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三十四章 运粮官儿曹文昭 (第1/2页)
稻米装载完毕,船队要返航了,郑芝龙的心腹来报:“大人,您还有件事情没有办。”把郑芝龙吓一跳,突然想起来,前些日子四弟郑芝豹派人来信,说神祖爷以前说过,南方的椰子是个好东西,好久没有喝过椰子汁了。让大哥带一些椰子,多弄些安南、占城的水果过来。 郑芝龙一拍脑袋,懊恼不已:“NND,这么大的事情差点忘记了” 于是赶紧命人再去搜集椰子、芒果、火龙果之类的水果。又分出了十条船装载水果,然后这才浩浩荡荡的回航。 那艘缴获的盖伦船现在已经成了郑芝龙的旗舰。李浩给他定了个规矩,他郑芝龙、礼部侍郎周有凤、锦衣卫千户孙凤祥,这三个船队的首脑不能在同一条船上,所以三人分别乘坐不同的船只。 离开占城海域,郑芝龙的心就不踏实了,船队满载粮食速度太慢,这要是遇上大股的海盗可就麻烦了,自己只有不到一百条船具有战力,应付一般海盗没有问题,要是遇上红毛鬼荷兰人或者弗朗机人那就麻烦了。 郑芝龙正在担心着,在甲板上来回踱步,忽然间看到前面孙千户的船上开始忙碌起来。不一会,一个硕大无比的大布囊就出现了,几个人高举着布囊的开口,有一个人居然拿一个东西向布囊里面喷火。 “这不得把它烧着吗?”郑芝龙心下纳闷。接着看,布囊不但没有被烧着,那个巨大的布囊反还而飘了起来,惊的郑芝龙差点一屁股坐到甲板上。不可思议,擦擦眼睛再看,那个大家伙越升越高,下面还带着一个吊篮,影影绰绰看着里面好像有人。 急忙派人取过望远镜,这是神祖送的,自然是宝贝,郑芝龙轻易不肯动用。 望远镜里,那个吊篮清晰起来,吊篮很大,里面有两个人,还有个铜管在断断续续的向布囊里面喷火,布囊已经完全撑开,形成一个硕大的球形。吊篮下面还连着三根绳索,分别固定在三个方向,成三角形排列。 眼看着这个东西迅速升高,算算高度,早就过了五十丈,还在往上升,不一会儿rou眼就看不清了,不仔细看根本发现不了那里居然飘着个东西。 另一条船上的周有凤比郑芝龙还要吃惊,眼珠子差点没掉出来。指着那个大气球语无伦次,说也不知道他说的什么。 郑芝龙和周有凤的船上都有孙凤祥派的通讯兵,通过旗语联络信息。问过通讯兵,郑芝龙才知道那个东西叫热气球,是神祖府制造的。孙凤祥他们就属于神祖府航空大队,专门cao作热气球的。现在航空大队下面有六个分队,分别在不同的地方,我们是第六分队。通讯兵还说神祖府现在正在研制第二代的飞行器,现在还不知道是什么,只知道可以装载好多东西。热气球载重小,装不了多少东西,只能作为通讯联络或者侦查情报使用。 热气球升空,各船之间旗帜挥舞,号角声声,旗帜和号角控制着整个船队。沿途碰到几波海盗,都被提前预知的郑芝龙赶的远远的,连粮船的影子都没有见到。 路过夷洲岛的时候还真碰到了荷兰的舰队,一共三艘,都是盖伦帆船,幸亏有热气球,早早就的发现了他们,郑芝龙率领护卫舰队早早的就迎了上去,抢占了上风位,打出郑字旗号,荷兰舰队见郑家船队早有准备,也不敢贸然攻击,双方擦肩而过。 一路上有惊无险,运粮船队经过二十多天的航行,来到登州外海,这个时候已经是正月底了。礼部侍郎周有凤去登州去了登州府城,派出快马,连夜出发奔向京城。周有凤和锦衣卫千户孙凤祥也随后出发,回京复命,郑芝龙也跟着一起进京,像李浩复命。 就在大明开春青黄不接的时候,郑芝龙运粮的到来的消息传来,三百多万石啊,海量的粮食,今年的饥荒几乎一下子就可以压下去。崇祯皇帝还有整个朝廷都欣喜若狂。李浩也高兴,也没有想到郑芝龙这家伙一次能搞来这么多粮食。 粮食只有到了最需要他的地方才能发挥最大的效用,于是朝廷下旨,分出五十万石跨海运往辽东,交给蓟辽总督孙承宗;再分一百万石转运河南、安徽,卢象升和洪承畴各分五十万石。还有五十万石沿黄河逆流而上,运至陕西交给杨鹤用来继续招抚流民,把陕西这个流民窝子彻底肃清;剩下的一百万石左右的粮食在天津卫由陆路运往京城。 这时候已经渤海已经解冻,登州的船队,可以直达辽东和天津外海。快马飞报各地,李浩又派曹文昭率领清河京营,征调数千辆大车,还有京城的四轮马车,全部出动,去登州接粮食运到河南。 曹文昭最近郁闷的不得了,不知道为什么神祖又会点他押运粮食。好像在神祖的眼里,自己只会运粮。自从太原押运粮食来了京城,就好像被人遗忘了一样,被扔到清河京营训练这帮新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