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预期 (第2/2页)
细端详着。 过了一段时间之后,司马昭突然对着书房的大门轻声说道: “大晚上的站在屋外难道不冷吗?有什么话就进来说吧,父亲不喜欢不干脆的人。” 此时站在门外的司马炎正在犹豫要不要敲门,没成想自己的存在已经被父亲察觉了,这让他的心跳骤然间加速了起来。不过他想既然父亲已经发现了自己,那自己也就没有什么好犹豫的了,于是便伸出双手将门推开走进了书房门。 “父亲,您这么晚了还没睡?” “有什么话就直说,不要顾左右而言他...” 司马昭依旧低头看着地图,并且用笔杆的端头在上面画着什么,从司马炎进屋起至现在他连都都没有抬一下,更别说正眼看司马炎了。 沉吟了一会儿之后,司马炎这才鼓起勇气对父亲直言相告: “父亲,孩儿这段时间一直在想一件事,那就是东兴之败的真正原因...” 当司马炎口中说出“东兴之败”四个字时,司马昭握着笔杆的手在画到一半的时候突然停了下来,这时的他才抬起头来眼神凝重的盯着自己的儿子。 注意到司马昭眼神的异样之后,司马炎立刻收声不再继续说下去,他开始有些后悔自己贸贸然的提起父亲的痛处,毕竟东兴之败是司马昭生平打得第一个败仗。 然而令他没有想到的是,司马昭的眼神随即便有所缓和,他将笔搁在了笔架上后对司马炎说: “怎么停下来了?继续说下去。” 司马炎见状便稍稍松了一口气,继续说起了自己的推论: “当今魏国的朝政大权虽然全都掌握在伯父的手中,但并不意味着所有的人都真心效忠伯父,而东兴之战就是可以看出这些效忠魏室之人的真面目,因为他们都会借着这次的战败而跳出来对伯父和父亲发难,即使有些聪明人不会这么做,私底下也一定会有活动,想要查出来是根本不困难的,所以...所以孩儿认为此次的战败并非是父亲指挥能力的优劣问题,而是父亲和伯父为了司马家在朝中的地位,而联手上演的一场苦rou计...”
在听完司马炎的这番长篇大论之后,本该万分惊愕的司马昭却出奇的冷静,他淡淡笑道: “还有吗?除了这个之外,你还看出了什么?” 这下子司马炎颇有些黔驴技穷了,他直到方才刚刚想出了东兴战败会在国内引起什么样的波澜,以及司马师会如何利用这场波澜来查出怀有异心的人,尚没有想到其他方面。 看着司马炎眉头紧锁的样子,司马昭缓缓站起身,同时伸手从桌案上将雍州的地图拾起来,一面卷着一面走到司马炎的面前,将这卷地图递到了他的手上: “你只猜出了三分之一而已,而另外的三分之一就在这卷地图当中,当你猜出了这三分之一,那剩下的三分之一也就自然浮出水面了...” 双手捧接过地图之后,司马昭转身走向了书案,而司马炎也拱手向父亲行礼: “那孩儿暂且告退,父亲也请早些安歇...” 还没有等司马炎伸手将书房的门打开,他的身后就传来了司马昭低沉的声音: “如果你猜得透剩下的三分之二,明天就收拾好行装和我一起出发吧...” 等到司马昭回卧室的时候已是深夜了,他见王元姬并没有上塌安睡,而是守着一壶刚刚温烫好的米酒坐着小憩,心里感到无限温暖。 他从王元姬的身旁捡起早已滑落的毛毯,又轻轻盖在了她的肩上。 本就入睡不熟的王元姬迅速醒了过来,她见司马昭终于回房了,看了看窗外的天色之后她轻微打了个呵欠: “你再不回来我可能要睡到天亮了...” 司马昭眼含愧疚的笑道: “抱歉,我总是让你担惊受怕...” 王元姬露出了如月光般皎洁的笑容: “为你担惊受怕的可不止是我一个哦。” 说罢王元姬便轻轻拉着司马昭的右手,放在了自己那微微隆起的小腹之上: “这里还有一个呢...” 从回洛阳以来司马昭几乎没有和家人接触过便被关押在廷尉,刚刚从廷尉被释放出来的他并没有察觉到王元姬的身体有什么异样,然而现在他意识到了,却足以令他惊愕万分... 对此王元姬解释说: “你率兵前往东兴的时候就有了,今天正好三个半月。” 面对自己又要有一个孩子的好消息,司马昭自然是兴奋不已,他将耳朵靠在了王元姬的小腹上仔细听着,王元姬见状轻轻拍了一下司马昭的背部: “别傻了,才这么点大能听出什么来呀...” 可司马昭却不这么认为: “他可是我司马昭的孩子,必然是不同凡响的。” 说到这里,司马昭一想到自己明日就要前往雍州抵御蜀军随时可能发起的进攻,脸上的笑容便渐渐开始僵硬了。 此时王元姬也察觉到了自己丈夫情绪上的变化: “怎么?刚一回家连床榻还没有捂热乎,又要离开了吗?” 坐起身后,司马昭面露难色的回答说: “我和大哥预料,东兴之战后吴蜀两国必然会有大的动作,我先前曾经指挥过对吴作战,考虑到朝中可能会有反对的声音,所以大哥和我商量之后,决定由我去雍州,而他去淮南。” 王元姬理解丈夫的难处,但夫妻才刚刚相聚就又要分离,她心中还是不免有些失落: “你此一去不知何时才能回来,我怕这孩子到时候出生,连个起名的人都没有...”。 司马昭将王元姬揽在怀中宽慰道: “你放心吧,在孩子出生之时我一定能够赶回来的...”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