戎疆王_第二十四章:杀良冒功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二十四章:杀良冒功 (第1/2页)

    刘戎不想去北疆!想去洛州城!

    去北疆,此番断不会有任何的建树,自己能插入李家权力核心那就见鬼了!那李问天是何许人也?驰骋天下的北疆王!

    几番周折,刘戎多次去找太后求情!希望看在自己和刘兴亲兄弟的份上,能够宽容一下。最终这位盼着儿子归来的太后也选择了不再接见刘戎!

    吃了闭门羹的刘戎无奈接受了自己的命运。就这样磨磨蹭蹭在燕京呆了两个多月。此时已经是冬天!

    最终刘戎不在推脱道:“臣领旨!”说着就要跪行大礼。

    一直站在他身边的黄锦动作更快,趋前一步,将他托起,搀扶着站在那儿。

    刘兴道:“我们兄弟二人,就不要这些虚礼了,此番八弟第一次去北疆,想必也是凄寒!”

    刘兴顿了一顿,看一眼黄锦,意味深长地说:“要不,就派个宫里人,随你一起去北疆,以便随时照料。八弟你可一定要答应,否则朕心里过意不去!”

    本来刘戎便纳闷黄锦为什么搀着他一直不松手,听刘兴此言一出,顿觉心里雪亮,只是更加憋屈,去北疆也就罢了,还派一双眼睛盯着自己,只是人在屋檐下不得不低头,连忙说道:“若是皇上舍得,请皇上恩准黄锦随行。”

    刘兴笑道:“黄锦,听见没有?戎疆王抬举你呢!”

    黄锦松了手,跪下叩头道:“奴才谢戎疆王抬举!奴才这一路随戎疆王到北疆,说什么也得把戎疆王侍侯舒坦!”

    就这样,刘戎带着监视自己的黄锦踏上了去北疆的道路。

    塞北孤烟,长河落日!

    寒风中,倦鸟归林!

    夕阳的余晖慵懒的洒在灰黄色的土地上,一支长长的军伍正缓缓前进。

    正是当今大华朝戎疆王麾下的三千虎贲,军伍雄壮,纪律严明,铠甲上还有未拭净积沉的暗黑色血液,散发着一股杀伐之气。此队伍跟随戎疆王已两年余,在平叛农民起义、沿海倭寇方面均有建树,多次以寡击众,踏着敌人的尸骨成长为令人闻风丧胆的虎贲军。其中最经典一战便是一年前三千虎贲军大战黄杉农民起义军。

    此时,骑在踏雪无痕身上的刘戎,面带愁容。

    洛州城本是刘戎建立的大本营,算得上是兵精粮足,共计军马五万之众,可是刘兴一道圣旨,这些军马便名义上统归朝廷节制,虽然军中将领还是刘戎的老班底,可是如此长时间归附于朝廷,将来还听不听刘戎的号令,确实是一道难题。纵然刘戎爱兵如子,可是这必定是小恩小惠,对于大节大德之人作用并不明显。金钱小惠只能招来爱财如命的亡命之徒,可是却招不来真正的勇士,像张铁胆这样的大才则需要雄厚的政治背景、出类拔萃的个人魅力以及能够站在大德大节的制高点。

    “按照地图标示,前面村庄乃绿柳村,可是……”

    “绿柳村,竟然到了这里,我们可真是有缘人。”王军师正在看牛皮地图,听到斥候来报,惊讶道。

    “怎么,一个村子而已,有什么特殊之处吗?”部将王朗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

    “哈哈,王将军问得好,那我就给你讲一讲这绿柳镇的特殊之处,当年鸿烈大帝平定天下,驱除外虏,我们华夏一族时隔百年再次重掌天下,可是因外族多年侵占,通婚不断,早已找不到血脉纯正的华夏人,鸿烈大帝命人寻遍各州县终于寻得绿柳村这最后一块净土,这是华夏人最后一块血脉纯正的净土,鸿烈大帝将全村三百人中两百余人分批迁往全国各地,纯正大华人血脉。”

    王军师,一幅儒生打扮,羽扇纶巾,眉宇间透着一股英气,一袭白衣,搭配白色的披风,端的是风流倜傥。

    “这么说我们都是杂种,都是血脉不纯正的人?”王朗沉思片刻,终于得出这么一个惊世骇俗的结论。

    王军师气得脸都要绿了,道:“你自己是,我们可不是!”

