宦海风流_第四部 虎胆县令 第三十八章 治民有术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四部 虎胆县令 第三十八章 治民有术 (第2/2页)

字朝南开”的由来。

    设计出“八字墙”,一个重要的原因,便是为了张贴官府的“书”、“教令”、“告示”、皇帝的“圣喻”。如、、等等,一方面是传达朝廷和上级官府的谕示;另一方面是是张贴县长官的告示或禁令。因为“八字墙”宽广显目,很方便民众阅读和引起注意。

    从上面可以看出,以前,“八字墙”的目的主要是张贴zhèngfǔ公,百姓偷偷张贴上的那叫“揭贴”,是被严厉打击的,而现在丁晋竟然允许民众贴上意见、建议和想法,颇让人有些吃惊和怀疑。

    疑虑下,大部分谨慎的人便旁壁观望,而有些胆大包天之辈或者对丁晋异常信任之百姓,便试着偷偷张贴上自己的一些想法,结果,丁晋很快就依他们的建议做了回复,并照样张贴在“公墙”上,以让公众看到。

    当然,这个过程中,还是免不了有些浑水摸鱼、胡言乱语之辈,虽然他们的言论没有触及“底线”,但不是言之无味,就是纯粹凑热闹瞎起哄,丁晋暗中派人jǐng告了他们一番,这是为了避免纵容下去,出现一些不好的现象,同时也是为了避免鱼虾混杂,破坏了自己的意。毕竟,他的根目的不是为了启民智,主要还是想获取一些百姓间的信息,做到心中有数和便于管理。

    后来,丁晋的这个办法,确实取得了他预期的收获,不过施行时间久后,却产生了一个谁也没料到的副作用:那便是因为“yù所言”的百姓渐渐多起来,需要张贴的东西太多了,其后,衙署大门前那一堵正对着大门的“照壁”,也被派上了公告栏的用场。因其处于可供通行的衙前道路上,更方便大家停足仰观,故有后来居上的趋势,而这个从前威严肃穆很少有人敢停驻的“照壁”,却也因为被百姓“宠爱”,而备受糟蹋。

    不久后,县署的公人们便现“照壁”下面,满地都是些牛粪污物,这满地牛粪驴尿,却正是乡民牵牲畜进城,路过衙门观看告示和揭帖后留下的“纪念物”。无奈下,丁晋只得让在远处的广场上专门开辟一处地方,作为栓牲口之用,规定衙门前不得驻留牲畜。

    除了“收集民情”外,丁晋也注意和百姓的亲近和互动,他常常参加一些当地的风俗活动,与民同乐。比如“乡饮酒礼”就是一项很能促进官民关系的习俗。

    这里说的“乡饮酒礼”是一种古俗学礼,每年初chūn、仲冬县署都会邀请乡里各路贤人和普通百姓,举行非常隆重的仪式,以示对知识、人才的尊重,不仅有“劝化民风”的作用,而且是官府和民众接触交流的良好机会之

    饮酒礼仪又分为:迎宾、洗爵、行拜礼……等等十二个步骤,由县署官员充当“主人”,由贤者、能人做“嘉宾”,普通百姓做“观众”。

    正式饮酒的时候,先是要由“主人”恭敬地敬嘉宾和观众一杯,然后“宾客”将酒杯举在腰间,向“主人”鞠两躬,“主人”作揖还礼后,“宾客”再慢慢地将杯中的米酒喝下,为了表示对“主人”的尊敬,杯里的酒还不能全部喝完。随后,由嘉宾带领大家包括主人,齐声朗诵、等中的名篇。整个仪式持续近一个半时辰,12个步骤才能一一演示完。

    其中,“乡饮酒礼”对于服饰也是有严格要求的,普通观众要穿过节时穿的“喜服”,衣裳不整者会被禁止入内;嘉宾穿长袍儒服,手捧古籍;而作为主人的官员,必须穿只有参加祭祀、宴享、朝贺、拜表等重要典礼时才用的“朝服”。

    大周的官员,一般有三种制服:朝服、公服、常服。因为“朝服”是出席典礼时的穿戴,照例要有许多光灿夺目的装饰,以示隆重,这些饰物叫“法物”法物越珍贵,代表身份越高贵。

    除了法物外,身份的高低还以“朝服”和“公服”的颜sè和纹饰区别尊卑,这就是“满朝朱紫贵”一类句子的出典。而丁晋现在是从七品县令,按照“朱、紫、绯、绿、青”五等排列,他应该着装为“绿sè”。

    而“绿sè”还远不能称为身份高贵,这是丁晋的遗憾,也是很多低级官员的遗憾,在平遥县的时候,丁晋常听县令李翱吟一诗:“出身三十年,ì暮依朱门,从未染袍赤。”,这便是感慨自己入仕数十年,却远远没有踏入重要领导层的悲哀。

    jīng彩推荐:

    ★★★★如果觉得好看,请把本站网址推荐给您的朋友吧!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