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二百零三、非官府组织 (第1/3页)
第204章非官府组织 东风好作阳和使,逢草逢花报发生。 二月初春。 西门大街两侧种满了桃、李、杏树。 花令当时,果树嫩绿翠芽间点缀了一颗颗红白相间的小花苞,一片锦绣。 二月初六,午时末。 陈初一行自新郑门入城。 进城前还嚷嚷着‘东京不过是大了些,能比咱桐山还繁华么?’的毛蛋,进城后彻底闭了嘴。 仅仅一个宽达十几丈的西门大街,便震的毛蛋再不敢拿桐山相比。 东京城纵跨南北主街十三条,横穿东西主街九条。 而这条西门大街只是其中普普通通的一条,据说,御街更是宽达百丈。 桐山一座小小县城,光‘气势’这一项便被帝都甩了十万八千里。 一群土包子顿觉眼睛不够用了。 目力所及,青楼画阁,绣户珠帘。 街上小娘镶金点翠光彩耀目,士子文人锦绣华服衣袖飘香。 街巷深处,轻歌笑语荡响烟花柳巷,箫管琴音奏于酒楼茶坊。 和来时沿途随处可见的萧条破败景象,迥异天地。 也是,齐代周后,整个王朝的达官显贵几乎都集中在这座当世雄城内,他们是齐国最富庶、豪奢的群体。 以半壁江山供养一城,此间繁华自不必说。 就连来过东京城数次的陈瑾瑜,和陈初并肩走在前头时也不禁感叹道:“这东京城,富贵迷人眼.” 身后一丈外,谭氏忍不住皱了眉.自己这女儿,自打进城后便一直跟在陈初身边,终于开口道:“阿瑜,你过来.” “娘,娘,阿瑜饿了,想吃曹记的莲花酥” 陈瑾瑜转身回走两步,挽着谭氏的胳膊晃了晃,这一番小女儿般的娇嗔,让后者批评的话没能说出口,转而连声道:“好,好,待会安置好便去买。整日里就知道吃” 未时,东京城新门瓦子,枣园街。 胡掌柜见了陈初,先一揖到底,恭声道:“大人,日前收到书信后,小人当即命人收拾出一座宅子。不过这东京城寸土寸金,此处宅院比不得家里舒适,还请大人见谅” “无妨,前头带路吧。” 陈初笑道。 胡掌柜原是蔡家绸缎庄的掌柜,四海商行成立后,被蔡源招进了商行听用。 去年,桐山之乱平息后,商行急速扩张,胡掌柜因能力突出、为人活络,便被派到了东京城,和兵部范尚书的管家联合成立了四海商行东京直营店 陈初进京,按说该住驿馆,但一来陈初此行随从众多、二来驿馆条件差些,蔡源心疼女婿这才提早来信做了安排。 胡掌柜准备的这座宅子,的确不大。 共三进十几间屋舍,住陈初几十人是显得拥挤了些,却胜在内外都是自己的人,不虞私密外传。 只是,这宅子所处的巷子名称有点奇怪。 “枣园街,弄鱼巷” 进巷子时,陈初望着挂在山墙上的街巷名,念了一遍。 后方正哄娘亲开心的陈瑾瑜却也能做到耳听八方,听到陈初念叨,自己也默默念了几遍,不知怎的,秀丽面庞蓦地一红。 下午,陈初带着长子、大宝剑去兵部报备。 接待的兵部文员见陈初拿出印绶、照牒后,好像很是意外,仔细打量陈初几眼后,玩味笑道:“原来阁下便是陈都统,久仰、久仰.” ‘久仰’本是一句寻常客套话,陈初却觉着对方话里有话。 酉时。 陈初返回弄鱼巷时,已是华灯初上。 晚饭,谭氏妯娌和女儿、铁胆等女眷在后宅。 二进内,只有地位超然的陈景安和陈初同坐一席。 说起去兵部报备时的一幕,陈景安笑了笑,待两人进食完毕,转去了书房,他才从怀中掏出一物递给了陈初。 “《大齐七曜刊》.” 七曜是一星期的意思,翻译过来就是大齐周刊。 这份有官方背景的报纸,陈初是知道的。 源于去年郑乙乱桐山时,今日头条刊文掀了桌子,把郑乙逼到了不得不打的境地。 齐国朝堂有感舆论重要,让礼部牵头搞了这份七曜刊。 只是,礼部找来那些文人全无办报经验,起初上头刊印的除了官方邸报便是通篇假大空的吹捧大齐政通人和。 官员文人刚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