戎疆王_第二十一章:竹山县令张铁胆(一)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二十一章:竹山县令张铁胆(一) (第1/2页)

    竹山县令张铁胆。是大华朝一主力战将,从文人到战将,他只用了一夜。更难得可贵的是,他是当今皇帝刘兴的嫡系心腹,在刘兴还是太子时,张铁胆便已经投到刘兴门下。

    这还要从一年前竹山大捷开始谈起,从那场歼灭倭寇的战斗中展开。从此,张铁胆开启了自己辉煌的军旅生涯,他的军旅人生甚至不比戎疆王刘戎的军旅人生逊色多少。

    倭寇从大华朝建国时便存在,但当时倭寇规模不大,加之大华朝立国之时军队战斗力尤为彪悍,倭寇只能算是肌肤之癣、皮毛之患。当时的大华朝前几任皇帝均是铁腕治国,特别重视军队建设,大华朝开国皇帝鸿烈大帝,乃一乞丐出身,然只用了十年便一扫天下、纵横宇内,完成了从一要饭乞丐到天下雄主的华丽转身。而其信奉的原则便是“不服就干”。

    一年,倭寇入侵。鸿烈大帝颁布圣旨昭告天下:

    奉天承运皇帝,诏曰:大华朝的百姓们听好了,买好刀子,磨锋利点,倭寇来了,白刀子进红刀子出,一个人头五两银子,钦此!

    虽然鸿烈大帝是乞丐出身,是一半文盲。但是那份朝气蓬勃极富战斗性的诏书却成了大华朝全民最珍贵的回忆,每每倭寇入侵战局不利,人人便纷纷谈论起当年鸿烈大帝的诏书,缅怀那个伟大的时代,那个想干谁就干谁的时代。如今真是江河日下,昆仑在北边不消停,倭寇在东部也是屡屡犯镜,西边的西域三十六国也极不安分,结成同盟与大华朝对抗。

    那时,倭寇翻不起大浪,经常被村民乡勇便打趴下了,那时候民间是允许携带武器的。只是后来,民间禁止私藏武器,逐渐阉割了大华朝的血性,民夫扛着锹镐木棒与倭寇激战,在兵器上就处于绝对的下风,加之倭寇国渐渐一统,倭寇数量逐年增多,开始时只是一些无以生计的海贼和倭寇国的浪人,左手拿着铁扇,右手拿着倭刀,脚上踩着木屐,战斗力并不高,而如今,已有无数倭寇军人加入,实力逐渐增强,加之后来贪官贪墨,很多立功村民血战后拿着人头却得不到应有的赏钱,渐渐的,大华朝面对倭寇逐渐处于下风。愈演愈烈,终于成为大华朝当今三大难题之一。三大难题分别是北边昆仑,东南沿海倭寇与遍燃烽火的农民起义军。其中农民起义军乃是内患,而昆仑与倭寇乃是边患。

    尤其近十年间,倭寇国结束了幕府战争,德川幕府在野狐岭击败了吉平幕府,实现了倭寇国的统一。倭寇国乃海岛国,地震海啸频发,国民安全感不强,早在五六百年前,那时倭寇国还处于战国时代,各列国征伐不断,那时候倭寇国一先贤便提出了陆地论,后来逐渐便演化为当今的《征华策》,认为倭寇要想繁荣壮大需分四步走,第一步乃是完成国内统一,凝心聚力;第二步攻占朝鲜,作为攻打西国(大华朝之意,因在倭寇国以西,故称之为西国)的翘板;第三步以朝鲜为根据,找准时机攻陷大华朝大陆领土;第四步便是攻占全世界。五百年不遗余力的宣传和洗脑,倭寇国的野心早已渗透到每一个国民心中,融入每一个国民的血脉。而且倭寇这一民族相信转世轮回,相信人死不是生命的结束而是新一轮生命的开端,因而人人均不畏死,战斗力自然彪悍。

    所以,倭寇国刚一统一,幕府将军丰臣便将眼光投向了朝鲜,十万倭寇大军在各港口整军备战,准备一口吃掉朝鲜,同时无数的武士、军人化作一股股倭寇频频深入江南腹地,烧杀掠夺,如入无人之境。此时的丰臣正站在人生的巅峰,无数前辈历经五百年没有完成的事业在他手里完成了,眼见朝鲜国弱民寡,大华朝烽烟四起战事不休,遂萌生了第二步第三步一起走的想法。人总是认为自己独一无二,认为自己与众不同,别人完成不了的事情,自己也许可以做到,尤其是当自己处于人生巅峰时,如果那时对自己没有清醒的认识,仍然盲目自大,那么,接踵而来的很可能就是失败的苦果。

    天启十五年,100余名倭寇在泉州登陆,这股倭寇与众不同,当时的倭寇首领乃是丰臣的五王子继宫,继宫和大多数倭寇国人一样,个子矮矮的、罗圈腿,身材壮实,脖子和脑袋差不多粗,猪尿脬脑袋上挂着两根豆芽当眼睛,塌鼻子下咧着一张有满口黄牙的大嘴,生性暴戾,为人自负,武艺极高,乃是一实打实的三阶初期高手,他是个随时准备为了倭寇国利益献身的武士,从来不觉得自己王子的身份有多高贵,更没有拿自己的生命当回事,一个连自己生命都不当回事的人,自然更不可能拿别人的生命当回事。其所率100人皆是百战之士,都是继宫的家臣,在倭寇国统一过程中立下过赫赫战功,清一色二阶以上高手。

    泉州登陆时,当地府军名额编有三千余人,但将军吃空饷现象较为普遍,实际兵马不足两千人,而且大多都是老弱病残,因为老弱病残连俸禄都可以克扣,只需精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