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成皇朝_089 明天咱们去州城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089 明天咱们去州城 (第2/2页)

身也重,经常带就不方便。如果他们来回带的只是一张票据,一张可以证明他们有多少钱财,同时可以兑换成现成铜钱或者金银的黄纸凭证,那就方便很多了!”

    可能是这个概念太超前了,徐光听得一知半解,云里雾里,还没反应过来。

    “难道我说得不够清楚?”杨顶天见对方没反应,不由想,“看来得换个说法。”于是改口道:“比方说,大人您有个兄弟,他住在绿柳乡城里,他在乡城时从我这里借了五百钱,借钱时他给了我一张字据,上面写有钱的数量和他的姓名,还压有他的印信,同时他跟我说,我拿着这张字据来县城这里找大人您,您看到字据就会给我五百钱。也就是说,我手里拿的那张有姓名和印信的字据就同等于拿了五百钱,但是比拿五百钱轻便得多。”

    徐光总算明白,点点头,道:“嗯,我大概知道了!”杨顶天道:“这个事情咱们可以管它叫做财货换样,就是把铜钱和金银换成纸张。它需要在两地之间设有同一家人的两个,或者几个钱库。”

    “比如,咱们县衙在县城和州城里同时有两个钱库,跟着在县城和州城之间往返做买卖的商家们,他们把他们的钱财存放进县衙的钱库里。存放的时候县衙给他们开具票据,这个票据上面写得有咱们钱库的名称、压有咱们钱库的印信。同时票据上面再写明在咱们钱库存放钱财的人的姓名、存放钱财的数量,然后存放钱财的人带着这张,或者几张票据去州城。等他到州城后,他要铜钱或者金银来花销时,就可以凭着我们钱库给他的票据,去我们州城的钱库里提取出他票据上面写明的钱财数量来。”

    “因为这个票据是咱们钱库特有的,咱们钱库看到票据就不会怀疑,就一定会把钱财给出具票据的人。这样的话,来回州城和县城的买卖人,只要他们把钱财放进咱们钱库,就不用带钱财在路上来回奔波了,他们只需要带咱们钱库的票据就行了。”

    “这可以让他们便利很多,省去很多心思。再比方说,大人您在县城这里放了一万钱进咱们钱库,钱库给了您五张票据,每张票据写明二千钱,然后大人您去州城,把这五张票据中一两张拿出来,就可以去咱们钱库取两千,或者四千钱,剩下的二三张,就放在钱库里,您随时要可以随时取。而且无论县城这边的钱库,还是州城那边的,都可以取,所以很便利,避免您来回带那么多钱财,又笨重又不放心。”

    “不错,听起来确实是很有见地的一个事情。”徐光不是买卖人,所以杨顶天说的这个大好事,他体味不是特别深切,不过还是感到了这个事情超前的便利性。

    杨顶天道:“对于钱库,或者说钱庄一方来说,就可以按照一定的比例收取存放钱财进钱庄的人的利钱,比如每一百钱收五文钱,一万就收五百文,十万收五千文,如果钱庄收到了一百万的存钱,就可以得到五万文的收益。”

    “钱庄要做的事情就是保管好客户们存放在钱庄的钱财,同时把钱财来回运送各地之间的钱庄,保证商户们在各地之间随时提取他们想要提取的现钱就可以了,其他的事情都不要做。”“此外还有一点,跟咱们现在收的街坊百姓的火灾御险钱财一样,在这些钱财暂时没人提取时,还可以用去放债取利,放债的时候可以收取更高的利钱。从这个角度来说,钱庄就是不收取存放银钱的商户的利钱,也能赚许多钱。所以这是一个不错的买卖。”

    举债放债和高利贷这些事,徐光他们都懂。徐光道:“不错!如果真能收取商户们的钱,用去放债,那肯定能赚钱!”又有些顾虑道:

    “不过,如果咱们真去做这个事情了,会有人把钱财放进咱们钱庄里头去吗?”徐光的这个顾虑是多数开银行的人都有的顾虑。

    杨顶天信心满满地道:“只要开设钱庄的人信誉好,得到百姓和各地买卖人的信赖,他们就一定会把钱放进去!”转而道,“不过大人您说的是哪些人?是说您和孙大人,还有我吗?”徐光道:“差不多,这个事情不是你提出来的吗,所以还得有你在才做的好。”

    杨顶天道:“不瞒大人您说,这个事情顶天此前就想到了,之所以不说,是因为它不适合在县城里做。钱庄适合开设在州城和各个县城之间,而孙大人仅仅是本县的县令,州城和别的县,他管不着,开设钱庄如果引来别人眼红的话,就会有很多麻烦。”

    “换而言之,如果是州里的大官,比如说刺史大人,或者刺史大人托付的人去做,就比较合适,各地的钱庄也不会有麻烦了。所以,我的意思是想让孙大人把这个主意给刺史大人提。如果刺史大人能听进去,他就一定会觉得这个是利国利民的大好事。”

    徐光道:“既然有这么多事情需要跟孙大人讲,那咱们明天便赶去州府一趟吧!替孙大人出出主意也不错!”杨顶天正中下怀,应了一声。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