戎疆王_第二十四章:杀良冒功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二十四章:杀良冒功 (第2/2页)

斩首割鼻子作为凭证的传统,在大华每多一刻就意味着多一分风险!如果我是昆仑军人,势必抢完粮食立即逃遁,很有可能是……”王军师欲言又止,在北疆,说这些都需慎言,因为割鼻子立功的传统只有北疆大军有。

    “王军师是不是想说,可能是我们的北疆军人啊”这时,一辆车架中走出一人,在一个小太监的搀扶下走下车,走出来正是监军太监黄锦!黄锦被称为侠监,虽然爱财如命,可是却明事理,像对待张铁胆那次,类似的事情还有很多,这也是为什么其他太监最终都变成了刘兴的金库,而只有他贪墨最多却稳坐首席之位。

    “黄公公有何见解”刘戎问道,对黄锦,刘戎说不上讨厌,虽然此人贪财的名声在外,但是终非大恶之人。

    “哎,王爷说笑了,我一残缺之人才疏学浅,斗大字不是几个,谈何见解。”黄锦谦虚道,对于当前炙手可热的戎疆王刘戎,自然不敢托大。

    “哈哈,公公说笑了,谁不知道四大秉笔太监中就属黄公公笔法最好,一手行楷出神入化,甚至有人说比得上当朝的书法大家。”刘戎恭维道,对于刘兴身边的人,刘戎的原则就是只要不涉及大是大非问题能不得罪就不得罪。

    这句话可算说道黄锦心坎里去了,自己的书法是自己最最得意之处,虽然平日里奉承自己的人很多,但是自己都不屑一顾,可今天则不同,因为说这话的是大华朝的王爷——戎疆王,是当今皇上唯一的亲弟弟。黄锦脸都快笑成了一朵菊花。

    “王爷过奖了,老奴虽然才疏浅薄,但不忘为皇上分忧,王爷想不想听一听我年轻时的经历?”黄锦摆明了要吊大家胃口。

    “哦,公公但说无妨。”王军师很配合的接下了话茬。

    “年轻时,我随大太监来过塞北,当时的北疆大将军正是柱国大将军李柱国,也是北疆大军的第二代掌舵人,当时第一任大将军也就是李柱国大将军的父亲李天野刚刚去逝,北疆大军面临昆仑十万大军的疯狂进攻,年轻的北疆李天柱面临巨大考验,既有外部昆仑大军的疯狂进攻的考验,也有北疆大军内部各种不信任不信服的反对之声,哪到大将军居然在三天内以霹雳手段便将不信服之人统统剔除出北疆大军,暂时解决了内部压力,要知道如果解决不了外部压力打退昆仑大军,不要建功立业了,就是北疆大军也要拱手相让。大将军当着全军面定下军规,凡是在与昆仑作战中,一旗(50人为一旗)人马若是带不回十个昆仑人的鼻子,便割掉旗长、伍长、什长自己的鼻子充数!此令一出,北疆大军一片哗然,众将领出于对李天野大将军的爱戴,忠实的执行他的命令,结果,在多次对昆仑的作战中均取得大胜,但是也有的军队打不赢昆仑人,走投无路之际就转手将屠刀对准了平民,十几个镇子被血屠,哎呀,那个惨啊!鼻子全被割掉,面目狰狞,尸体就这样被扔在镇子上,而且当时正是夏天,苍蝇乱飞,差点滋生瘟疫!”随着黄锦的娓娓道来,众人均感当时形势之严峻,以及李柱国大将军的铁腕手段。

    “非常之时当用非常之手段,那时的情形,大将军也无可奈何,只能做此遗臭万年之事。”王军师感慨道。

    “遗臭万年倒也不至于,我相信历史会给大将军最公正的评价。”刘戎做出了最衷肯的评价,言语中不乏佩服之情。“黄公公好记性,这件事已然过去了快二十余年了吧!那时本王还未出生呢!后来呢,大将军是怎么处理的这些犯事的军人?”

