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十八章:王烈 (第2/2页)
有,不必拘泥形式!带兵打仗,需要的不是行仁义,而是赢,仗打不赢,就是天天和士兵同甘共苦,也是个无能之将。正是这一言论,让老臣产生了质疑!哪有将军不与部下同甘共苦的,历朝历代无数的名将,像吴起吸脓这样的例子更是不胜枚举!” “令郎倒是别出心裁!带来朕看看吧!” “皇上,已经夜半了,明天还要早朝,皇上还是早些休息吧!”王丞相劝道。这倒不是为儿子争取时间,而是确实为刘兴身体健康着想,对于儿子王烈,自己亲手培养,他一向有信心。 “周公吐哺,天下归心,思贤若渴,我何在意区区一夜。去,传王烈!”黄锦赶忙前去宣旨!这黄锦便是刘兴身边真正的第一红人,首席秉笔太监。 南书房内,王烈与刘兴席地而坐。“有人说,倭寇乃皮肤之患,各地揭竿而起的农民匪军才是朝廷的心腹大患,王烈,你怎么看?” “回陛下,臣赞同此等说法。” “说说理由。” “攘外必先安内,是古训,想当年,周代商兴时,不是商朝无兵,而是决战之日商朝的十万精锐仍在开疆辟土,这才让周朝钻了空子,纣王也落得一鹿台自焚的下场。说句犯忌讳的话,当前各地揭竿而起的农民匪军四处烧杀掠夺,他们长于破坏却短于建设,所到之处沃野化为焦土,造成人口的巨大流失,所造成的破坏远远高于倭寇带来的伤害,当前朝廷只能腾出一只手,窃以为,先剿农民匪军。” “王烈,从民族大义讲,倭寇乃是外族,对我华夏觊觎已久,前一段时间,我读过倭寇的《征华策》,感觉这个民族是一个危险性不亚于昆仑的民族。” “倭寇一撮尔小国,民少将寡,物产贫乏,即使想折腾又能折腾出几两钉子?倭寇的进攻性源于土地的狭窄和四面大海,早在倭寇的战国年代,当时诸侯竞相交兵,黎民失所,可是却无多少可避祸之地,只能投海而亡,因而不安全感一直伴随着倭寇民众,所以……” 刘兴忽然接过话头道:“所以他们渴望广博的土地,所以他们肆意的侵略曾经帮助过他们的华夏。王烈,倭寇的可恨可怕之处正在此,千年来我们从没有侵略过他们,甚至多次在困难之际帮助救济,而今日却将我大华朝当成嘴边的肥rou。几百年的思想灌输,民众的意志早已经融为一体,那就是侵略,想想,亡命之徒的可怕之处,想想当一个国家所有民众都变成亡命之徒时,会是一种怎么的结局?” “臣不敏,陛下高瞻远瞩。” “你没有错,你说的也没有错,当前朝廷确实只有一只手,只能对抗农民匪军,只是这倭寇早晚必是我华夏的大敌,若不引起我华夏的重视,早晚必酿成大祸。” “依你看,对农民匪军该怎么剿?” “皇上,臣愿统军!” “朕没有让你表态,是问你策略。” “皇上,臣愿张十网。四网剿,六网防。” “哦,何为十网?” “将河南、山东、山西、河北四省为四正,四巡抚分剿而专防,以江苏等地为六隅,六巡抚分防而协剿,朝廷只需出动精锐之师便可逐一击破,逐渐廓清环宇。” 刘兴点了点头,笑道:“今夜,让朕想起了当年与张铁胆促膝长谈的那一夜!今夜,朕甚感幸慰!” 回到府上,王乾也是彻夜未眠,见到回来的王烈道:“皇上怎么说?” “就是为了对付倭寇或者农民匪军的办法,如此而已!皇上召我,所为何事?” “你马上有新的岗位了!而且是一个重要的岗位!” “究竟是什么?” “御林军统帅!” “什么,现如今御林军统帅乃是皇上的舅舅,怎么可能有人代替?” “如果,他死了呢?”忽然王乾意味深长的道:“你说,皇上为什么选你一个乳臭未干的人当御林军统率,统领八万精兵呢?皇上爱才,也没有理由选你啊!你不会真的天真的认为一个晚上的交谈,皇上就会把八万御林军放心的交到你手上吧!” 王烈道:“回父亲,孩儿一时确实想不明白,请父亲大人告知!” 王乾笑道:“自己想,在这一点上,你比你大哥差太远,一年内,若是能想明白,你也算真正出师了!”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