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四十四章 一帝一后,一夫一妻(下)  (第2/2页)
    他只怕那场长睡不醒的大梦中再见不到她的身影。    ......    有人哭得梨花带雨。    有人静得沉闷无言。    姜榆罔手中的桃木梳在华乐兮的发间共计游走了一百次。    百,与“白”谐音。    他与她曾见流星。    他与她曾愿白首。    而现在他已满头白发,她的青丝之中也缠绕着银丝。    这算是另一种意义上的实现诺言吗?    不算吧。    若是算了,未免也太无赖了一些。    姜榆罔自嘲一笑,开始小心翼翼地拔去华乐兮头上的银发。    只留青丝。    青丝即情丝。    生生世世缠绕。    姜榆罔握着青丝,也握着情丝,却唯独握不住那因果循环天道轮回。    有一种失落感在他心中生出。    他却并未过多纠结。    下一刻,他便是弯腰俯下身去。    手指自华乐兮脸颊上轻轻滑过,为她拭去一滴滴晶莹泪珠。    听着她那如孩童一般的啜泣声,姜榆罔百感交集,心如刀割,他知道此刻无论他说出再动听的情话,也依旧无法让她止住哭声,笑逐颜开。    他本也不擅长说那些好听但却不实际的情话。    沉默了许久的他弯腰后却又很快作势起身,却不是直立,而是身形向前一凑,轻吻了一下华乐兮的额头。    然后他仔细凝视着还有些错愕的华乐兮,柔声道:“你还是笑的时候更好看。”    她忽然没有再哭,却也没有破涕为笑,而是无比认真地看着他,问道:“那我以前总笑的时候,你怎么不多看我几眼?”    “我一直在看啊!”姜榆罔笑了笑,接着说道:“只不过是在你不知道的地方而已。”    言罢,他缓缓起身,放下了那把桃木梳,朝着门外走去。
    这一次,他刻意走得很慢,也刻意不曾回头,因为他知道华乐兮在看着她,而他若在此时回头,那么今日流泪的便不再是她一人。    走出木屋的姜榆罔仍是没有立即视察大阵,而是远远地望了望那本该享受平安富贵,却早早披上了战甲,配上了战刀的神农氏帝子,姜太安。    那是他和她的儿子,气质像他,容貌像她。    足足有小半个时辰后,姜榆罔终于开始收回目光,朝着围困神农氏大军良久的星斗七旗大阵北面走去。    去之前,他没有立下什么“不破此阵誓不还”的豪言,只在心底不断重复着四个字。    “舍不得啊!”    ......    他舍不得,她同样也舍不得。    木屋的门在他走之后本已被带着丝丝凉意的秋风合上,可她却又再度将其打开,任由门外的风吹进门内,透过她的衣衫。    华乐兮对这风中的凉意视若无睹。    不单单只是因为她修为高深的缘故,还有她的心思与注意力全都集中在姜榆罔身上的原因。    她想多看上他几眼,哪怕只是一道背影也好。    故而她虽始终没有走出门外,可目光却是一直随着姜榆罔的移动而变幻。    姜榆罔今夜的步伐相较于平常慢了不止一筹。    所以她目送着这道背影离去的时间也比以往要久上许多。    可这份久并未让她感到更多的心安,相反,她开始感到不安,宛如被一颗巨大的石子砸入,水底潮浪渐涌,水面涟漪泛起,她那如清泉般澄澈的双眸眨动的速度也愈发频繁。    风起了。    夜深了。    人走了。    这一走还会回来吗?    华乐兮很想给自己一个肯定的回答,可那冥冥中说不清道不明的感知却始终让她处于担忧之中,无法放心。    恍惚中,她忽然想起了一首在神农氏中流传了许久的歌谣。    青草枯兮春又回。    明月隐兮夜复归。    少年策马提刀去。    雁南飞时仍在北。    一年过一年。    日落星亦垂。    不闻那人回。    不见那人归。    暮鼓声声号角悲。    裹谁锦衣?    葬谁花泪?    ......    歌谣的名字她已记不清,但曲调仍是挥之不去。    而这首歌谣的创作者她也仍旧记得,是那位看似大大咧咧实则也有细腻柔情一面的神农氏大将刑天所作。    依稀间她还记得创作这首歌谣的刑天后来喜欢上了一个夷族女子,并为她单独写了一首曲子,曲名与那女子的名字一样,唤作。    月夕。    乐兮。    何其相似!    华乐兮心中巨震,脸上猛然闪过一丝难以掩饰的慌张之色。    名为月夕的女子已等不到刑天回。    那名为乐兮的她又能否等到姜榆罔归?    慌张至极的她来不及擦去脸上泪痕,便要一步踏出,去寻姜榆罔。    却在此时,一阵惊天动地的轰鸣声回荡四野。    星斗七旗战法。    大破!    ......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