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三十一章 兵火焚燎 (第1/3页)
江枫自去查陈南飞下落,思卿却心里十分不安,因和萧绎说起自己觉得事情越查越诡异。但萧绎知悉了魁首是陈南飞之后却无心再管,削藩之事使得朝野乌云密布,他少不得打起精神应付。 定藩占据金铜矿产之利,兼山川关河之险,经营多年,树大根深,朝廷削藩有诸多顾忌。端敬二王主政时都希望定藩树大自空,但定藩多年来并未有颓废迹象。今上执意削藩,可削去定藩,必然要令派官兵戍守,迁来移去,沿途地方苦累,靡费不菲。要削藩,无论有没有战事,都必然消耗国帑。钱从何处来,又是朝廷的一大疑难。 这日萧绎在正清殿发怒,立时有人去请思卿来平息。 宁华殿里弥漫着各种香料的味道,新进宫的何美人不似之前的族姐宁嫔那般跋扈,很是温柔娴雅。此刻她坐在思卿窗下的几案上,正在替思卿合香。 萧绎身边的大珰和顺匆匆进来,上气不接下气地向思卿行礼,道:“陛下发了好大的火,谁都劝不住。还请皇后娘娘移步去劝劝吧。” 思卿漫不经心问:“来找本宫做什么?找你九王去。” “九王不在府上,出城去了,一时半刻哪里找的见?” 思卿命菱蓁:“这般没规矩?还不上茶?” 和顺连忙道:“小的哪有喝茶的命,还请皇后娘娘……” “本宫有本宫的事,不得闲。”思卿说着给菱蓁递眼色,菱蓁上前半拖半劝把和顺撵了出去。 何美人轻轻一笑:“不知陛下缘何发火?” 思卿道:“不过是朝里的事。你……想好了?” “自从嫔妾偶然间听到宁嫔姊姊真正的死因,嫔妾就已经想好了。皇后娘娘,但愿您能够……” “我信不信守诺言你也只能选择信我,否则你觉得何适之会善待令尊令堂么?这样不单对我有好处,对你也有好处,你甚至可以凭此向何适之提出些条件。” 何美人慢慢靠向椅背,只觉得浑身绵软无力,泪水不自觉的流了下来。 思卿冷漠道:“人各有命,没什么好哭的。”说完见她依旧咬唇啜泣,思卿忽然试探问:“你恨我?” 何美人道:“妾本以为,妾出身何氏,就算陛下看上妾,皇后也会设法阻拦。” 思卿笑笑道:“最危险的人,有时候因为知根知底,才是最安全的。这都是命,你认不认?”说完问菱蓁,“你去正清殿看看,陛下那里情形如何?” 话音刚落,和顺又进来道:“皇后娘娘,陛下有请。” 菱蓁也进来道:“舅太太来了。” 何美人连忙揩泪告辞,思卿让云初送她出去,复对菱蓁道:“请姊姊稍等,我先去趟正清殿。” 思卿走到正清殿偏殿门口,遣退从人,就听到萧绎告说程瀛洲打算请定藩“进京述职”作为试探。 “‘杯酒释兵权’这典故为艺祖所用,广为流传,人尽皆知。三哥觉得定南王有那么蠢么?” 程瀛洲在一旁向思卿行礼,思卿摆手示意他免礼,萧绎道:“我又没说请定藩进京是为了‘杯酒释兵权’。” “不是‘杯酒释兵权’,难道是‘煮酒论英雄’?” 跟着思卿的菱蓁听思卿越说越走嘴,连忙轻咳一声。 思卿问菱蓁道:“近来柳絮多得很,你的喉咙也受不得柳絮么?” 萧绎终于绷不住一笑。 思卿瞪了萧绎一眼,只说:“沅西夫人来了,我要和她说话去。”起身便走了。萧绎待要叫住她,她并不应答。 江枫进禁中和思卿说话,思卿从正清殿回来见了她,先问:“有线索么?” 江枫摇摇头道:“也许是近来我们盯得太紧了,他们都隐蔽起来了。妾想着,要么先冷一冷。” 思卿道:“那也只能这样了。” 江枫趁机说起从前沈江东曾说不赞同撤藩的事来,“也许殿下劝还有用。倘若削藩,朝廷与定藩必有一战。兵火焚燎,苍生何辜?”江枫道。 思卿又笑了一下,漫不经心道:“这件事情,我既不赞同也不反对。朝廷的事情,我不掺合。否则从宗亲到乌台,一人扛一块‘后宫不得干政’的牌子砸向我,我就死无全尸了。再说我要是劝陛下削藩,倘若局势无法控制,我就成了众矢之的;我要是劝陛下不要削藩,哪天定南王兵强马壮突然造反了,陛下心里怎么想?总之——我不给自己找麻烦。” 江枫没想到思卿回这样回答,脑中不觉想起沈江东平素“腹诽”思卿的那些言语,只听思卿又问:“你知不知道何适之那瘫子怎么说?” 江枫道:“什么也没说。” 思卿又问江枫:“内阁只剩下一个范子冉,你知道他怎么说么?” 江枫道:“范阁老称上旨。” 思卿听了一笑:“‘直如弦,死道边;曲如钩,反封侯’,沈大哥久在高位,难道还不明白这个道理?范阁老,可比你们精明。” 江枫猛地回头去看思卿,思卿又笑:“难不成你想让沈大哥当孤臣?” 思卿虽不多说,朝里自有一干人反对。萧绎与兵部商议甲兵增银增粮、整饬武备并阅兵之事,言语间可辨知萧绎决心削藩,恐削藩后定南王造反,故而早作准备之意。 便有臣工有疑虑:“阅兵会不会使定藩多心?” 萧绎道:“阅兵因制治保邦,安不忘危之至意,欲与中外共见之。” 有臣工委婉劝道:“为治固患废弛,然求治甚急,为弊滋甚,所讲欲速不达也。陛下为贪腐亏空之事而怒,为何不先整饬吏治,再谋定藩之事?” 萧绎道:“双管齐下,岂不便宜?” 户部徐文长道:“恕臣直言,陛下若要削藩,吴天德所遗亏空之事,眼下不宜追究,否则会给定藩可乘之机。求治太急,还是人欲用事,必无欲然后可以言王道。” 萧绎道:“日久生变。” 范子冉道:“陛下说的是,夜长梦多。” 刑部杨万泉道:“君子进则小人退,小人进则君子退。君子小人势不两立。自古以来,治日长少而乱日常多者,皆由于疏正人、亲小人之故,亲贤远佞,人君诚不可不知。” 萧绎反问:“你说的小人指的是谁?” 杨万泉不答。 天官吏书忍不住出列复劝:“长久计议,才能泛应曲当,不然,恐未免毫厘千里之谬也。” 范子冉插口道:“天官此言太过小心罢。” 一宗亲道:“削藩之事,宜迟不易快,否则陷朝廷于兵火之中,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