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问竹学堂 (第2/2页)
着排队也未必能在申时之前进入广门,脸上露出几分怅然。 “好吧!明日我们再来。”说着,拉起李沐的小手,穿过人群,朝着港口走去。 “不!明日孩儿一个人来就好了。”李沐不愿母亲再跟着受累,还要承受莫名的委屈。 姜氏听到儿子坚决的话语,没有多说什么,继续前行,她明白李沐的心思,知道他是一个骨子里透着高傲的人,今日发生的事已经严重的伤了他的自尊。 “算了,不要太过介意,那些人我们惹不起。”怕李沐惹出祸端,姜氏语重心长劝道。 李沐很难过,尽管心中委屈,却还是点了点头,他明白,昭奕楼他招惹不起,如果肆意妄为,不仅会为自己引来杀身之祸,更会对父母招来弥天大祸,这是他绝对不愿意看到的,只是就这样回去了,实在心有不甘。 很快两人来到码头,送姜氏上了船,李沐却并未跟上。 “娘亲,你先回去,我到藏香阁看会儿书,申时就回!” 藏香阁是州政身边退役史政季蒙开设的书阁,季蒙为官时清正廉明,酷爱书香,衣锦还乡后,将毕生藏书处之高阁,怎奈生活拮据,无以维持生计,便将阁楼开放,只需少许银两便能入阁借阅。 自从知道城内有这么个去处,李沐隔三差五就要关顾一回,久而久之,便与那季史政相熟识。季蒙见李沐敏而好学,又聪明伶俐,心生喜爱,就任其自由出入。 姜氏知道儿子喜欢看书,也晓得藏香阁是他经常去的地方,不疑有他,叮嘱了几句,便吩咐船家开船。 李沐目送母亲远去,眼神顿时沉了下来,他不想欺瞒母亲,却也不愿母亲担忧。为了能让母亲安心,问竹学堂的广门问考他今天势在必行,成与不成都必须有个结果。 驻足沉思片刻,李沐紧紧握了握拳头,朝着问竹学堂后面的宣墨胡同走去。 青水城的道路四通八达,纵横交错不胜繁多,但凭借过目不忘的能力,只要走过一次,他闭着眼都能摸个来回,或许是做‘开窑口’时耳濡目染的习惯,青水城大大小小的街道他半年前就走了个遍。在过往的记忆中,宣墨胡同最里端的明记文房店后面有一扇小门,通往问竹学堂后厨,是学堂采购往日进出之所在,很少有人知道,他曾经偷偷溜进去过一次,直到前厅院才被人发现,此时正直广门问考,学堂师生几乎齐聚广门庭院,想必戒备不是那么森严。
李沐在如蛛网的小巷胡同中穿行,很快就来到了宣墨胡同。 宣墨胡同是一条宽不及两丈的小胡同,很深,里面经营着十几家店铺,全是文房店,是专门为学堂的师生们开设的,距广门也就百十来米,但悠长的胡同越往里越窄,很少有师生深入,因此坐落在胡同最里端的明记文房店的生意并不好。 来到明记文房店前,店长是一位花甲老人,此时正悠闲的躺在竹椅上闭目养神,尽管左侧的小院并非文房店私有,但若要从小院的后面进入学堂,势必要经过文房店的侧门。 李沐小心翼翼,不敢弄出声响,生怕惊动了休息的老者,尽管不晓得老者会不会阻拦,还是不为人知的好。 穿过小门,顺着上次走过的亭廊,李沐一路躲躲闪闪,很快就到了中堂院,然而眼前的景象却让他大吃一惊,偌大的中堂院几乎站满了人,全是与他一般大小的少年,一个个手持书卷,不知在记录着什么,身边却无大人跟随。眼看如此,李沐也不怕暴露,径直走了过去,混在人群当中。 不过很快,李沐发现了不妥,这些人手中都有一册书卷,唯独他没有,环顾四视,终于在中庭院偏门入口旁发现了一处低矮的书案,案上摆放着许多类似手札的书卷。 趁着无人注意,李沐快速来到书案前,思量片刻,正要伸手抓取案上的书卷,伸出的手腕却被一双细腻的巧手给握住了。 李沐抬起头,眼前一女子正巧笑嫣然的望着他,轻微摇了摇头,柔语含翠道:“这些可不是你能作的!” 从容貌看,女子约年芳二八,样貌尚可,尽管语气轻柔,目光中却闪现淡淡的轻蔑。 “为何不能,我偏要作!” 李沐今日受了许多气,正一肚子怒火,无意中看到女子眼中的轻蔑之意,怒火噌的从肚子里冒了出来,直逼脑门,挣开女子的手掌,一把抓过案上的书卷。 “哼!年纪不大,脾气倒是不小。”女子恼怒,狠狠瞪了李沐一眼,二话不说,转身离去。 李沐话落就有些后悔了,搁在平时,这原本算不得什么,女子眼中的轻蔑并非就是看不起他,只不过是戏谑的玩笑罢了,但说出去的话如泼出去的水,绝对不能被人小瞧了。 然而,当李沐拿起书卷,看到上面‘师德’两个字的时候,顿时傻眼了,再看下面一行小字,竟然是问竹学堂招聘讲师的问考答卷。 愣了一愣,李沐恍然,望向侧门内的偏院,院内果然站着男女各十余人,大都在双十年岁,同正院的少年一般,纷纷闷头答卷。 “难道!”李沐豁然想起什么,抬头朝正门望去,却见正门外同样有一处案台,上面摆了些许书卷,愣了一愣,很快意识到那些方才是入学的问考答卷。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