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成皇朝_084 方法对,赚钱不是问题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084 方法对,赚钱不是问题 (第2/2页)

看见县衙大印,觉得契约不假,看起来也是公平合理。

    这时,杨顶天正式刚才解释出县衙时他跟柳夕说过的那个事情。

    杨顶天道:“本官昨天在这里说过,今天来的家主,每人可以领受二十文钱!但仔细想想,考虑到救助他们两家失火的人家要不少钱,所以觉得不妥!但本官不能失言,所以决定改变了一下赠送方式,就是愿意交钱立契,参与众款御灾的住户,交一百八十钱,就当是交了二百钱;交二百七十钱,就当是交了三百钱!同样,想交四百或者五百钱的,相应减免四十钱和五十钱!”

    果然,杨顶天说完,少数人失望外,多数人还是理解了他。

    于是乎,杨顶天让官兵摆上桌椅板凳,铺开笔墨纸砚,鼓动街坊们上来交钱立契。事情至此已经没有什么可怀疑的了,有意愿的街坊便一个接着一个地上前交钱拿字据。

    契约书也是杨顶天按照二一世纪的惯用方式书写的,除了对方的姓名、住址、参保金额等内容需要填写外,其他的都写好了,所以过程比较快。

    随着一张张契约被街坊们领下去,杨顶天他们准备的投放铜钱的箱子也渐渐满了起来。

    别看柳夕小jiejie端庄优雅,像贵族公主一样高高在上的样子,其实心里也是爱钱的,她见街坊们一个个把自己的钱袋子掏出来,眼睛也悄悄地放光了,心里正开心欢喜着。

    当然,柳夕主要还是因为杨顶天的这个事情能够成功而感到惊奇,欢喜。后来杨顶天了解到,柳夕其实不缺钱花,她家很有钱。

    柳夕她爹不像她伯父一门心思想做官,她爹想的是直接捞钱,所以她爹仗着他们家族在这县城中的地位,是开设“质库”和投放高利贷的。这个时代的“质库”,就是后世的典当业。

    个多小时后,基本上没人上来交钱了。杨顶天和柳夕稍微清点一下,结果是收到二百三四十户的参保户。

    杨顶天问柳夕这个坊市的住户是多少,柳夕说整个县城共五个坊市,有六百多住户,平均每个坊市一百多住户。

    听柳夕说完,杨顶天才惊喜地发现,他们收到的参保户可能已经有大半都不是这个长桥坊的了。

    这个其实是完全可能的,杨顶天他们此时的所在地虽然属于长桥坊,但已经挨近颈部的古井坊了,而古井坊是县衙的所在,是整个县城的中枢,同时又有杨顶天昨天的宣传铺垫,所以来了其他坊市的百姓,完全有可能。

    想到这些,杨顶天又问柳夕其他的坊市情况。柳夕说,县衙所在的古井坊的北侧还有三个坊市,分别是西北侧的西门坊、正北的老槐坊和东北的高台坊。这三个坊市中间隔着古井坊,所以距离这里比较远,剩下没来参保的人,应该是那三个坊市的。

    于是杨顶天说,他们现在去古井坊北边挨近老槐坊的地方找街坊交钱,午后回县衙后,会请求县衙设立专门办理街坊百姓们交钱立契的公屋,以后有街坊需要来交钱立契的,还可以来;等确定公屋地址后,再通知街坊百姓们。

    一阵后,杨顶天和柳夕带着官兵来到了古井坊北侧的鼓楼平场下,这里是北三坊距离折中的地方。

    杨顶天和官兵们敲锣打鼓,然后又如同刚才一样宣传鼓动了一番。因为杨顶天的宣传是昨天开始的,所以此事北三坊的百姓也有所了解,只不过他们不愿跑远去长桥坊交钱罢了。此时官兵“上门服务”,他们自然乐意了。

    果然,杨顶天他们一阵敲锣打鼓搞动静和做宣传,同时说了长桥坊和古井坊的参保情况后,便陆续聚赶来了愿交钱立契的街坊,杨顶天他们又忙了一个多小时,收到了二百多参保户。如此一来,他们总共收到了四百多参保户,占整个县城总户数的三分之二,是相当不错的成绩了。

    杨顶天他们满心欢喜,于是决定回县衙去向孙修仁他们复命报捷。

    所收保费方面。四百多户数,一户三百钱的话,同时街坊百姓多数人都是参保二百和三百钱这两个档次的,四百和最高档次五百钱,参保的很少。所以收上来的保费是十万钱左右。

    一阵后,杨顶天回到县衙,刚好孙修仁和方建德、徐光两个都在。

    孙修仁见杨顶天和柳夕让官兵抬了满满一大箱子,十万多文的钱财回来,十分欢喜得意。老方和徐光欢喜之余,心里头更多的也是震惊。他俩可能没想到,这后生小子杨顶天真的把事情办成了。

    至此,县令孙修仁对杨顶天是真的喜欢了,他语言上赞赏一番,还说要重赏杨顶天和柳夕。不过杨顶天说不要赏钱,只求孙修仁能够给他报销捐助两个遭灾户的一万五百钱。杨顶天骗说这笔费用是用毛家屯修桥的钱贴。

    同时,杨顶天还请求孙修仁再给他一万钱,用来弥补河桥款的不足。孙修仁一来看出了杨顶天的诚心,二来看出他办事不易,再者是真有点肯定于他。

    孙修仁于是当面就答应了,决定让杨顶天拿走三万钱。杨顶天拜谢,终于松了口气,知道有了这三万钱,绿柳乡那边的目前的所有问题基本都能解决了,心里因此也欢喜。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