    “哎,王军师,不是你说的血脉纯正的汉人只剩下三百人了吗?从鸿烈大帝到现在刚刚过去了不到两百年,这才能繁衍多少人,岂不是说我们都是杂种?难道不对吗,王爷,你给评评理。”王朗固执的说道。

    赵峥笑道:“从小我父亲也是这么告诉我的,我家族谱上也有记载,老家整个村子都是从绿柳村迁过来的,我们家人的小脚趾盖也都是两瓣。”

    “噢,小小的绿柳村竟有此等历史!看来是我等孤陋寡闻了。”骑在踏雪无痕上王爷利落的翻身下马,不理会王朗的话语,对着王军师道。对于这个可爱的部下,刘戎每每都被他的惊人之语雷到外焦里嫩。再看,其他两位部将赵峥和李万,一副我不认识王朗的表情。

    “不错,王爷,这绿柳镇有一棵千年柳树,十人合抱,柳冠避天,酷暑时分,能容纳全村男女老少在树下纳凉,几十年前,名人硕儒前来寻根祭拜者者络绎不绝,多留有题字诗话,只是最近几年昆仑频频犯境,甚至有几次小股兵马突破边塞杀入中原内地,烧杀抢掠,北部动荡不安,去的人才少了起来,今年我就斗胆提议,我们夜宿柳林镇如何”说完,王军师摇了摇自己一年四季不离手的羽扇。十二月份,塞北已然冰冷刺骨,这一扇之下,顿时打了个寒颤。戎疆王见状想笑又忍住了,心想这可真是诸葛亮的铁杆粉丝,只是人家诸葛亮一辈子在川蜀,乃南方湿热之地,这里可是滴水成冰的塞北,这么冷的天扇扇子真算是一朵奇葩。

    “王爷、军师,柳林镇已经被血洗了,所有平民……”

    “所有平民怎么了”

    “均被割去了鼻子!整个镇子无一活口!”

    斥候的一席话,众人都傻了。本来还沉浸在拜访名胜古城的激动喜悦中,没想到一盆凉水从头浇到尾,透心凉。

    难道昆仑犯境了这是众人第一个念头。昆仑一般在秋季后犯境,那时啃食了一年青草的战马正膘肥体壮,昆仑犯境抢夺物资备战寒冬,可今年的寒冬异常恶劣,本来夏季就雨水不足,昆仑大草原熬过了近六个月的枯草期,成群的牛羊饿死渴死,而到了冬季,更是几十年一遇的寒冬。

    不少部落都开始了残酷的削户活动,所谓削户,即每家杀一老人或妇孺,减少粮食开支,以保证整个部族的繁衍,这一恶习一直被中原文人所诟病,将昆仑人划归为野蛮人,其实这一恶习在大华朝偏远地区也有存在,只是被文人刻意忽略罢了,要知道很多地方还存在着老人六十不死即活葬的传统,朝廷也多次下严旨取缔这类野蛮的行径,可是仍有部分地区顽强的延续着这一习俗。

    整个大昆仑陷入了恐慌,昆仑大可汗冒顿先后三次祭拜昆仑神,多次表明罪在自己一人,请昆仑神降灾于冒顿以解救众生之苦。昆仑大祭司卜卦,言今年冬天将是百年来最恶劣的一次,昆仑族恐有灭族危险,烧裂的龟甲上赫然出现了一个南字,南方乃中原,昆仑人受到昆仑神的指引,准备着手南侵。

    此时昆仑精壮男子正在从各个部落成群结队向大可汗所在的部落移动,俯瞰整个大草原,无数股洪流箭头瞄准了大可汗领地——龙庭,甚是壮观。

    “难道是昆仑人”刘戎迟疑道。刘戎说出了自己的猜测,其实他还有另一种猜测,只是不敢说出来而已。

    “王爷,断不可能,昆仑人南下无非为了粮食物资而已,如果是昆仑军队,此地已深入我大华境内近五十余里,属孤军深入,他们一般不会费力割下鼻子,别忘了,三十万北疆大军可不是摆设,而且昆仑也没有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