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腾飞_第三十二章 节俭的神祖爷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三十二章 节俭的神祖爷 (第1/2页)

    李浩阻止了崇祯认错的举动,继续说:“我们一直认为这个世界上只有我们才是开化的、脱离愚昧的民族,只有我们有文字、有传承、有情感,其实不然,其他的民族也有,只不过他们不信孔孟而已。就比如现在已经出现在大明海域的弗朗机、红毛鬼(荷兰),他们如果愚昧、不开化,那么他们就不可能远渡数万里重洋,从遥远的极西之地来到我们这里。至少这方面我们不如他们。

    弗朗机如此,蒙古人、后金人也如此,他们也有自己的语言,有自己的信仰,有自己的情感,但是我们却不了解他们,我们只知道他们从小骑马,来去如风,凶残无情。我们却很少去了解他们的内心,不了解不尊重他们的信仰,千百年来,哪怕强如汉唐,他们也只是臣服过,汉人却从没有实际控制过草原深处,更没有在那里设置郡县。为什么?因为我们不了解他们,甚至不愿意、不屑于去了解他们。

    今天我有幸邀请到了一家蒙古人,男的叫乌日乐,女的叫毕丽格,他们有个孩子叫巴雅尔,让他们来给我们唱一首蒙古人的歌曲,这首歌曲虽然我们听不懂,但是音律也绝对会让我们耳目一新,下面有请乌日乐一家上场!”

    李浩带头鼓掌,崇祯也跟着鼓掌,所有朝臣勋贵等不管愿意不愿意的,都得跟着鼓掌。

    虽然之前排练过,但是场地不同,这次南朝的皇帝就在跟前,还有他们所有的大人物,乌日乐一家也不免显得有些紧张,走路都不太自然,孩子差点都吓哭了。李浩过来安抚一下他们,让他们放松,不要紧张,又给孩子承诺,歌唱好了我给你看神仙(电脑),一家人总算是平静下来。

    乌日乐按照之前排练的坐好,拉起马头琴,那种在大明朝从没有听过的悠扬的琴声传了出来,《吉祥三宝》一定不会让人失望。进入了角色,一家人也就不那么紧张了,越唱越好,最后完全进入状态,蒙古语唱完,又用汉语唱了,来回唱了三遍。唱三遍,完全是李浩为了拖延时间,还有就是给一家人进入角色,发挥出最好的水平留出时间。

    歌唱完,悠扬的琴声好像还在飘荡,听的所有人都如痴如醉。早已走下台的李浩拉起皇帝,带头使劲的鼓掌,还不住的连声喊好,有人带头了,也就有人跟着喊了,文官们还放不开嘴,武将们还有一些天不怕地不怕的二世祖们却放开了,连声大喊叫好,一时间戏棚内叫好声连绵不绝。

    对嘛!这才能烘托气氛嘛!李浩很满意!

    乌日乐一家下去了,他们不知道的是,等他们回到蒙古以后,他们成了蒙古人心中神的弟子,跟着真神学会了神一样的歌曲,长生天还是眷顾蒙古人的,长生天跟汉人的神仙是朋友,长生天的子孙也就没有必要和汉人作对,于是越来越多的部落开始投向大明朝,这事李浩当初没有想到的。

    冬梅又一次走出来,播报下一个节目:《烟花三月》。

    古香古色的韵律刚一起来,直接就把人们听的如痴如醉,沁人心脾。在场的官员江南的居多,江南文风鼎盛,人才自然出的也多。烟花三月下扬州,连三岁的小孩儿都知道这句诗出自哪里,李白的诗意境高远,扬州是东南形胜,珠联璧合,再配上这音律,简直是之音,妙不可言。

    文官们全都沉浸在这首曲子中无法自拔,崇祯皇帝和后宫的女眷们也是听的如痴如醉,谁都想不到,诗还能如此的唱法,李白的诗是讲的友情,这首歌像是说爱情,又像是友情。

    神祖府里的从来不显山不露水小丫头冬雪,凭着这一首《烟花三月》一下子红遍了整个京城权贵圈儿,多少文人雅士、皇亲贵戚都想求其一面,一听芳音而不可得。从此以后,冬雪就成了文官、士人的常客,经常出入各个大儒府邸。跟文官打交道,这小丫头比李浩都好使。想对她起歪心思的人不是没有,但是谁都不敢,都知道她后面是神祖爷和皇帝,没人敢触这个霉头。

    李浩编排节目的时候充分照顾到了各个方便,照顾到了外族和文官,当然也要照顾武将和边军。一首《精忠报国》直把一帮子武人唱的血脉沸腾,肾上腺素飙升,还有一帮子二世祖们也摩拳擦掌,恨不得立刻去辽东,把建奴按在地上使劲摩擦。唐王朱聿键、孙传庭、李重镇还有被邀请来的九边军将也都受到不小的感染,想不到一帮子沙场征伐的粗汉,也能唱出如此振奋的曲子。因为唱这首歌的人就是从九边过来的,这些人过完年之后还要回到九边,这首歌在军中不想火都难。

    就连和尚李浩都没有放过,一首《大悲咒》又把人们唱的心无杂念,清净自然。

    歌唱完了,算算时间还不到半夜,剩下的时间交给说书人肖锦,第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