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二百九十一章 道高魔高? (第2/2页)
心腹突然來了,在他耳边耳语了一番。只见吕四臻听了几句之后脸色陡然一变。 “此事有几分确实?” 那心腹则食指和大拇指,至少八成…“ 吕四臻阴恻恻的笑了,真真是老天开眼,给了他这千载难逢的机会,沉思了半晌,便又对那心腹一一交代。那心腹则心领神会,一转眼的功夫又消失在了茫茫夜色中。 次日一早,原宪兵营,现在已经成为临时审案之所。米琰还未从初时的兴奋中醒转过來,便已经有按察使司的官员前來,将所有陪审集中到一起训话。完毕之后,将随之带來的一叠叠公文分发下去,乃陪审所须知刑律。 大明律虽不是读书人必修的数目,但当世之读书人未尝有人沒读过此书,是以绝大多数人对按察使司衙门这种画蛇添足的举动颇为不屑。更有人甚至觉得,这是在侮辱他们的能力。 米琰沒有跟着附和起哄,而是准备将拿在手的公文仔细翻看一遍,只见开始便是“太原府法庭开宗明义“九个苍劲有力的大字,才看了一页便不禁眉头紧锁,这与他熟知的大明审案之法竟大相径庭。 直到此时,米琰才从这第一张概述中明白了陪审究竟是作何用意,大大出乎意料,整个案件的判决竟然由陪审决定,如此一來所谓的主审官不久成了聋子的耳朵,成了摆设吗? 逐一看下去,米琰愈发觉得制定这写条例的人不简单,也大致明了了他将所面对张石头一案的审理框架,刑案由官府提起诉讼,被告请讼师行辩,主审官的作用则是偏近于裁判者,判断什么问題可以被法庭采信,什么问題不能被法庭采信,而陪审则对这些问題加以品评判断,澄明是非… 米琰顿感这官募陪审肩头所担负的责任,要比此前所想重的太多,所谓人命大如天,而他们一言竟能决人生死。据说,这些条款都是山西总兵李信制定的,他无论如何都无法想象,一个大字不识几枚的武人,如何能制定出如此严谨的一套程序來。 原來以为,所谓陪审审案不过是走个形势,现在看來,竟是在玩真格的。他几步挤到吕惠中身边,拍了拍他肩膀。 吕惠中竟然反映极大被吓了一跳,猛然转过身來。惊得米琰亦是一愣,他与吕惠中一见如故,几日來便已如莫逆,若寻常人拍肩膀绝对是不敬行为,而他两人整日勾肩搭背,这等行为倒也司空见惯,如何今日竟反应如此之大。 “是元长兄,吓了我一跳…” “子安兄如何愣愣出神?” 吕惠中眼神黯然,“别提了,我被打入备选的第三组,无缘审案了…”他明白这定然是自己的父亲从中作梗,还是魔高一尺,道高一丈,自己诚然瞒着他过了甄选,最终还是沒能得逞。 米琰不知吕惠中所想,让他看已经发到手中的文书。吕惠中颓然将之扔在地上,“都成了备选之备选,还要它何用…” 米琰屈身将文书捡起來,又交还给吕惠中,“子安兄,你且看这‘太原府法庭开宗明义’,与此前传言中的李征西可大不相同…” 吕惠中嗤笑道:“甚的开宗明义,李征西不过一介武夫耳,于他何干?” 可当他一页页看下去面上的轻浮之色便逐渐褪去,代之的则是一种思考中的凝重,良久才抬起头來。 “元长兄可是说这开宗明义乃是李征西所制定?” 米琰不置可否。 “不管谁制定的,此人都不简单,堪为一代栋梁之材…” 吕惠中笑道:“元长兄莫耸人听闻…这等事,与你我还甚远,甚远…” 米琰也不与之争辩,吕惠中所言不虚,他们身上连功名都沒有,谈什么治国安邦,他只觉得眼前这制度远不同于大明审案惯例,若是审下去,想必也会出现改变世人认知的结局吧…… 突然,按察使司衙门的官员又來了,在诸位陪审中又惊起了一阵sao乱。 “都静一静,现在开始抽签,以决定三组陪审之人选,次序。” “不是早就已经定下了么?如何朝令夕改?” 那官员斥道:“规矩是征西将军早就定下的,你去找他理论…” 此言一处,下边人虽然还诸多不满,但也沒人公然叫嚣了。 但是,混在人群里的吕惠中却大喜过望,谁说魔高一丈便是最高了,看來这李征西还要高上十丈百丈呢… 本书首发来自,第一时间看正版内容!r405 最快更新,阅读请。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