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有钱儿的朝代_一百八十七章 强硬的哲宗(五)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一百八十七章 强硬的哲宗(五) (第2/2页)

步构想,首次揭开了宋夏争夺横山的序幕。

    同时,泾原路扩张边面,由平夏城以北,伸延到西夏行宫南牟会的原址,设立天都山的指挥部于西安州。西安州距熙河路通会堡仅五十里,边面连接,而西夏天都山监军司自此失去了所据的地盘。据方勺和韩滤说,占领附近的盐池以后,宋朝每月出产的盐值达十四万钱,足以应付熙河路部份地区的支出。

    元符二年(1099年)秋,泾原和熙河两路完成会州及其余三座堡寨的工事,重新确认从兰州经黄河到会州,再沿天都山北峦穿过没烟峡,最后抵达平夏城的领土。此时,西夏遣使谢罪,其谢表用辞谦卑。同年底,双方终于重归和平,宋夏新疆界确立。《宋史》著者评说:“夏自平夏之败,不复能军,屡请命乞和。哲宗亦为之寝兵。楶立边功,为西方最。”足以标志着赵煦一朝在外交和军事上的成就。

    可以说,如果不是24岁的宋哲宗早亡,16岁的新君宋徽宗不成器,西夏已经提前一百多年就亡国了。那一年是1098年,距离1127年北宋灭亡还有29年。西起定边县,东至子洲县,绵延400多里的横山山脉也是宋夏两方厮杀的重点区域,亦是古代修筑长城时的第一选择地。在宋夏厮杀的大范围两端,南边是北宋控制的关中,北方则是西夏控制的西套平原。二者沟通的通道往往会借助河流,所以北宋攻击西夏常利用清水河谷、泾水——马莲河谷、洛水——永定河谷。当然,西夏也会利用这三种通道攻击北宋。所以北宋依次建制了泾原路,环庆路,永兴军路。就此可以看到,距离西夏心脏最近的通道便是泾原路所属的清水河谷。往年宋夏交兵,双方往往在横山山脉附近犬牙拉锯。但是,章楶修筑的平夏城偏偏绕开了横山山脉。就修在水草丰美,亦农亦牧的清水河(葫芦川)上游,即今宁夏固原黄铎堡乡。可以说,此城若修筑成功,那么宋军就可以沿着平坦的河谷一路推进,不用担心山地阻挡,不用担心戈壁困扰,不用担心缺水断粮,完全可以一边建城一边打仗地蚕食到距离平夏城240公里外的西夏都城兴庆府。当然,对付西夏擅长的骑兵战,章楶针对性地创造了“堡垒”加“浅攻战术”。即,拼消耗,拼物力,修筑堡垒,步步推进。同时,派遣部队攻击西夏军。鉴于以往好水川等战役的惨败,章楶明确规定带兵出战的将领不许离开据点太远,实行见好就收的原则。西夏向来注意防备北宋在横山前线修城筑堡,所以每当发现宋军有修城的举动便会出动大军围攻。当年的永乐城之役(米脂境内)便是西夏的杰作。于是,梁太后征发举国之兵四十万前来。环庆路和泾原路的总指挥章楶此时已经做好了准备。随即,北宋军在平夏城与西夏大军鏖战了十三个昼夜,击杀西夏军万余人。与此同时,其他各路宋军纷纷进入西夏境内纵掠奔袭,一时间西夏境内烽烟四起。军营中的西夏梁太后接到各路军报,见取胜无望,不禁呦哭而还。章楶趁西夏军撤退,命大将率一万骑兵长途奔袭西夏败军,并俘虏了西夏两员统兵大将。史载“尽得其家属,俘首酋三千余人,获牛羊不啻十万,种羌震慑。”

    西夏无奈,只能派出使节恳请辽国干预。但是北宋却不理睬辽国的交涉,依然没有停止前进的脚步。此后20多年,宋军先后修筑许多大小堡垒,一步步地蚕食着西夏领土。

    1114年,童贯率宋军击败青海河湟谷地的西夏军主力(西部)。到了1119年,宋朝已经彻底控制了西夏赖以立国的屏障——横山地区(东部)。此时西夏都城仅剩银川附近一览无余的西套平原(中部)。也正是这一年,北宋看到女真人将辽国摧残的奄奄待息,遂遣使联金攻辽,以谋求幽云之地,西夏就此逃过灭国之劫!

    本来在接连获得胜利后宋哲宗下令乘胜追击,这时候的西夏,快顶不住了,看着自己的国土不断被蚕食,西夏王向辽国求救,辽国为了自己的利益找到宋朝谈判。

    大辽本想恐吓宋朝,希望宋朝跟以往一样,给自己点钱或者两边都占点便宜,结果宋哲宗和章惇强势回应大辽使臣,如果辽国联合西夏敢攻打大宋那么大宋不仅要灭了西夏,还要同时向辽国开战。一番强硬的言论让辽国使臣看到了不一样的大宋,当辽国使臣把这些话带回辽国,辽国君王无比震惊。之前那个软弱的宋朝好像没有那么好欺负了,为了自己的利益大辽始终没有出兵帮助西夏,但是辽国为了不让宋朝独占西夏,厚颜无耻地当了两国的“和事佬”。在辽国的调解下,宋朝和西夏两国宣布休战议和,但是平夏城彻底归了宋朝所有。

    1099年年底,宋夏两国重新认定的双方的边界,《宋史》中对这一事件的记载说西夏自从兵败后屡屡向宋朝求和,宋哲宗最后应允,双方宣布停战,这就足以标志着宋哲宗和章惇这对最佳君臣在外交领域和军事领域上的无上辉煌。也就是因为这些丰功伟业宋哲宗被誉为除宋太祖与宋太宗之后的第三位北宋“铁血君王”,而章惇也落得了一个“铁血宰相”的称号,给北宋带来了少有的高光时刻。

    宋哲宗算是宋代历史上对外作战中比较有作为的皇帝,虽然仁宗时期经济繁荣但是军事力量较弱,哲宗在位期间却敢于打拼。只不过天不遂人愿,这么一位铁血皇帝盛年暴卒,更要命的是哲宗为一个儿子在他死之前就已经夭折了,皇位落到了宋徽宗的手里。在历史上对宋徽宗的评价说他跟宋仁宗是相反的,因为宋仁宗评价“诸事不会,只会做官家”而宋徽宗的评价是“诸事皆宜,就是不会做官家”,靖康之耻也给北宋画上了抹不去的历史印记。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