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零九章 大汉以西 (第3/3页)
,希望你们能及时到达。
对于季汉跨越千山万水,不远万里遣使送来国书一事,不止是贵霜帝国,就连安息帝国和罗马帝国的贵族也是一头雾水,想不明白大汉葫芦里卖的什么药。 不过只是遣使跑一趟,又不会出现什么意外,所以他们便答应了季汉的邀请,表示一定会准时抵达榆郑 …… 其实由刘备发出的国书不止万里之远的贵霜、安息、罗马三大帝国收到,西域大大的国家,河西走廊的羌胡、戎狄、月氏、匈奴等各大部族,南方的扶南国、掸国,以及大汉的外两个主角曹魏和东吴,都收到来自季汉的国书。 国书的内容大同异,都是邀请他们明年年初来榆中参加重大庆典,至于庆典的具体内容,他们都不太清楚,不过想来和西征脱不开干系。 而对于刘备的相邀,国不敢拒绝,大国抱着好奇心,因此都不约而同的表示一定会准时达到榆中的,毕竟有超过半年的时间用来赶路,就连远在欧洲的罗马帝国使团都来得及,更何况是他们呢。 至于刘备为什么要在汉军西征前搞如此大的动作,不用想,这和西征统帅魏延脱不开干系,毕竟以刘备的作风,在占据如此大的上风时,大概率会直接一路打过去,哪来这么多弯弯绕绕。 不过魏延的军事水平是经过时间检验的,季汉能有今的威势离不开他的倾力相助,所以当魏延向他进言,希望在西征之前能对西域诸国,丝绸之路上的三大帝国进行一场军事威吓的提议时,刘备想都没想就答应了。 而魏延的军事威吓,或许对于这个时代的人来略显陌生,但对任何一个现代人而言,只要提起军事威吓,除了大蘑菇以外都会不由自主的想到——阅兵。 没错,魏延的军事威吓就是阅兵。 北伐结束后,魏延就在思考如何扫灭羌胡、打通河西走廊、横扫西域诸国、重开丝绸之路、威压横行中亚、欧洲三大帝国的方式。 一开始魏延也束手无策,但当他查阅众多资料,以及结合从西域传回的情报后,他很快就找到了应对之策。 其实魏延对西域诸国一直有个思维误区,这也是他从现代带来的固化思维,他认为一个土地辽阔的国家,怎么也有个十几万人,有个上万兵马也很正常吧。 可当他翻阅史料发现,在葱岭中有个西域国叫无雷,根据西汉史料记载,无雷国有一千户,总人口七千余,能战之兵三千余,衣服类乌孙,俗与子合同,百姓从事游牧。 总人口七千的国家,还不如长沙郡一个发展较早的镇呢,至于兵三千则被魏延忽略了,估计无雷国下至稚子,上至耄耋老人都算在内了吧。 虽然时间已过去三百年,但从最近搜集的情报来看,因葱岭一带环境恶劣,再加上失去西域都护府的管理后西域诸国征伐不断,所以无雷国发展缓慢,总人口也不到两万人,还不如季汉的一座县城人口的。 如果无雷国是国,对西域诸国没参考意义的话,那我们就拿西域大国龟兹来和季汉的凉州方面军做对比。 龟兹国,国都在延城,其国东通焉耆,西通姑墨,北通乌孙,战略位置十分重要,自古乃兵家必争之地,所以龟兹国在西域诸国中实力是最为强大的。 在《汉书》中记载,在汉章帝时期,龟兹国总有人口有八万余,兵马两万余,是西域诸国中实力最强大的。 然百年时光匆匆而过,但龟兹国的发展情况却不容乐观,因为丝绸之路被匈奴、羌胡断绝,失去同大汉贸易时产生的利润,导致国家陷入不可避免的衰退期,再加上西域征伐不断,所以时至今日龟兹总人口不超过二十万,总兵力不超过四万。 而其他西域诸国,也只有乌孙和楼兰实力相对强大,但人口也在二十万到三十万之间,乌合之众在五万不等。 至于像焉耆、姑墨、车莎、大宛、疏勒这些国家,人口多者不过四五万,少者才一两万,乌合之众也在三五千左右。 再回头看看凉州 在季汉的三令五申,以及在高粱和白酒的利诱下,大量被藏匿的人口得到释放。 在去年进行的人口普查中,凉州七郡有人口五十余万,勉强达到长沙郡的三分之一,不过对饱经战乱的凉州而言也实属正常,所以单从人口上来看,凉州已经能碾压任何一个西域大国。 至于兵力情况,双方的差距就更大了,除了驻扎榆中的三万玄甲军外,还有张南、张嶷、程畿等将领兵万余在敦煌驻守,扼守西域进出口的玉门关; 还有马岱、马忠等将领兵在狄道、临洮、首阳等地同钟繇所领的曹军对峙,以及领兵万余驻扎在陇西大本营武都的马谡,领兵五千驻金城的庞德等,还有像刘巴、黄权等文武在沓症武都、下辩等地屯田缓解后勤压力。 因此,西域诸国和凉州方面军根本没有可比性,更不要和整个季汉相比了,要不是因为道路的原因,恐怕西域早就纳入大汉的版图了。 兵法有云:不战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 兵法亦云:上兵伐谋,其次伐交,其次伐兵。 魏延认为西域诸国同大汉已经断绝联系太久,久得已经对大汉没了清晰的认知,所以面对季汉即将开始的西征没有直接投降,而是在抵抗与不抵抗之间纠结,这是信息差的原因。 所以魏延打算在西征之前在榆中好好秀一秀肌rou,让西域诸国乃至河西走廊的胡人瞧一瞧,在这片土地上到底是谁在做主,不定会起意想不到的作用。 因此,在榆中进行阅兵就被魏延提上了日程,而对刘备和诸葛亮等人来讲,宣扬大汉威势的阅兵他们自然是一百个同意,所以从刘备登基称帝那起,阅兵一事就在紧锣密鼓的筹备郑 如今已经到了冲刺阶段,就连魏延都已经告别家中夫人,踏上北上榆中的路,毕竟在这个时代魏延可以毫不客气的: 没人比我更懂阅兵!!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