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三百二十六章 环保名义 (第1/2页)
“没有,我什么也没说。” “对方知道你是易融公司的股东吗?”齐明远问。 “不知道,我没告诉他。”老万道。 “这就对了,如果对方知道你是股东,也许会跟你提出利率优惠的要求,你不答应吧,伤了朋友和气,答应了,就相当于干扰谢总的工作,让老谢很难做。” “这我知道,可是明远,我们作为股东,自己人在自家公司借款,利率也没有优惠吗?” “没有。国有国法,家有家规,易融公司也有自己的一套规章制度,不管是谁,借款一律按照公司规定,根据借款数量和使用期限的不同计算利率,这些年来没有任何例外。” “是吗----?”老万看起来有点失望。 ...... 永盛地产收购三源矿业公司后,经营了半年左右,他们的管理人员发现一个问题,那就是矿产品本身的利润看起来不错,但这终归只是一种初级原料,跟那些以矿产品做原料,搞精深加工的企业比较起来,采矿选矿的利润差了不止一个档次。 这些管理人员自然要将这一情况往上汇报,永盛地产的吴总本来就是个精明透顶的人,得知情况后就坐不住了,他在心里盘算着,自己的三源矿业公司辛辛苦苦生产的原料,只赚到了利润的小头,而由此产生的巨大利润,却被那些利用自己公司的原料做精深加工的企业赚走了,这令老吴很不甘心。 老吴跟永盛地产公司的副手们开会,他向副总们谈了三源矿业公司的情况,“咱们的产品被别的企业买去做深加工,利润是咱们的几倍,我想改变这种状况。” “吴总,这就是产业链的问题,咱们的产品处于产业链的低端,人家做精深加工的企业处在产业链的高端,这很正常呀!”一位副总道。 “低端高端又不是命中注定,宪法法律又没规定那些企业必须处于低端,那些企业必然处在高端,我看完全就是事在人为。” “吴总的意思,咱们也要做矿产品的精深加工?” “对,大清集团那个轻质合金公司利用咱们的产品做精加工,据说他们的利润是矿产品的好多倍。” “想法是好,但要新建那么一家企业绝非易事,我有同学就在制造业当高管,现在他们面临的困难比其他行业要多得多。就说咱们永盛地产旗下这家三源矿业公司,幸好收购的是一家现成企业,如果新建,花多少钱都办不到。”副总道。 “我已经说了,事在人为,我就不信人家能办到的事,咱们永盛地产办不到,恰恰相反,永盛地产在东兴市做到了行业第一,其他人却没有做到。”老吴一副踌躇满志,舍我其谁的样子。 见老吴决心已定,四五位副总没有人再提不同意见。接下来,老吴指示一名副总专门负责筹备新项目之事。 让从事地产行业的管理人员筹备制造业的新项目,仅凭这一点,老吴就比齐明远和陈馨悦差了一大截,地产业和制造业是两个完全不同的行业,大清集团是什么行业用什么人,集团内部没有,就用高薪对外招聘,老吴则是用现有人员将就,让门外汉管理专业性很强的制造业。 不出所料,稀土精深加工产品众多,两三个月过去了,别说具体定下做那个产品,就连产品方向都没找到。于是,有人建议就做大清集团旗下那个轻质合金产品,据说市场和利润都很好。 兜了好大一圈,最终还要回到大清集团后面,跟在人家屁股后面转。 当永盛地产公司关于“年产三十万吨稀土轻质合金产品立项报告”和企业工商登记申请表,分别送达东兴市发改局和工商注册部门时,没等发改局说话,负责工商注册的部门,首先跟他们索要市安全监督局和市环保局出具的相关手续。 永盛地产公司的办事人员一问三不知,几经打听,才知道要办理工商注册,首先需要有关监管和职能部门的许可材料才能给予工商登记。 经人指点,永盛地产公司找到做环境评价的中介机构,付了一笔不菲的中介费,半个月后拿到了项目的环评报告,随后送到市环保局等待审核签署。 市环保局的一把手老常,跟大清集团总经理陈馨悦不打不相识,自从因为海水淡化项目发生僵持,经程市长跟双方做了引荐之后,他们后来成了关系不错的朋友,老常欣赏陈馨悦的工作能力和美貌,陈馨悦觉得老常这个人办事干脆,性格直爽。 当老常看到永盛地产的环评报告时,他心里一惊,这个项目怎么和大清集团那个产品一模一样?等他看完环评报告,老常给陈馨悦打电话:“陈总,你好!” “常局你好!有事请吩咐。” “不敢打扰你,但有个消息想要告诉你。” “谈不上打扰,请问常局什么消息?” “不知你们是否知道,永盛地产公司想做跟大清集团旗下有个公司一样的产品。” “是吗?什么产品?”陈馨悦猛地警觉起来。 “环评报告上说的是稀土轻质合金,现在正在进行环评报告审核,我也是刚才看到。” “谢谢常局告诉我们这个消息。”说完,陈馨悦匆匆挂断了电话。 这样的消息必须让齐明远尽快知道,陈馨悦转身抓起电话,“董事长,现在说话方便吗?”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