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二十二章 (第3/4页)
倒好似选妃跟他没关系,不过完成父母之命罢了。 说话间,圣驾已到福宁殿,却不见那十二金钗的影儿,想是安排在偏殿,暂时不得见吧。皇帝进了殿,却见那上头御座前早已升起了纱幔,薄薄一层,好似雾一般。这民间成婚之前,新人连面也见不着,哪怕在皇宫里,也得有男nv大防,授受不亲之说。这十二名nv子,最后能不能被选上谁也不知道,倘若没选上,人家回到家中,将来还要嫁人的,哪怕你是皇帝,也没道理让你面对面地看了去吧? 他前脚刚到,后脚朱太后凤驾也到了,赵谨慌忙去迎,请了太后升座,就坐在御座旁边,等太后坐定,皇帝方才落座,内shì降下纱幔。礼部的官员和内shì省负责的都知押班们鱼贯而入,请太后和官家示下。 赵谨看向朱太后道:“但凭太后作主。” 朱太后微微一笑,也不让:“传吧。”趁内shì出去传旨的机会,朱太后对儿子道“二哥,今早,上皇跟我先替你看了一遍。到底是官宦之家出身的千金,个个品貌不凡,人人仪表端计,徐良为这事,怕是没少cào心。” “太后说得极是,徐卿办事,向来是极妥帖的。”赵谨笑道。 “这选妃呐,不比民间娶妾。这是寻常人家,哪怕官宦之家,娶一shì妾无非看其容颜。这选妃,首重德行,若是德行不好,将来诞下皇嗣,也是给皇家脸面上抹黑。也万不能选那模样姣好,却是满腹草莽的,须得读过圣贤经典,知书识礼的。不是作娘的聒噪,你头一回选妃,不得不拿这话提醒你。”朱太后道。 “太后见教得是,儿记住了。”赵谨频频颔首。 刚说完,忽听外头一声惊叫,这娘俩透过幔子看出去,只见殿mén口luàn成一团,朱太后问道:“怎么回事?” 一内shì抢出去看了几眼,回报道:“有位姑娘或是太过慌张,进mén时一不留神,绊倒了。” 朱太后一听,心中不喜,吩咐道:“赏了她银钱,打发出宫去吧,这本是喜事,兆头不好。” 就这么地,十二金钗少了一位,皇帝连她什么样儿都不知道呢,就给打发走了。也不知回去,爹娘老子是高兴还是失望? 稍后,十一名nv子都到殿中,大礼参拜了太后和皇帝。到底是官家小姐,个个懂礼节,守规矩,平身之后也没一个东张西望的。赵谨在那纱幔后看过去,渐渐地,嘴角上扬,有了笑意,朱太后看在眼里,含笑不理,只吩咐内shì唱名来看。 便有那司礼的内shì捧了名册,一一唱名,这每念一人,必先报其父官爵职衔,后称某氏,至于名字,nv儿家是没有名字的,虽有闺名,那是家中父母sī下唤的。 先念这几位,有朝中参知政事朱倬的nv儿,有枢密都承旨冯祺的nv儿,还有新任东京留守的nv儿。人人都是名mén闺秀,既能入选,模样自然不会差,太后看得满意,不断地跟皇帝评着。 这每一位姑娘出来,都先行礼,自报家mén,给太后和皇帝说些朝贺的吉祥话。随后,朱太后便代替儿子发问,所问的问题,无非是年纪多大,读书与否。 “二哥觉得如何?”朱太后笑咪咪地问道。 老实说,先前吧,这赵谨还觉得是例行公事,反正哄得上皇和太后高兴就是了。可这几位千金一看下来,他心头却也欢喜了。你想他平日在宫里,除了刘凤娘之外,一个妃嫔也没有。能看到的其他nvxìng,也就是宫娥了。这选宫nv进宫,只是看她身家是否清白,身体是否康健,至于相貌什么的,倒无所谓,只要不是丑得吓人,一般没问题。这些宫nv哪能和刘凤娘相比? 但如今这些千金小姐们,都是徐良和有司官员jīng挑细选的,哪一个也不比刘皇后差,也就难怪赵官家看得huā了眼。 见他笑着不说话,朱太后也忍着笑,吩咐唤下一个。便听内shì唱名道:“武阳郡公,两浙宣抚司都统制徐胜nv,徐氏。” 这在场的,都没几个晓得徐胜是谁,朱太后和皇帝自然也不知道,只见那人群中袅袅婷婷走出一个佳人来,在幔前矮身行礼,柔声道:“民nv徐氏,恭祝太后,陛下圣安,愿太后凤体康健,愿吾皇千秋万岁。” 先前那几个nv子,大多都是朝官之nv,所以她们说话的口音,都带着苏杭的味儿。而徐秀娘是在陕西出生,又在陕西成长,口音多少受了些影响,因此发音就很特别,她虽说得柔,但听起来,倒像是唱一般。 朱太后听得新奇,问道:“你是哪家的?” “回太后,民nv之父,乃是两浙宣抚司都统制。”徐秀娘答道。
此时沈择忽然回过神来,在旁边小声道:“太后,官家,两浙宣抚司都统制徐胜,是西军宿将,前些年才调到江南来。他也是太原郡王一母同胞的亲兄长。” 赵谨听了,有些意外:“这么说来,倒是徐良和徐卫的侄nv了?” “正是。”沈择不知道皇帝的这种“意外”,是喜欢呐,还是不喜欢。 正思索时,听太后问道:“多大年纪?可读过书么?” “回太后,虚岁十七,读过几年书,些许认得几个字。”徐秀娘回答道。 听她谦逊,太后有些好感,又多问一句:“都读些什么书?说来听听。” “回太后,初时,夫子教些启méng的读物,无非百姓家,千字文之类,年龄大此,便学了等书。后来夫子说,nv子读书,不为治学,只要识得字,不当睁眼瞎罢了。便没有深教,只传些前朝当代的诗词而已。”徐秀娘答道。 朱太后听得点头不断,因她口音特别,便问道:“你是哪里出生?哪里长大?怎不同江南口音?” “回太后的话,民nv祖籍河北,在陕西出生,一直长到父亲调往江南,乃有此口音,让太后见笑了。”徐秀娘道。 “哪里话来,便是本宫与皇帝,也不是江南人士。”朱太后笑道。这前几位姑娘,淡吐倒也得体,只是拘谨得很,惜墨如金,倒是她随和一些,也引得太后多问几句。 “你既在陕西出生长大,觉得杭州好么?” “回太后,杭州自然是极好的,所谓地有湖山美,东南第一州。”徐秀娘道。 一听这句,太后高兴了,连声道:“好好!”你道太后为何高兴?这“地有湖山美,东南第一州”两句诗,乃是出自宋仁宗皇帝御笔。她小小的人儿,能知道仁宗皇帝的诗作,殊为不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