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103.余波 (第1/2页)
朝阳小学的成绩让江海市沸腾,在朝阳小学的师生家长争相庆贺之时,其他各个学校的家长皆愤怒了,渐渐酿成一股席卷全市的风暴,因为朝阳小学的辉煌反衬出其他学校的无能、不负责任,一系列关于各小学教育无能的帖子不断从网络开始发酵,继而传向社会,引发全民对江海市除朝阳小学以外的各学校声讨。 先开始赵校长等校领导为朝阳小学的成功骄傲、自豪,接受着来自方方面面的致意。渐渐发现舆论方向不对,将朝阳小学置于风口浪尖,将其他小学皆打入对立面,各种数据分析看似对朝阳有利,但都是以朝阳为棍棒砸向其他兄弟学校。赵校长已接到许多学校校长的抱怨,他就像一条鲶鱼,将一潭本来还算清澈的溪水搅浑了,有人已在他背后骂他幺蛾子,也有人称他搅屎棍,反正赵校长有些不怎么敢去局里参加会议,那种被敌视的感觉如同芒刺在背,极不舒服。 市领导也介入了,一旦发生群体性事件可是大问题,这新任局长硬要烧三把火,第一把火就把市民烧毛了,还能让他再烧下去?不知用了什么saocao作,这位刚上位几个月的局长另有重用,让常务副局长暂摄局长之职,以维稳为重。 临时局长很讲策略,一就任首先淡化小学水平测试的影响,不以此成绩为依据评估各校教育教学水平,抨击一张考卷定终身的应试教育,高高树起素质教育大旗,让小学教育回归正常的儿童健康养成状态。对朝阳小学成绩只字未提,更别想表彰了。赵校长有些气愤,也有些庆幸,更多的是理解,对很多人的冷嘲热讽淡定若素。 一些人开始攻击朝阳小学的教育教学,指责他们只重应试,不重素质,对儿童身心健康成长不利。这些言论激怒了朝阳小学的学生家长们,他们正沉浸在为子女选择到最好的学校的兴奋幸福之中,有些人甚至动了很多脑筋,花了很大代价才进入朝阳小学学区,这种言论岂不是嘲笑他们有眼无珠?都是些“吃不到葡萄说葡萄酸”的人,忍不了,反击! 于是网上一波又一波以朝阳小学家长为主力军的反击浪潮,将近年来朝阳小学所取得的成绩一一列举,尤其在上学期全面开花,硕果累累。有人反唇相讥,那都是丁一的功劳,这又捅了马蜂窝:丁一一个人能撑起朝阳小学?蓝球、足球、啦啦cao都是集体项目,丁一是明星,其他同学亦功不可没。还是一个朝阳小学的家长说得妙:“连丁一这样的神童都选择朝阳小学就读,可见朝阳小学是江海最佳,没有之一。”赢得无数人点赞。 江海日报将丁一此次考试作文刊出,作文题是“走进XX”,半命题,要求写生活中领略到的美。丁一的题目“走进周庄”,写的是他去年到周庄参加少儿书法比赛的所见所闻所感: 走进周庄,是在秋季。起先无雨,只是空中浮沉着一种湿润,让你顿悟已置身在这四面环湖的著名水乡了。漫步在周庄的街头,徜徉在幽幽的小巷深处,也就不自觉地踱出一种悠悠的心境。 周庄似乎是一篇乍看极平凡,细读却极有味道的小品文。你只有慢慢地咀嚼,才能品出它那丰厚的内涵。 依旧是一条条幽幽的小河缓缓地流淌,依旧是一色的粉墙黛瓦依水而立,偶尔也能见到如鹰展翅的凌空飞檐。因为水多,周庄的桥便也多,那风格迥异的石桥,总是躬着身子憨厚地卧在小河上,收藏着游人或轻或重、或快或慢的足音。驻足在石桥之上,四周皆如素淡的水墨画,没有色彩的渲染和烘托,有的只是线条勾勒出的古朴和静默。 石桥下,窄窄的石级一直延伸到水中,石级的角落缠绕着些许的青苔。虚幻中,便有少妇捣衣的轻声萦绕于耳际。石级下,停泊着一些木船,船身也是窄窄的。如你游兴正浓,乘上木船,唉乃一声,悠悠荡去,你定会记起“摇啊摇,摇到外婆桥”那最为亲切的童谣。河水曲曲弯弯,悄悄地潜入水乡人家,于是便有了“水在家中流,船从家中过”的特别景观。 最有情趣的该数那小小的木楼,一排排隔河相望,相距咫尺。如果这家有个公子,那家有个小姐,该演出怎样的故事?于是突发奇想:那些明清小说中曲曲折折悲悲喜喜的情节,该就是从这里开端的吧。难怪当年三毛那孤寂的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