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腾飞_第三十一章 春节晚会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三十一章 春节晚会 (第1/2页)

    说书人肖锦犹豫了一会儿,说道:“承蒙公子抬爱,些许小技,实在不登大雅之堂。”

    “我手里有好些书、话本,需要有人去讲、去说,所以我也正在物色人选,刚才看了你说书,很是满意,所以想请你到府里说书,当然了食宿都府里安排,你看怎么样?”

    “呃~~,那恭敬不如从命了,只是这茶棚,大哥大嫂于我有救命之恩,还请公子容在下向大哥大嫂辞行。”

    李浩自是无不答应。回到府里,肖锦也就知道了李浩的身份,吓的差点没尿裤子,脑子停顿了好半天才回过神来。祖坟冒青烟了,还特么是一大股的青烟。

    李浩把自己的文稿丢给了肖锦,让他自己去体会、润色。肖锦一看完这个故事,自己就先被感动的眼泪哗哗的,这个故事以前见过,貌似在唐宋就有了,可从来没有这么饱满、这么细腻、这么感人过。神仙就是神仙,一个通俗的故事都能讲的如此生动感人。肖锦沉浸在了故事里,不可自拔。

    转眼时间到了年底,神祖府也在做着过年的准备,不过这一切跟李浩关系不大,都是李姐在cao办,李浩专心搞他的晚会。天气太冷,不能在外面,可是要找能占数百人的大屋也不好找。于是李浩就让人在府中的院子里面搭棚子,四周先用布匹围住,再用席子和稻草包裹起来,保温、挡风。表演的台子搭的比较高,保证所有人都能看到。结构就跟后世的大戏台子差不多,只不过你那个还要大,包裹也更为严实。

    大年三十这天,一切准备就绪,太阳落山后,受到神祖府邀请的人们陆陆续续的到场了,皇帝、皇后、张皇后、尚在京城的唐王朱聿键,陕西勤王而来的孙传庭、卢象升的副将李重镇、京城三品以上的官员、在京的勋贵、皇亲,还有李浩特意邀请的一些人都来了,应该有三百多人。戏棚里面每隔不远就有一个蜂窝煤炉子,上面放着铜壶烧水,棚子的顶部开有一道缝隙,以便蒸汽和煤气向外飘散,使人不会中毒。粗大的蜡烛都用玻璃罩子罩着,光线十足。舞台上蜡烛更多,更加明亮,数十块平板玻璃从不同的角度反射光线,再加上布景显得光怪陆离、美轮美奂。

    演员已经准备就绪,总指挥就是教坊司的主事张佐。李浩告诉他,你们教坊司打翻身仗的时机来了,打好了今晚,你的腰杆子就能挺直了,不用再见到谁都低头哈腰的,以后谁家要是想看演出,没有你张大主事点头,他们就看不成!

    张佐可没敢那么想,只想着办好神祖爷的差事,这差事没干过,挺复杂,千万不能办砸了,至于以后咋样,根本没敢多想,一个教坊司还能硬气起来?一个九品的芝麻官都比他强。

    戌时,差不多也就是七点的样子,晚会开始。李浩首先上台,拿着一个喇叭,开始了第一次的新年致辞:“大家好,我是李浩,就是那个从天生掉下来的神仙,在这里,我先给大家拜个年,祝大家新年吉祥,万事如意!”

    然后李浩深深的一鞠躬。他一鞠躬,台下的人都吓坏了,都不敢坐着了,他是谁?代太祖爷下凡的,谁敢受他的礼?可是这棚子里面,人挤人,躲都没地方躲,不少人干脆直接下跪回礼,一时间戏棚里面就乱了起来。李浩赶紧发声制止,好长一会才又恢复平静。

    李浩接着说:“这是我的家乡的一种礼节,凡是站在台上的,不管身份地位高低,都要给台下的人鞠躬致礼,以示尊重。为什么要办这个晚会呢?还是我们家乡的一种习俗,在我的家乡每年大年三十晚上,一家人男女老幼都会坐在一起,边吃边喝边看晚会,其乐融融,当然了,我们那边的晚会全国的每一个人都能同时看到,天南海北的人可以一起庆祝新年。在这大明朝,目前也只有咱们这些人可以看到,没有办法让外面的人看到。

    办这个晚会还有一个原因,就是我想家,真的很想。每逢佳节倍思亲啊!诸位在这大明朝,哪怕相隔千里,也总能回得去。我就不一样了,我真的回不去了,因为那些星星,穷极你们的想象,你们都想不到他们有多远!多少个夜晚,我抬头仰望苍穹,不知道那颗星星才是我的家。我来大明朝的第一个大年三十,大家能陪我一起度过,李浩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