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二十七章 唐王 (第2/2页)
鱼贯而出,每人手里捧着一套绿色的军大衣,叠的四四方方,上面还扣着一顶大棉帽子,一对一,每一名宫女负责一名士兵,帮他们穿好大衣,系好扣子,戴上棉帽,然后后退一步,鱼贯而回。这些动作都是李浩专门训练的,为了这次仪式,一千多名宫女整整训练了十多天。 唐王手下的将士现在已经感动的稀里哗啦,十月的北京太冷了,绝大部分人还都穿着单衣,浑身都冻的透晾,手脚都麻木了,忽然穿上棉衣,感觉整个身心立刻就暖了起来。一千多人都穿上军大衣,列队整齐,远远看去,李浩感觉那么的不真实,好像自己是穿越到了八十年代,每个人手里就差一把钢枪。 兵器都被收走了,不管是锄头还是卷刃的刀枪,都被收起来妥善保管,李浩已经严厉的告诉王承恩,这些东西必须保存五十年以上,怎么保存你自己想办法,以后要放在展览馆供后世子孙瞻仰的。要让后世子孙知道大明朝的中兴是多么的艰难,唐王又是在多么困难的情况下来勤王的。要让人永远记住。 “将士们,朝廷感谢你们,感谢你们克服重重困难千里来援,朝廷不会忘记,大明朝不会忘记。你们都是拼着性命前来的,可是现在大明朝实在太穷了,给不了你们太多的赏赐,大明朝有愧于你们!在这里我代皇帝、代整个朝廷向大家说一声你们辛苦了!为了感谢大家,今天我带领大家去参观一下北京,去看一看你们拼命保卫的这个北京紫禁城!” 在前世,自己都没有参观过故宫午门里面,因为里面是收费的,几十块钱的门票都舍不得花,穷啊!李浩拿着大喇叭高声讲话,唐王吓的魂儿都飞了,带兵入城?还特么的入紫禁城?那是什么地方?是能随便带兵进去的吗?更别说自己还是一个藩王,藩王带兵入城,跟特么的跟造反有啥区别?打死都不敢答应。 唐王死命的阻拦,李浩挣不开他,只得跟他解释:“唐王啊,你别怕,你的兵入城,是我和皇帝都同意的,朱元璋他都不敢说啥,轮不到朝臣们反对,也就不存在违制不违制。不光是你,过些日子陕西的孙传庭带着新组建的秦军也要这样,卢象生派来的部队也是如此。朝廷就是要让天下的藩王、勋贵和各地的大臣们看看,凡是忠心勤王的人都会得到朝廷的尊重和优待,不管他是什么身份。” “入城仪式现在开始......”王承恩手打佛尘,尖声喊道。 安定门的城门大开,顺着安定门大街一直往南,再沿着顺天府街向西,然后再向南到北安门,一路上都有京营的士兵沿途站岗,一千零三人的唐王军都穿着绿色的军大衣,也整齐列队,缓缓向皇城挺近。李浩、崇祯和唐王并排走在队伍最前面,李浩在中间,崇祯在左,唐王本来在右侧稍后的位置,离崇祯皇帝一个身位,结果被李浩一把拉到了前面,和李浩还有崇祯皇帝并排。王承恩在前面路,队伍走到哪里,哪里的士兵就高声大喊:“欢迎、欢迎,热烈欢迎......”不断的重复,直到队伍过去才停下了,然后前面的人继续接力喊,唐王军一个个都是热泪盈眶,从南阳一路走来,大小数十战,也从没有受到过如此的待遇!不用说,这是神仙的主意。 到了北安门,宫门打开,懿安张皇后、周皇后率领后宫的宫女太监在宫门口见礼相迎,唐王带着他的部队也赶紧下跪参拜,太监宫女分列两旁,继续高喊:“欢迎、欢迎,热烈欢迎......”气氛热烈至极。 队伍每走到一个宫殿,旁边就会有太监拿着铁皮喇叭大声介绍,介绍这座宫殿建于何年何月、都有谁住过,等等。唐王现在脑子早就一片空白,只是机械的跟着看,大冷的天儿,身上的汗就没有断过,不是冻的,是吓的!身后的士兵看着那些巍峨宏大的宫殿,红砖碧瓦,耳朵早就听不见太监的讲解了,都跟梦游一样,一个个机械的或走或站,胸中都有一团火在烧。坤宁宫、乾清宫、皇极殿,几辈子都见不着的雄伟的宫殿一个个的展现在面前,就像惊雷一般一次又一次的震撼着唐王军将的心。经过皇极门、午门、端门、承天门,足足用了一个时辰才走完。最后来到永定门,进入红星厂的东面已经建好的营地。 从红星厂调过去的厨子早就准备好了热水,饭菜,整筐整筐煮熟的鸡蛋摆列的整整齐齐,这是自勤王以来吃的最好的一次,一路上有多少城池不让他们进入,又有多少地方冷眼相对,不提供粮草,现在都熬过来了,拿着鸡蛋一个个哭的就像月子里的娃娃。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