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六章 采莲曲  (第1/2页)
    “咿,这方向,究竟对不对啊?”划了好一阵后,莲若忽然自言自语道。    听得这话,墨砚忍不住笑了:“又迷路了?”    “早说好的,本来是你负责记路的。”莲若见墨砚气息已平稳下来,脸色也比方才好多了,便松了一口气。    墨砚无奈摇摇头,睁开了眼。他站起身来,准备根据日头位置来辨别方向。可刚一抬头望天,便大吃一惊:“怎会这样?!”    “有什么不对吗?”莲若询问。    “我们出发时,明明天气晴明,日光朗照。为何此刻突然浓雾漫天,看不到日头了?”    “这湖里天天都这样啊!”莲若对墨砚的反应有些不解:“每天太阳出来后,湖里的水雾便开始蒸腾汇聚,越聚越浓,中午时分最浓,一直要持续到日落气温降低后才逐渐消散。这也是大家叫它迷雾湖的原因啊!”    墨砚终于明白自己小看了这迷雾湖了。寻常人用的坐标辨路法,到了这湖里根本就没了用处。难怪虚天昊会选择来这山谷避世,难怪这么多年没有外人能闯进这山谷里来。    “墨公子,你不是说确定了坐标,就知道回村的方向么?”莲若依然满眼期待。    墨砚有些汗颜:“那个辩路方法,是要有日光的前提下才能奏效!”    “这么说,我们真的迷路了?”想起之前墨砚信心满满的表情,莲若还有些不死心。    “恩。”墨砚无奈点头。    莲若顿时气馁:“不是吧?还是迷路了!这回要是让合欢姐知道,她肯定要笑死我,……一定也不能让连翘知道!……要是白术哥哥在就好了,……”    白术?墨砚看着莲若,蹲下身问:“对了,白术经常出谷办事,他是怎么辨路回谷的啊?”    莲若皱眉道:“白术哥哥教过我‘遇石调头,辩柱反向’的口诀。他便是靠这个口诀往来通行。”    “‘遇石调头,辩柱反向’?意思是这水里埋有石头、木柱一类的引路记号?”    “恩。”莲若点头。    墨砚冷静下来:“那些石头和木柱离水面有多高?”    “标记离水面也就寸许高,倘若遇到湖水上涨,那些记号便隐没不见。所以,一般山洪易发的季节里,谷里所有的人都不能出谷!”    “那些标记还有些什么特征呢?”    “没有特别明显的特征,外人看来,就是一般的湖石和枯木。只是每块石头和木柱之间的距离大致相当。”    “那我们一起来仔细找找,说不定能找到那些标记!”    莲若摇头道:“没用的。那些标记只在特定的路线上安放。如果不是从第一个标记依次寻走,便是遇到了标记,也不会知道正确方向。上次我带你回谷时,走到中途就跟丢了标记,所幸误打误撞地遇到了合欢姐。”    “今日这么多船只入湖采莲,其他人若跟丢了标记,岂不也会迷路?”    “不会的。爹爹有规定,入湖采莲不能超出方圆二十里的界限。那二十里内,便是有人迷路了,泽漆叔也一定会寻到的。”    “居然是这样?!”墨砚彻底无语了。依照划船的时间推算,此刻他们距离虚月谷至少也在四十里开外了。    “还有个办法,……。”    墨砚顿时两眼放光:“什么办法?”    “唱歌。”    “唱歌?”墨砚抬眼看看浓雾弥漫一片静寂的湖面,对这个办法的可行性表示怀疑。    “大声唱歌,要是周围有人经过的话,……”莲若结合上次自己遇到合欢的经验,想出了一个不是办法的办法。    墨砚无奈笑道:“为何是唱歌,大声呼唤不也一样?”    “呼唤容易累啊,唱歌坚持的时间长些。”莲若说得很认真。    “好吧,那就按你的办法来吧。”    “我唱得不好,你不许笑。”    看莲若突然有些羞涩,墨砚点头道:“我自己也不会唱歌,不会笑你。”    莲若站起身来,清了清嗓子,张口唱起她跟合欢学的《西洲曲》来:    “忆梅下西洲,折梅寄江北。    单衫杏子红,双鬓鸦雏色。    西洲在何处?两桨桥头渡。    日暮伯劳飞,风吹乌臼树。    树下即门前,门中露翠钿。    开门郎不至,出门采红莲。    采莲南塘秋,莲花过人头。    低头弄莲子,莲子清如水。    置莲怀袖中,莲心彻底红。    忆郎郎不至,仰首望飞鸿。    鸿飞满西洲,望郎上青楼。    楼高望不见,尽日栏杆头。    栏杆十二曲,垂手明如玉。    卷帘天自高,海水摇空绿。    海水梦悠悠,君愁我亦愁。    南风知我意,吹梦到西洲。”    莲若的声音清澈空灵,伴着这婉转幽怨的音律,十分的好听。一曲唱完,墨砚仍陶醉其中,未能察觉。    莲若见墨砚并未出声,顿了顿,又唱起《西曲歌》:    “秋风入窗里,罗帐起飘扬。    仰头看明月,寄情千里光。    渊冰厚三尺,素雪覆千里。    我心如松柏,君情复何似”    待渐渐听明白歌词中的意思,墨砚不禁抬眼打量起神情专注的莲若来:歌里这样缠绵深邃的情意,该何样的男子才配得到?    莲若唱罢,无奈摇头:“不唱了,周围这般安静,一点人声都没有。”    “这些歌都很好听呢。”墨砚似未听过瘾。    莲若瞥了他一眼,笑道:“都是我跟合欢姐学的,据说是她家乡的曲子。她唱得还好听呢。”    “合欢不是这谷里的人?”    “说起来,除了我和那赵伯的孙子是出生在谷里的,其他的人都是我爹爹和娘亲从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