戎疆王_第十九章:养兵与养民(一)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十九章:养兵与养民(一) (第1/2页)

    早朝!

    早朝已两个时辰了还未散去,有些未吃早饭大臣早已饥肠辘辘,加之年事已高,竟有几人昏厥过去,而部分大臣早上吃了些早点,此时早已到了出恭时间,憋得站立不安。

    今日,除了一干大臣,还有一群去年高中的举子,揭榜之后无一人安排官位,全部都在各部历练。后来又碰到天启皇帝大丧,分配官位的事情便是一拖再拖。而今日,刘兴不知道处于何种目的,居然把他们也拉了上来。可以看出,这些学子均是异常激动,面色微微泛红,而在众学子中间,一人却显得与众不同,其貌不扬,云淡风轻的看着眼前的一切,仿佛一切的事情都与他毫不相干,刘兴记得,他叫刘轨,苦寒学子出身。

    刘兴登基以来,第一次召开时间如此之长的朝会,武将还好些,身体相对康健,可是苦坏了一帮文臣,本来年幼时寒窗苦读挑灯夜战透支了身体,现在又空腹站立两个小时,当真难受至极。刘兴一直沉浸在热议中,一直没有察觉,忽然一抬头,但见众人面容怪异,唤过小太监一询问才知道居然过了两个时辰,道:“孙爱卿,看你脸色极差,是什么原因?”

    “回陛下,其他大臣们大都是空腹前来早朝,而臣一直有胃病,不能空腹,来之前,特地让拙荆做了点早点,喝了一碗小米粥,以往此刻,早朝早该散了,可是今天稍微长了些,老臣已是坐立难安,只想如厕。”孙传芳一席话倒是引得众人一笑,凝重压抑的气氛为之一清。刘兴微微一笑,道:“即如此,我们休朝一柱香。如何?”

    众大臣自然没有意见,刘兴吩咐御膳房的御厨端来了小米粥,部分未进食的众大臣席地而坐狼吞虎咽,也顾不得什么形象了,当然一些文绉绉的文官还是慢条斯理的细嚼慢咽,还不时的向狼吞虎咽的武将投来鄙夷的目光,呵,莽夫就是莽夫,吃个早点都如此粗鲁,而武将对文臣也是鄙夷,心道明明很饿却故作斯文,虚伪,这种吃法什么时候能吃饱,战场上若是这种吃饭,饭还没有吃饱仗都打完了。可是无论是文官还是武官,在吃完一碗粥一块饼子后都停了下来,皇上赐食,当然不能吃饱,可是就在此时,忽然张铁胆道:“回皇上,微臣还没有吃饱,能否再赏赐一碗?”

    话音刚落,整个朝堂静悄悄的,所有大臣都将目光投向了张铁胆,众人见过脸皮厚的,何曾见过如此厚颜无耻之人,更没见过如此胆大包天之人,你以为你张铁胆是何人?前身不过是一个县令而已,凭借小功就敢如此放肆。

    众人投来的目光让张铁胆内心一阵发毛,面露尴尬。

    刘兴忽然笑道:“来啊,给张将军再盛一碗!”

    待张铁胆吃完,刘兴笑道:“张大将军,吃好了吗?”虽然仍然没有感觉到饱意,张铁胆还是赶忙说道吃好了。

    期间不少大臣窃窃私语,关于京城大仓的存粮,一拨大臣赞同拨给北疆军队,原因北疆防务关乎大华朝安危,北疆有失,大华朝很可能被颠覆;另一拨赞同将粮食拨给山东河北两地灾民,攘外必先安内,若灾民得不到救济,暴动饥民将愈演愈烈,势必危及大华朝根基,另外春耕时节若无谷种,不但饥民看不到生存希望从而走投无路加入起义军,山东河北两地的税收也将收不上来。两拨大臣各执一词,也是各有各的道理。

    “党争,自古就有,为祸千年,却从未真正根除过,聪明的君主会利用两党相争,左右逢源,一会用左派打压右派,一会又用右派打压左派,牢牢把握住权柄,而圣明的君主则会制定牢不可破的制度,制止党争。”看着殿下的大臣,刘兴思维缓缓转动,想着当年天启皇帝对自己的教诲。“可是哪有什么牢不可破的制度,当年鸿烈大帝制定的太监不得干政的铁律就被拓印在铁板上,就在这无数大臣每天上朝的路上,可是太监不还是照样的干政,而且发挥着巨大的作用,鸿烈大帝制定供奉祖先只得用白菜豆腐等便宜物品,可还不是逐渐变味,所谓的豆腐早已成了百髓宴,所谓百髓宴便是用一百种鸟的脑子做成的豆腐,奢侈至极,类似的事例还不胜枚举。而这一切的改变,都需要在自己这任逐渐改掉。任重道远。”

    待大臣们用餐完毕,早朝继续进行。

    “臣还是那句话,一个人的口粮给了饥民,不过是救活一个大华朝的百姓,可是若给了军人,则是为大华朝的安全提供了一份屏障!饥民饿死了,大华朝还是大华朝,可是军人饿死了,大华朝如何立足!”刘辅国将军言道。

    “此言差异!”副丞相孙浩反驳道。“皮之不存毛将焉附,黎民乃大华朝根基所在,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