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十八章 地道战 (第2/2页)
千百万......”地道战那欢快激昂的歌曲就飘进了耳朵。李浩激动的一拍大腿,大喊一声:“好!太好了!!”,把门外的李进给吓了一跳。然后李浩就回忆起地道战的细节,冉庄离北京不算远,去过好几次,找来纸笔,写写画画,把地道的结构、功能、布局、出入口等都画了出来,旁边又写了不少的说明。一晚没睡,光地道的图就画了十几张。 第二天一早,李浩早早的就就让人请皇帝过来,并且把骆养性、兵部尚书张凤冀还有首辅温体仁都请了过来开会,为什么不在皇宫呢?说实话,皇宫里面四处漏风,今天商议好的事情,明天可能就传到了皇太极的耳朵。 人到齐之后,李浩也没废话,直接摊开那十几张地道的结构图,然后说:“咱们挖地道,深挖洞,广积粮。地道也不能随意的挖个坑就行,那样被人堵住就彻底完蛋了。地道要每家每户都要打通,村与村、户与户,全部打通,入口要多挖几个,院子里,屋里都要挖,敌人进了院子,来不及跑了,在屋子里面就直接钻地道。地道还要上下分层、左右分叉,在底下形成一个迷宫,设置陷坑、翻板,还要防烟熏、放水灌。这样建奴来了,我们就钻地道,建奴要是进了地道,敌明我暗,他只有死路一条。平时就可以把粮食钱财等物资放进地道,有备无患。整个宣府、京城周边、一直到保定府,再到山西、山东,能挖的地方全都挖。然后又指着十几张地道结构图一个个的详细讲解。”半个多时辰,李浩才讲完,几个人都听得瞠目结舌,没想到挖个地道还有这么多讲究,这么多门道。兵部尚书张凤冀是欣喜若狂,他是兵部尚书,立刻就明白了这种进可攻退可守的地道的优点。今后的九边要是全都挖成这样的地道,边民就再也不怕鞑子打谷草了。崇祯皇帝也高兴,只要不让建奴抢到东西,什么办法都行。 温体仁思索许久,开口道:“神王心思巧妙,不同凡响,可是从宣府到保定,山西到山东,地方千里,村寨无数,时间紧迫,没有那么多的人力,另外会挖洞的人也没有几个,挖洞的工具也不够啊”。李浩叉着腰,低着头在屋里走路几圈,对骆养性说:“老骆,现在立刻以最快的速度,通知全国的锦衣卫,把你们知道的盗墓贼不管真假全都送到北京来,再把各地矿山和煤矿的矿工们全都召集起来,事急从权,有胆敢阻止的,全部丢到昭狱里。还有通知一下这些地方所有的县令,让他们迅速报上所辖地域村寨的数量,越快越好,胆敢拖延不报的也丢到昭狱里。” “臣遵旨。臣这就去办”,骆养性听了,赶忙答应,转身出去了。 一时间北京城缇骑四出,奔赴各地。在锦衣卫衙门北镇抚司,十几只鸽子也腾空而起,飞向四方,这些都是信鸽。信鸽通讯早就有,不过没有形成规模,李浩开春的时候就跟骆养性、李若琏交代过信鸽快捷方便,要大量饲养信鸽,于是锦衣卫召集了一批懂得饲养鸽子的好手,开始训练信鸽。到现在才几个月的时间,也只开通了南京、西安等少数几个地方的信鸽通讯。 想到了对付建奴的办法,李浩又着手画了几种适合挖洞的工具,短柄镐、短柄锨等,让工部的工匠和府里的工匠开足马力,全力打造。工部尚书刘尊宪自然不敢怠慢,亲自过问,所有的炼铁炉和炼钢炉全力运转,昼夜不停。为此骆养性从山西带回来的银子又被撒出去五十多万两,购进铁料、木炭,煤炭等,还加大了工匠的开支。 李浩很少去上朝,实在懒得去听朝臣们扯皮、吵架,所以李浩那个位子大部分时间都是空着的,李浩有了什么决定,一般都是通过皇帝和首辅,直接去施行。到现在也没有什么动作去触动文官们的利益,朝堂上李浩也没有进行什么变动,不是不想动,而是现在还没有掌握绝对的力量,李浩可不想出师未捷身先死,大明朝文官的力量是很强大的,不触动他们的时候他们认你是个神仙,是太祖爷的代言人,一旦触动了他们的利益,他们就会立刻翻脸,清君侧的把戏他们都玩了一千多年了。 李浩不想学商鞅,变法成功了,自己被车裂了;也不想学王安石,一大堆的反对者还没搞定,在没有掌握绝对的话语权的情况下,强行改革,结果法没有成功,自己先完蛋了。要学就学学张居正,手握绝对的权利,再去推行改革,阻力就小了很多,所以成功了。至于死后,我死后哪管他洪水滔天?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