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七章 违令不遵 (第2/2页)
稍欠考虑,还是再催促一次吧。” 秦宓适时出面劝了劝郭嘉。 稍欠考虑? 简直就是玩火! 撤军汉中北上关中虽则有困难,但确实是一条稳妥的选择,可甘宁要强攻樊城,首先胜负难料,其次就算攻破了樊城,还有宛城曹真的五万兵马,也不是那么容易对付,再往好处想,曹真不堪一击,但甘宁麾下兵马连番大战,还有余力与张辽一同攻陷洛阳吗? 会师洛阳城下,听起来美妙,实则夜郎自大! “这个大都督,打了二十年胜仗,看来已经目中无人了啊!” 郭嘉冷笑不已,仍旧气愤难消。 马超反,他忍住了,可紧接着甘宁不听号令,则让他再也难以忍住,现在是全面爆发。 这句话,就是一语双关。 到底甘宁的目中无人,是看不起曹仁曹真马超,还是没将郭嘉放在眼中呢? 诛心之言! 前些时候还用人头为甘宁作保的一干将领这会儿也都不好出面给甘宁说好话。 违令不遵是事实,这种事情怎么求情? 郭嘉暴怒之后沉声道:“再给我去传令,让甘宁率领兵马去汉中!告诉他,他若不从,后果自负!” 说罢,郭嘉拂袖而去。 郭嘉对马超的厚爱,是超过所有人的预期,以马超那样的“封疆大吏”,郭嘉都不曾让他把仅有的家人送来成都,作为一种控制将领的手段。 马超的确家中血脉已经稀薄,但他马超有子嗣,可郭嘉不曾让他送子嗣来成都。
但凡君主,在这个时代,为了确保手下的忠心,一般都会将位居要职的人亲属安置在眼皮底下,一旦有人背叛,那么首先遭殃的就是叛党的家人。 所以,郭嘉对马超的信任,是空前厚重的,可马超偏偏就罔顾了这份信任。 而甘宁不同,甘宁所有家眷都在成都,所以郭嘉那句后果自负,话中所指非常明显了。 这一下,整个成都震动,不光是郭嘉派人再去传令让甘宁撤军,武将中典韦许褚高顺等人也都纷纷写信给甘宁,让他听命行事,不要自作主张。 虽然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可哪一个君主能够容忍将领这么做? 即便结果能够印证将领自作主张是对的,可这势必会让君臣之间的关系变得紧张,轻的会有隔阂,重的则会秋后算账! 甘宁在樊城外再一次接到郭嘉的军令后,满腹苦涩。 遥望樊城,甘宁沉沉呼气,目光飘忽。 周泰和孟达也来劝甘宁就此罢休,不要盯着樊城不放。 现在不打樊城,日后还有机会,急功近利的话,恐怕下场会惨不忍睹。 但是甘宁仍旧一意孤行。 他问心无愧,戎马半生都是在全心全意辅佐郭嘉。 一月之内,成都方面发来三道军令让甘宁撤军,但甘宁回复了第一道军令,后面两道军令,全部沉默以对,仍旧在樊城外加紧计划的进行。 樊城北面,于禁率领河北募集的七个新军抵达,为防太平军偷袭,曹仁率军出城接应,最终安然无恙一同进入了樊城。 于禁一到樊城,走上城楼,看见东西南三面外的高强,就不解地问曹仁:“子孝,这甘宁究竟想干什么?” 曹仁也一头雾水,似乎甘宁给樊城又打造了一道防线,这样,反而使得樊城更加稳固。 于禁跟着曹cao征战十几年,攻城战打过不少,要说将樊城孤立起来的话,似乎筑墙是一个最蠢的方法,只要大军从城内走出,用冲城锤就能击破这道防线,而不管是太平军还是曹cao,都曾经有过在城外挖渠引水将城孤立的举动,如果甘宁真是要达到这个目的,大可以在樊城外围开凿一条河,这样就连于禁的援军都会被隔在外面。 “太平军诡计多端,这道墙必定暗藏杀机,依我看,整军休养之后,我率军冲破这高墙,打乱敌军的计划。” 于禁有了决定,他猜不透甘宁要做什么,但是既然甘宁要筑墙,那他就去毁坏,肯定能够打乱敌军的部署。 曹仁不乐观地摇了摇头。 “高墙之上,皆有太平军弓箭强弩防备,很难靠近啊。” “既然如此,就更应该冲破这道高墙。” 于禁想到甘宁如此紧张这高墙的作用,那这道墙的重要性已经不言而喻。 曹仁也知道,只不过他不能冒着惨重的伤亡顶着敌军箭雨去捣毁一道墙,因为付出惨痛代价后,敌军可以一夜之间再把墙筑起来。 既然于禁带着兵马来了,那就让于禁去,说不定还能洞穿甘宁的意图。 !#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