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089 明天咱们去州城 (第1/2页)
徐光见杨顶天想得出神,他道:“贤侄你可有什么主意?”杨顶天道:“晚辈是想,既然刺史大人是个状元出身的好官,那咱们孙大人便得有些真实本领才行的了,否则怕会引来他反感。” 徐光道:“就是这个道理啊,所以孙大人当初不敢贸然行动嘛!不过世人都是爱钱的,有了钱才能办事嘛,所以孙大人上交那十万钱后,刺史大人算是记得他了!” 杨顶天深信这一点,道:“不错,没有钱那是什么事都做不成的!”徐光又道:“不过刺史大人爱文才,喜欢写诗作文,这一点咱们孙大人就不大擅长了!” 杨顶天心想:“我也看出来了,老孙是属于钻营取巧型的强者,不是吟诗作文型的风雅者!”嘴上道:“那孙大人擅长什么?”徐光道: “除了吟诗作画,其他的都可以,写公文和算术也都没问题。孙大人家里是官宦世家,他祖父当过前朝县令,他父亲,也就是老孙大人还做过咱们越州东边的昌州州廷主簿!所以做官方面,孙大人有不小根基!” 杨顶天连声赞叹。随口道:“大人您说刺史大人喜欢文才是么?晚辈倒是会一些。”徐光一奇,道:“你懂得文才?我跟孙大人都不擅长文才,缺的恰好是能诗做画的人。” 杨顶天道:“大人可懂的诗歌么?上个月在瓢子屯时,我触景生情,临时写了一二首,不知能不能得到刺史大人的赏识?” 徐光道:“你说来我看看!诗文这事,要我写我写不好,但别人写的,我也能看出一些味道来的!”杨顶天道:“大人这话倒是!既如此,我便念来,请大人您品评品评!” 杨顶天整整嗓音,续道:“第一首是一日清晨,路过屯子里的两株袖子树下,那时柚子树正在开花,树上都是花穗,而且那天夜里正好下雨,风雨打落了很多花瓣,行人在树下走过,可以嗅到一阵阵很浓的清香味。这诗文便是: 水暖风湿三月底,山山翠色闻子规; 又是年年春雨急,一夜落花香满地。” 杨顶天补充道:“现在是四月夏初了,上个月是三月,暮春时节,咱们这越州的山水树木正是青嫩翠绿的时候,而且处处可听见杜鹃鸟啼叫呢,所以才有诗文的前两句。” 徐光好像听到了点味道,说:“你再念一次!”杨顶天用点朗诵地语气缓缓念到:“水暖风湿三月底,山山翠色闻子规;又是年年春雨急,一夜落花香满地。” 徐光总算听出了味道来,赞赏道:“不错,不错!咱们越州的春日里的景物确实如此!你这诗文也确实是有些水平的了!”继而道,“还有么?” 杨顶天道:“还有一首,写的是仲春二月暖天时的景色的,是日光明媚时的情景: 二月日出暖融融,日光照下桃花红; 清风吹起花枝动,恰如少女步春风。” 这四句更加浅显易懂,而且描绘的景物和抒发的情感,吴越一带的州县人人都能见到和体味,所以徐光一听就感受到了,他惊了一惊,赞叹道: “不错,确实不错!本官即使不懂写作,但听来还是明明白白,心里挺舒服的!”杨顶天见徐光这个老粗也能懂,也赞赏,心里不由欢喜。 听得徐光续道:“我听得出来,就你这两首诗水平,在吴越一带至少也是一流的了!” 杨顶天欢喜,道:“那刺史大人可会喜欢?”徐光道:“按理说刺史大人既然爱诗文,应该是会喜欢的!不过,刺史大人我连面都没见过,他的喜好我可说不准!” 杨顶天道:“大人您这话也是!”思索间,又道,“不瞒徐大人,我还有一个主意,是关于州县财富和买卖方面的主意,或许能让孙大人得到刺史大人的青睐!” 徐光惊奇,道:“什么主意?”杨顶天道:“咱们越州各县城在州城里做买卖的商人多不多,尤其那些做大买卖的,如果是州城里去各地县城做买卖的也行,反正他们是需要在县城和州城两地之间来回奔波的。” 徐光想了想,道:“说到各个县城我就不大了解了,不过本县在州城里做买卖的倒是有一些,比如西城门里侧的陶家,在州城有好几个绸缎铺子,还有东桥里的鲍家,是县城里最大的一个陶瓷买卖商,据说县城里近三分之一的陶瓷器皿都是他从州城里拉过来的。还有北大井旁边的朱家,他是本县做粮米买卖中最大的一家。还有几家贩卖药材和兽皮的,他们把本县各个乡里的药材和兽皮往州城里转卖,也能赚很多钱。” 杨顶天道:“看来在县城和州城之间做买卖的还是有一些的,而且本县如此,其他乡县必然也是如此的了。”徐光道:“你说的好主意呢,是什么?” 杨顶天道:“我是想,这些做大买卖,或者两地之间经常来回做买卖的人,他们身上带的钱财多了,肯定担心道路上的盗贼和偷抢的人,而且钱财本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