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章 决心已定  (第1/1页)
    梁儿在家中未见到赵政的身影,心里有些焦急,便到市集上寻找。    近日来赵政偶尔会在市集上闲逛,似乎终于完全接受外面的世界了。    礼宾楼是邯郸城最大的一家酒楼,集酒宴,歌舞,娱乐,住宿于一体,相当于现代的商务总汇。只有城中最显赫的贵胄和最有钱的商贾才能进出其中。    赵政静静的站在礼宾楼门前。    这座三层高的华丽楼阁,于小小的他而言,就如同挡在他面前的一座庞大石山,看得他胸口堵闷。    忽然一个熟悉的身影从楼中缓步踱出。    那人身上镶金的雪色长衫衬着玄色织锦外裳,发顶的白玉冠和腰间的白玉带在阳光的映照下剔透非常……    他只那么随意迈着步子,便已是风姿绰绰,引来无数行人侧目观之。    “看啊,是燕太子丹!果然是个俊逸非凡的美男子啊!”    “听说他在燕国已经有了两个夫人,身边美人无数,如今只身质赵,若是能在此时得他垂幸,不知他日能否被他带回燕国?”    “我可不求那么多,他这般俊美,若真能得到他一日爱怜,此生已是足矣。”    众人的议论声传入赵政耳朵,让赵政想起那日呆呆的望着燕丹背影的梁儿。    他只觉胸口更加堵闷,险些透不过气来。    燕丹无意的向这边望了一眼,便看到一脸阴沉盯着自己的赵政。    只是燕丹只当他是个有些别扭的小孩子,对他展颜笑了笑。谁知那笑竟是绝美,瞬间又是花开遍地,俘虏了周遭一大片的少女心。    赵政狠狠瞪了燕丹一眼,瞪得燕丹生生把笑僵在了那副俊颜上。    梁儿终于寻到赵政时,看到的就是这样一幅尴尬的场景。    梁儿凑到赵政身边。    “公子......”    赵政瞄她一眼。    “哼,你舍得来找我了?”    “公子这是什么话?公子一个人走了,又没有回家,奴婢都要担心死了。”    赵政见她面上果然一副焦急的神色,心里顿时舒服了许多。    “走吧。”    他转身便走。    梁儿急忙跟上,临走时看了一眼燕丹,回以一个抱歉的眼神。    燕丹见状,微微浅笑,表示自己并不介意,让她宽心。    梁儿再一次暗暗赞叹燕丹的容人之量,设想着若是有一天赵政也能做到如此......唉,若是赵政也能做到如此,那历史上又怎么会有秦始皇的残暴统治......    入夜,赵姬已经入梦,赵政却怎么也睡不着。索性,他起身钻进了梁儿的房间。    “睡着了吗?”    望着梁儿裹着薄被的背影,赵政轻声问道。    梁儿转过身看他,本是伸手不见五指的小屋内,他们竟能看到彼此眼中的晶亮。    “公子怎么还没睡?”    “你也没睡。”    赵政眼中的微光晃了晃。    梁儿坐了起来。    “公子有心事?”    “你猜到了?”    赵政几不可闻的轻叹。    “嗯......”    屋内一阵沉默......    “公子......”    “梁儿......”    二人竟同时开口。    “公子先说吧”    “你......喜欢燕丹?”    赵政艰难的问出这几个字。    梁儿被问的一头雾水,想不通赵政怎么会这么问,却也认真做了回答。    “喜欢......倒也谈不上吧,不过太子丹的确......”    梁儿刚要如实夸上太子丹几句,突然想起赵政对太子丹的反常态度,顿觉不可大意,立刻转了话锋。    “的确还好.......只不过燕国太过弱小,纵使他再是优秀,也无法扭转燕国的局面,终究只是一缕浮烟罢了。”    这也是事实,是燕丹的悲哀,历史的悲哀,也是现在的赵政最想听到的。    赵政果然似松了一口气。    “你方才要说什么?”他问梁儿。    “奴婢想问,公子今日为何拒绝拜师?”    赵政深深叹了一口气道,    “我目前这样,有没有学识有何重要?既然我的生活始终不会改变,那我学来何用?”    “怎会无用?与公子同龄的公子们早已读书识字,公子你岂能落下?”    “哼,我怎么与他们相比?他们有父王,有父君,我呢?我甚至连父亲都没有。”    赵政语气中有些恨恨的。    “公子......”    梁儿莫名心疼,想要把眼前的孩子揽入怀中好好安慰,却碍于主仆身份只得作罢。    “公子有父王,只是公子的父王不在身边罢了。谁说公子的生活不会改变?公子之前不是还用纵横之策赢了那些小公子吗?这便是知识啊,知识是可以改变一切的,包括公子的未来。”    赵政稍有恍惚,目光骤然亮了亮,却又马上暗了下去。    “你可知,方才我躺在榻上,望着棚顶,可纵使我多努力的看,却仍然什么也看不到,能看到的永远只有一片漆黑。”
    “公子错了。”    梁儿正色。    赵政抬头看向梁儿那双眼。    “自古成事皆要尽人事,听天命。不是公子的努力没有结果,而是时机未到。”    “时机......”    赵政重复着。    梁儿沉声问道:“公子可想过你的未来会有几种可能?”    赵政随意回答:“呵,无非就是或返回秦国,荣华一生;或留于赵国,受辱一世。一切皆由天命。”    梁儿垂眸。    “在奴婢看来,公子的未来确实是有两种可能,但两种可能又会引出几种不同的结果。”    赵政神情严肃,细细倾听。    梁儿解释道:    “一种是拜那个老先生为师,从此苦读寒窗,才情卓著。如此便有两种结果,或是有朝一日被迎回秦国,作为百官信服的长公子登基为王,稳坐江山;或是在赵国维持质子身份,却因才华出众名扬天下,秦国也必将公子风光迎回,为国效力。另一种是公子不拜师学艺,维系现状,坐以待毙。如此的结果亦有两个,或是被迎回秦国后因无能而被绞杀于宫斗之中;或是一生为质,且无力谋生,直至秦国忘记曾有质子于赵,断了仅有的一点供给,饿死于赵国街头。如此,公子还认为自己的未来只需守株待兔,听由天命即可吗?”    梁儿言辞凿凿,但见赵政没有说话,她心知如此重要的事,是需要给赵政时间去思考的。    毕竟这不是一个正常的八岁孩童应该考虑的问题。    两人就这样相对而坐,在黑暗中看不清彼此的面容,只依靠着对方眼中的晶亮读着对方的心思,幸而,他们都能读得懂。    此时已不需言语。    赵政在整理他的思绪,定要在今夜理清他的前路;而梁儿只静静坐在赵政身边,她要陪着他做出他这一生第一个重要的选择。    虽然,这个选择的结果毫无悬念,梁儿亦不会催促。    忽然一道光影打破了沉寂。    日头已然出于东方。    眼前的人儿和屋内的景象都逐渐清晰起来。    梁儿莞尔,仰面看向棚顶。    “公子你看,只要做好准备,待时机一到,想看的自然看得到。”    赵政随着梁儿的视线亦看向棚顶,此时就连房梁上的蛛网都清晰可见,哪还有半分黑暗?    他斜眼看向梁儿,嘴角扬起好看的弧度。    “看来棚顶应该清扫了。”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