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0 夏挽秋的平淡生活 (第2/2页)
是心太大了,没现这种种背后的漏洞! 等到最后,将洛子谦和夏初当成老乡之后,仔细回想,更是惊出一身细汗来! 人家难道不知道蛋糕怎么做?不知道那些刺绣的花样图样可爱有趣? 她们这么多年都不曾做过,必然有她们的道理,而她一上来就企图打破这种平衡,暴露了自己还洋洋得意,没被她们当成二傻子看已经是万幸了! 别说,夏初还真的说过她是个二愣子这种类似的话。 当初洛子谦就说过,她想出来的东西,虽夏家不会去实行,却可以让她当成嫁妆带去夫家。 其中的一样拿出来,便能让夫家高看她一眼。 当然,这是基于她夫家地位不是太高的前提上的。 若是高门大户,她这些雕虫小技也不过就是讨个欢心的作用,人家未必看得上! 就拿上回来说,宋家杀了几只鸡,她看着那些准备扔掉的内脏有些可惜,顿时又想起了上辈子吃过的鸡杂面来,便挽起袖子弄了这么道菜。 换做高门大户,谁吃这个? 可宋夫人和宋承兆却很喜欢,宋夫人还破天荒的夸她是个会过日子的。 要知道,宋夫人待她虽然说不上冷淡排斥,但却并没有主动的夸赞过她。 宋承兆是个人,却也不迂腐,那一大碗的鸡杂细面,宋夫人和夏挽秋不过各自挑了一小碗吃,剩下的基本上都落了他得肚子里。 面上并没有半分勉强,可见是真的喜欢。 自己做的东西丈夫这么捧场,夏挽秋心里很是雀跃。 回头她又做了蛋糕,这个是手熟的,蛋糕香甜好吃,但两人的反应反而平平,只赞了一句好吃,却吃的不多,后头怕吃不完坏了,又分了些给村里头的小孩子。 村中便有些流言出来,说她不愧是富贵人家的大小姐,压根不会过日子。 她一开始百思不得其解,后来却渐渐明白了。 在这个时代,鸡蛋、米面、白糖都是精贵东西,而她做一个蛋糕的成本,要远远高出收益。
这东西即便好吃,可吃多了不也腻的慌? 现代人根本没几个爱吃蛋糕了,就是吃腻了。又怎么能指望人家锦衣玉食的古代人个个捧场?可见里写得开个点心铺子蛋糕店日进斗金,根本就是说笑的。 普通的百姓是不会花大价钱买这种不实用的甜点的,而富贵人家,就算爱吃,也不会天天都吃,这里也没有过生辰就一定要吃蛋糕的风俗,蛋糕在她看来好像很有前景,但实则不值一提也就是哄哄小孩子用的点心而已! 宋夫人和宋承兆反应平淡也正源于此。 费时费力费银子做出来的东西,却只是个中看不中用的花架子,填肚子还嫌腻得慌,可不是花架子?就算再好吃,又有什么意义呢? 时代不同,对食物的定位自然也不一样。 这才是真正的食之无味弃之可惜的鸡肋之物。 夏挽秋早就在夏家遭受过打击,对宋夫人和宋承兆的不给面子并不以为意。她一再试验之后,又得出了许多中写的挣钱法子看似合理,其实都华而不实之后,便老老实实的没有再想什么明创造了她实在是没有那个天赋去辨别优劣的。 不过,她的铺子又展了两家,一家做的是吃食,都是些富贵人家眼中的低贱之物,可物美价廉,从一开始的亏本到盈利,也不过两三个月的时间,甚至有些好这一口的有钱人,都特意乔装打扮了去吃上一碗,顺便和店铺里坐着的庄稼汉们聊天打屁,竟也和谐的很。 当然,这是在庄稼汉们不知对方真实身份的前提之下。 可这世上哪里有十全十美的伪装?不过是平民老百姓得罪不起有钱大老爷,不敢戳破罢了。 有钱人的各种怪癖,夏挽秋也颇觉无语。 另一家铺子,做的则是零嘴。 这时代也有蜜饯零嘴,但做法十分的单一,作为女孩子,夏挽秋表示简直不能忍!她没出阁的时候,就做了许多记忆中的零嘴来吃,虽说并不完全一样,比当下的却好多了,家里姐妹们也爱吃。 有时候她暗忖着,夏雪和夏初后来不计前嫌同她交好,还有这零嘴一部分的功劳呢! 当然这只是说笑而已。 总而言之,夏挽秋对如今的生活很满意,也渐渐的将吴卿芸这个大麻烦给抛到脑后既然她入宫了都没能坐上皇后的位置,她也渐渐放开了这个心结。 这一次回来,她甚至都不曾和夏初提起过这个人。 夏初就知道,这妮子想开了。 这是好事。 从当初夏挽秋对她说的那些充满忧虑的话语当中,她就听得出来,吴卿芸是夏挽秋的心结。 她一开始对吴卿芸的讨好举动,为的是什么,她心里也有数了。 但是,这样在意一个和自己的生活完全不相干的人,于她日后并没有好处。 而现在,她已经渐渐的放开了。 想必她也已经意识到,吴卿芸并不能对夏家真正的做什么只要夏家立身正,便是皇帝老子,也不能将他们家如何! 就算这是一本书中得世界,那也早就被改变的面目全非了。她所说的那些和夏家有关的事情,虽然令人心惊,但不是都没有生吗? 夏初也是在她说完之后,才意识到,她当初事紧急下碰巧救了柳谨诚一条小命这件事,仿佛对这个世界造成了巨大的影响! 别的且不提,只太上皇直至如今还健在,不就是一个莫大的变数么? 纵然二皇子依然登上了皇位,但他也与那中不同了! 这一次新帝登基,可是名正言顺!而且他有洛王府扶持,又有支持正统一脉的定国将军府变相投靠,吴家顶多是给让他的私库变得更丰厚而已,他并没有如中那般重视吴卿芸! 更不要说,是与她倾心相许,为了她,处置了一个朝臣的整个家族都毫不在意了!未完待续。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