郭讳韬儿,字德刚,于阜昌二年归正大齐.少负勇名,却为人粗鲁’ ‘寿州留守司都统制丁讳继胜.有灭贼之功,但不通文墨、不知圣贤.’ 尽是欲抑先扬,把各地厢军将领说的狗屁不是,满满都是读书人的优越感。 陈初看到此处,不由奇怪道:“柳川先生,朝堂放任七曜刊诋毁武将名声,不怕武将对朝堂生怨么?” “七曜刊是七曜刊,朝堂是朝堂。若武将上奏说起此事,朝堂大可来一句七曜刊和朝堂无关.” 陈景安抿了口茶,接着才说到了重点,“再说了,你们武将要什么名声?武将要名声准备作甚?” 陈景安正话反说,却是在提醒陈初.武将被污名化,或许是朝堂乐意见到的,不然你有兵再有望,难不成准备取大齐代之? 若能因此加剧文人和武人的嫌隙,更是好事一桩。 见陈初在沉思,陈景安笑着提醒了一句,“陈都统接着看。先说一句,莫要动怒.” “哦?” 陈初好奇之余,翻了一页。 好嘛! 七曜刊一共点评了五位都统,陈初在最后,却占了一半篇幅。 ‘蔡州留守司都统制陈讳初,海外归人,不识中土教化,无表字’ 恁娘,开篇攻击性拉满啊! 就因为没有表字,俺就成了‘不识教化’的野蛮人? 下面,粗略介绍了陈初的履历,郑乙一事朝堂已有定性,汪敬饶自然不敢替他翻案。 但依然暗戳戳的把陈初形容成了一个杀人不眨眼的魔头。 相比其他武将,陈初还多了一段外表描写‘身高六尺六寸,腰阔六尺六寸,豹眼虬须,拳大如钵,臂粗如梁。每日食羊一只,鸡鸭各十’ 我 我身高两米多,腰围两米多,我是个球? 一天吃一只羊,鸡鸭各十.嗯,我他娘还是个饭桶球! 点评的正文写完,七曜刊还很贴心的在下方附带了一则‘据有关人士透露’的花边小新闻。 既然你那么能吃了,还需‘能干’才是大众喜闻乐见的。 小新闻里,什么陈初夜御十女、什么腰间貂蝉. “哈哈.这群人还是人才哩。” 陈初实在没忍住,笑了出来。 他这个反应,陈景安相当意外,随后也跟着笑了起来,“都统不恼?” “这种一眼假的东西,有何好恼?” 陈初笑道。 若七曜刊拿出些真凭实据说他有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