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一百二十八章 蛊毒真相  (第1/2页)
    密道内,九曲十八弯。    胧兮几圈兜转,终于寻到了一扇木门。秘密大概就藏于此处,她浑身的肌rou紧张起来。    破旧的木门,灰尘遍布,但未上锁。胧兮推门而入,只见屋内漆黑一片,就连空间的大小,也难以分辨。    隐约之中,胧兮似瞥见了烛台。她一呼袖风,烛台一下子点亮。昏暗的灯光,于空旷之中散布。    视线明亮起来。可这时,胧兮心一惊,脚步本能地退开一二。因为在她的身侧,竟躺着一具恐怖的干尸!    胧兮稳住呼吸,她仔细观察了一番,发现干尸的颜色黑里透着暗绿,分明是死于非命!    再看这个房间,不,这根本不能算一个房间。这只能算一个安装了木门的山洞。    洞内摆着许多器皿,其中一个器皿离她最近,里头躺着几只普通蛊虫的尸体。    普通的蛊虫何以能练出覆没千军的蛊王?!并且曲梁气候极不同于南越,根本不适合练就任何蛊毒!    怎么会?    怎么会?    胧兮愈发不妙,她又发现灯下有一本破烂的书籍。    她拿起来,拼命翻阅。    疫蛊,战蛊,傀儡蛊,忘魂蛊,青僵蚁蛊,情蛊,六大蛊王,得师尊之传,炼制,解之易途,记之……    需牢记,关键之处,养之以……    养之以后面的内容绝迹,可偏偏又是关键所在。    而胧兮却在此时之间,如着雷亟。    这上面,不过记载了一个惊世的捷径,最致命的蛊毒,仅需要一样东西,不管气候材料的因素,便可一夕炼成!    瘴气!    书籍上所缺的正是这二字!    为什么,惊世的蛊王会出现在一群莽汉手里。    为什么,一旦自己净化了瘴气,蛊疫就立马有所减轻。    为什么,自己的血既可治蛊疫,又可解蛊毒。    为什么,自己会落难邯郸。    而瘴气又源于什么,杀戮与仇恨!    这一切并非机缘巧合,是早有安排!    胧兮明白了,这世上,最可怕的蛊毒出自人心,是人心之毒!    一股寒意竟侵透心间,正因这世间存在着太多的恶意。    她仿佛更加冷静了。    一丝凉风绕过耳畔,心下忽地警惕。    “谁?”    黑影闪过,来者露出面目,胧兮一开始有些诧异,随即恢复了平然,似乎这一切都在意料之中。    “弟妹,好胆量!”刘丹彬彬有礼地朝胧兮作了一揖。    胧兮波澜不惊地望着刘丹,忽地冷笑起来:“恭喜大哥,俗话说,大难不死必有后福。但不知道大哥托的是谁的福?”    刘丹一怔后,大笑:“但凡是个美人就会受到男人的青睐,可如果是一个会讲笑话的美人,那么就会——哈哈,受到更多男人的垂青。”    胧兮冷眼看着他一步一步向自己走近:“弟妹,既然你发现了这个地方,那我们作个条件交换如何?”    刘丹语出突然,但胧兮并未表现出茫然。    她面不改色,话里颇携讽刺:“一旦进入修罗的圈子,就会沦为修罗的傀儡。”    刘丹表现得并不惊讶:“那弟妹,何不听听交换的条件是什么呢?”    胧兮只是冷笑。    刘丹一边踱到她身后,一边讲道:“不要再插手我们的事情。你只用和七弟双宿双飞,做你们的神仙眷侣,我们会给你们保一片天,留一座城,九州八荒,任尔挑选。”    胧兮转身,挑眉:“哦,我们?”    刘丹含着玩味的笑意:“弟妹何必如此,每个人各取所需不是很好嘛!”    胧兮眼神中多了份不屑:“可惜,我不是人。”    这令刘丹微怔,他一改神情:“弟妹,不妨告诉你,自打曲梁出了蛊毒事件之后,我便一直在暗中留意。后来我查出那帮草寇炼蛊的秘密,也就是他们当中那个叫南徙的人。然而,就在贼窝被缴清的那日,我又暗中派人截下了王龙,为的就是他们手中的炼蛊之术。询问过后,才得知他们以一敌百的蛊毒竟就失传百年的六大蛊王。对了,还有一件事也不妨告知弟妹,我的现任夫人,也正是架空南越王的宰相吕嘉的meimei。”    胧兮拧眉:“原来你与南越也早有勾结。”    刘丹不置可否,继续言道:“我本想利用刘淖的裙带势力一举完成大业,有些事情自然是没有与他和盘托出。可他偏偏太不成器,还有你——”    刘丹对着胧兮一指:“后来耳闻刘堰身边有一女子擅解蛊毒,再后来做了他的夫人,也就是弟妹你。你还记得曲梁发生的两次蛊疫吗?那不过是我牛刀小试和对你的试探;还记得有人莫名地跟踪你,还有你们卧房之中出现的那些暧昧的东西吗?”    刘丹的笑容有些阴森:“那是我从不同的方面去试图探测你的底细。但是——尽管我做了那么多事情,你的身份,却更加迷离。”    他意犹未尽地说下去:“弟妹阅历匪浅,是否听说过赵长生以蛊王制千军的传说?我企图利用这个达到我的目的,而你却成了我最大的阻碍。不过,如今我又有了新的力量支持,这些都已经不重要了。”    刘丹目光移向那具干尸:“你看到没有,那副皮囊就是南徙。但——你才是我最大的阻碍!”    新的力量支持?胧兮的眼神更加冰冷:“有一句话,叫作惺惺相惜。大哥与“某人”的交谊只怕匪浅,想必也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