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四部 虎胆县令 第三十三章 (第4/4页)
镜后含着微笑看着我,目光里满是脉脉的柔情和赏析,显然很以她的丈夫为骄傲。 也许,此时有外人在话的,他或许想不通,这样一个老男人,两腮鼓鼓的,像一只偷食的老鼠,有什么好骄傲的。 但是,待我仔细地穿起那身象征着权威、荣耀、高贵的官服,他保证立马会改变先前愚蠢的想法,变得恭恭敬敬、小心翼翼。 穿好官服,我会细致地将挂在肘后的绣囊打开,捻出一枚长条形的令符,照老样子呵了口气,用丝巾狠狠擦拭了几下,放回绣囊,又细致地将印纽上的几缕黄sè的绶带捋了捋,让它们乖而整齐地荡下来。然后大踏步走到院子里,大叫道:“牵马,我要去县署坐曹治事。” 我一向是如此的得意忘形。 我也知道别人肯定会在背后嘲笑我的“神气”,但是无妨,我喜欢、享受的便是这种带着嫉妒、羡慕的嘲讽,就像以前自己不得志时,酸溜溜地嘲笑那些上司一样。 最近,我的心情更加愉悦,因为我感觉到丁大人似乎有升迁的迹象,如果他得升迁,相信他一定不会忘记我们这些“老兄弟”,而我的愿望很小很小,下一步只要当个县太爷,就很满足了。让我感觉丁大人有升迁希望的原因是,最近两个月,朝廷连续了三道嘉奖裕县政绩的公,成功无侥幸,这些都是丁大人长期积累的苦功,一朝爆的结果。 但是,我还感觉到似乎大人离升迁还差着什么。好像是一件东西,朝廷的手掌已经将此物伸了出来,yù要奖给大人,但还顾虑着什么,存在着一种犹豫不定的情绪。 丁大人应该也感觉到了这种复杂的情形,于是加紧了手头的工作进度。我猜他的想法是,想在离任之前,完成当时下的几个宏愿,也为自己升迁增加几个更有说服力的政绩。 这其中,最重要的一个便是,改善裕县的农业困乏情况。 在之前,我和丁大人已经付出了很多心血,为了取得一些优良的作物种子,我曾经去过一千多里外的西域墨缕小国;为了学习别人沙土种植的经验,我带着一批经验丰富的农户,去过几十个县城,拜访当地的农民,向那些泥腿子虚心求教。 但是,不得不承认,贫瘠的土地,单一的作物,不合理的搭配种植,裕县的情况,不是一朝一夕能改变的,它不仅需要更多的心血,还需要时间。 温静 县的田地实在太贫瘠了,我身为田曹司吏,很惭愧自己的能力不够,但是丁大人说,没有不可能,只要用心去做,一点点改变积累起来,也会变得天翻地覆,他是这么说的,带领大伙也是如此干的。 丁大人认为国家之在农桑,虽然县的醋坊为县署赚取了巨大的财赋,但是他说,那虽然为咱们取得了政绩,为百姓暂时开辟了一条谋生的出路,但实际上,对县的改变并没有触及到根子上,如果有一rì,醋坊倒闭,当地百姓会重新变得穷困潦倒。 丁大人亲自前往乡里劝民耕种,又开讲备荒的道理,辞气恳切,方法详备,百姓皆言:“令之爱民,出于至诚,其洁清cāo守,为从前清官所未有”。 不用提百姓的感恩,即便是我等属下之吏,也无不为大人殷殷爱民之心,感怀惭愧。他并不是那等“空嘴说话”之人,大人为了让百姓听得心悦诚服,不仅组织那些老农,编制了各种“务农摘要”,还派遣索秀玉大人,前往其他州县,吸取种植经验。 丁大人提出了“敦业、兴地利、戒游手、谨时候、戒苟简、厚蓄积、备水旱、戒杀牛、置农器、广栽植、恤田户、无贪并”共十二条指令,要求田曹按照这些要求,逐步修正完善县农业的弊端。 比如,县署通过借贷“种子”与“耕牛”等许多方式,把那些脱离土地乃至流亡他乡的农民们都召回来,重新开田务农,这就是“敦业”。 又奖募农民开垦荒地,招来邻州邻县一些人口密度较高地区的失业农民,开垦山地、抛荒熟田和地,便为“兴地利”。 大人最厌游手好闲之辈,甚至他对那些小商小贩也有痛感,他说:懒惰jiān猾之辈及那些贪小利而务商贾的农户,他们不能给县署带来多少税收,但是却会荒置大片田地,总得来说对社会的贡献远远不如种田。 但是这等人,也不能采取硬xìng逼迫的手段,因为如果地农业能恢复生机活力,到时还需要小商贩们来促进商品的交流、交易,暂时可以采取向他们收重税的手段,来迫使他们将大部分jīng力放在务农上。 丁大人还倡导绿化,鼓励乡民广种果树,不仅有钱物奖励,还将一些人物的事迹写成种树的诗歌,激励大家为此奋斗。大人说这叫做“水土保护”,因为裕县地处黄河沿岸,多是沙土地质,所以更需要这方面的防护。 他还带着田曹众人,用了十多天的时间,跑遍全县12个里乡,劝督大家趁有余暇时,疏浚川渠,使水有所堵,可以无不足水之患,百姓都感谢他目光长远,“闻之翕然皆劝,趋之无敢惜力”大人除了督促百姓勤耕种外,同时,还做出了种种措施,维护农户的利益,比如,他解散了几家官营的粮店、商店,在一些农副、粮食市场上,坚决不与民争利;他禁止铺张浪费的“出郊劝农”,在以前,不少官吏以“劝农”为借口,跑到郊县做chūn游,农民们疲于接待,劳民伤财,还极误农时。自丁大人上任后,便禁止了这种行为,甚至还曾经为乡里甲安排大批农户接待自己而怒,让下面的人也知道,县令大人不喜欢铺张浪费。 当我有一次感慨地对大人说,你为地做出了太多的贡献时,丁大人却说:现在做的,不过治标不治,根原因“土地贫瘠问题”一天不解决,我们做的所有事情,都没有多大价值。 我有些无奈地道:这是老天爷的注定的事,我们怎么管得了??? jīng彩推荐: ★★★★如果觉得好看,请把本站网址推荐给您的朋友吧!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