    “当然全部斩首了,当日被杀之人中还有大将军的发小,两人一起长大,可以说是亲密无间的好兄弟,只是千不该万不该做了如此天理难容之事,大将军也是挥泪斩马谡,杀了自己的发小。后来,柱国大将军向大公公进献了一对天山雪雕和各种昆仑异宝,大公公斥责了大将军并让其保证断不再犯,这才没有将杀良冒公之过奏于朝廷,后来那些该死的文官上报先皇时,已是大将军打败了昆仑之后,先皇虽怒,但也爱才,这才保住了大将军一命!”王军师接口道。“公公,王某所言可有虚言?”

    看来,人无完人,连柱国将军都曾行贿以求自保,可见官场之腐败黑暗。刘戎腹议道。

    “呵呵,王军师真是神通广大,柱国大将军向大公公进献雪雕一事连老奴都不知道,王军师竟然知道!只是这帮自诩为清官的文人啊,真是一群饿极了的疯狗啊,逮谁咬谁啊,我这样的残缺之人都知道若是没有北疆大军就没有我等今日的生活,可那帮只知道弹劾别人的文人御史好像却不知道,一贯的是看谁不爽就参谁,不要脸至极,一边躺在大将军浴血奋战得来的安定局面上,一面又疯狂的弹劾为自己创造安定局面的人,真可谓是自掘长城。”王军师肆无忌惮的评判道,要知道刘戎对这些御史可能还存有些许敬畏心理,要知道这些清流虽然古板呆滞,也不乏沽名钓誉之人,可是很多御史在弹劾贪官方面取得了不菲成绩,在大华民众中拥有巨大的群众基础,更重要的是御史一支笔,能够随意抹黑任何一个人,可是黄公公却是毫不理会,要知道两者本来就是站在对立面,经常明争暗斗,甚至公然对骂,自然不会在意背后的吐槽。

    “公公高见,本王刮目相看。”刘戎心道,这人果然明事理,怪不得如此贪财,受到无数的弹劾却依然屹立不倒。

    王军师看了一眼黄公公,心道,当时黄公公负责大公公一切食居用度,可谓大公公眼前红人,对于柱国大将军进献雪雕之事此事怎能不知,只是自己倒也不好点破!

    王军师接着道:“柱国大将军十一年前忽然离世,将王位传给了弟弟李问天大将军,死前留下遗言,不破昆仑,誓不入土下葬,死后家人尊其遗嘱,将其火化后,一半骨灰洒遍北疆,一半骨灰供奉于李家祠堂,待我军攻破昆仑龙庭之日,家人抱其骨灰走一遭昆仑王庭后再入土为安,大将军生前虽有管教不严纵下属杀良冒功之过,但其在危急时刻采取危急措施拯救了大华朝,并留下不破昆仑誓不入土的豪言,真乃一代名将也!只可惜英魂已逝,不能瞻仰英颜,真乃人生一大憾事,听说柱国大将军有一小女,年芳十七,哦,和王爷一般年纪,号称塞北一枝花!叫,李一,是琴棋书画样样不通,王爷并未婚配,可奏请皇上赐婚!也算是美人配英雄!”

    刘戎黑了脸,琴棋书画样样不通,还有这样的大家闺秀!道:“柱国大将军的女儿必是虎女,本王肯定配不上,先生满腹才学,我看倒是般配的很,当年霍去病霍大将军言匈奴未灭何以为家,我言昆仑不灭誓不成婚!”对于李家人,在燕京的口碑多半停留在养寇自重、自成一体等方面,对于李家人的品行却是无人关注,刘戎从没有和李家人打过交道,自然也不了解。

    黄公公接着道:“人世间的情情爱爱真是令人向往,谁知王爷今日的豪言壮举日后会成为后悔的源泉,爱一个人也许只需要一个眼神就会让你神魂颠倒……”

    众人见黄公公忽然发了情式的大发感慨,都觉得这事有一个割了那玩意的太监说出来,真是恶心遇到恶心他妈了,恶心到家了,要多别扭有多别扭,要多腻歪有多腻歪。

    刘戎是知道的,也是宫中秘闻,黄公公在宫里就有七八位菜户,在宫外的私宅里还养了四五个年轻貌美的女子供其消遣,甚至一度怀疑他是不是深藏宫中的假太监,后来了解到,有的净身并不干净,所以仍然保持着旺盛的男性精力,所以这也正常。所谓菜户便是与太监配对的宫女。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