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八十一章 要画面,要队形,要美感。 (第2/2页)
正的大场面。 一千三百多人,还原古代冷兵器时攻城的壮阔,每个人身上都穿着黑甲,提着铁盾长枪在荒漠中排开阵仗的时候,站在山坡上的王耀都忍不住有些感叹。 “人还是少了点。”张导有些不满意的嘀咕道。 “不少了,预算有限啊。”副导演在一边笑道。 敦煌当地有专业的马场,而且都是受过训练的,以前是为了接待游客和供应种马,后来敦煌成了拍戏的取景地后马场规模扩大,为剧组提供马匹。 敦煌的土地虽然不如新疆蒙古那般肥沃,但是养出来的马却更加精壮,而且在沙地里也更加适应。 这次先调了三百匹马试镜头。 马戏的演员都是全国各地找的专业的,加上王耀特别设计还原的秦代甲胄,骑上战马确实有几分大将风范。 秦尙玄色,玄色跟大漠的黄沙勾勒出一幅别样壮阔的画卷,因为人多所以尘土飞扬,将士们只能看见轮廓显得更加神秘和气魄了。 第一场试镜是三百多骑兵,从沙丘上往下冲,马蹄扬尘声势浩大。 “镜头再拉远一点,把航拍机器掉过来。”进入拍摄中张导瞬间精神了,盯着画面有条不紊的下达着命令。 虽然相隔上前面,但是百骑狂奔而下,战马嘶鸣的那种气势真的出现在眼前时,人真的会胆怯,王耀终于知道古代为什么骑兵的战斗力那么强了。 未必是强在杀伤力,就是这种有如神助的杀气给人精神上的压力就太大了。 在给王耀极大威慑同时,也让王耀一下子灵感迸,他想到当初在博物馆中看到昭陵六骏时的故事,李世民率百骑偷袭追杀真的是可行的,而且代入后真的豪气顿生。
“誓扫匈奴不顾身,五千貂锦丧胡尘。 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春闺梦里人。”王耀看着铁骑扬尘的壮阔画面,轻声吟唱道。 谭盾更是激动的浑身颤抖,听见王耀吟诗之后愣了下“这么雄壮威武血气方刚的画面,这么阴柔伤感不太好啊,应该是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呸,老子要的是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撸起胳膊踩着桌子的张导兴奋道。 虽然画面真的美,但是从太阳移动的角度王耀等人仿佛都能感觉到,经费再燃烧,终于到了下午一点多,第一次放饭,张导的拍摄进度才道排兵布阵这个环节,按照这个度,这个大场面拍完,至少要一个星期吧,这几千人马每天费用就是个大数字啊,副导演一个上午就上火了。 “钱都花了,不能糟践啊。”张导老神在在的说道“你以为我不知道经费有限啊,但是片子拍不好不是更惨?放心,我有数。” 副导演唯唯诺诺的应了一声,到一边跟王耀诉苦去了。 王耀跟谭盾正缩在太阳伞下研究大漠的声音呢,谭盾觉得大自然的声音是最美好的,所以有一个专门收集音频的装备,还挺高级的,一上午收集了马踏尘沙和风啸马鸣的各种声音,两个正在回味。 听了副导演的牢sao,王耀就懂意思。 张导虽然性格温和,不脾气,但是脾气确实最大的,或者说是最倔强的,他也不跟你吵架,你提什么意见他都虚心接受,但是依旧看自己认定的方向走,根本不会听你的意见。 这么多年合作下来,能说动张导的只有少数几个人,现在王耀是其中一个,而且王耀是他们只中最好说话的,所以副导演和监制这些人就喜欢求王耀帮忙。 王耀想了想,这些大场面都是为了画面,这点是张导骨子里的追求,对电影只是锦上添花的作用,观众不会因为电影的大场而给好评,重点是电影的故事。 当然,构图和剪辑也是十分重要的,但是最核心的,还是故事叙述和表达形式。 既然张导愿意耗在大场面上,王耀就帮他去把人物故事那段拍了,人物结构是王耀帮着加工的,而且他还是艺术指导,张导前几天好几个镜头都是王耀帮着拍摄的。 “您再这边拍着,我去那边把武戏给他们彩排了。”王耀笑着跟张导说道。 张导看了眼远处贼头贼脑的副导演,笑了笑“怎么着?不忙了?” “这不是帮你省钱嘛。”王耀笑着打趣道“给我分两百步兵,末将去cao练cao练。” “记住三点,要画面,要队形,要美感。”张导笑着叮嘱道。 “我就按照我画得分镜头拍,您认可过的,我可不管越俎代庖。”王耀轻笑道,跟厂务去选了一百多群演,去了另外一个拍摄地点。8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