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晋孤烟之山河破碎_第七章 公元309年 决战 决战 5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七章 公元309年 决战 决战 5 (第2/2页)

两个月也没有打下来。最后采取网开一面,供上党官兵自由逃跑的策略,才拿下上党郡城,就是此时的壶关城。

    公元206年,曹cao彻底平定河北,再次命李典、乐进攻打壶关关口,也是历时很长时间也不能攻下,曹cao只得再次亲自出师,高干据关难击,曹便如集众将共谋破干之计。荀攸说:“若破干,须用诈降计方可。”曹cao分析了当时的情况,高干凭借天险和坚固的关城,攻坚不易;况且自己是长途跋涉,将士疲惫,粮草缺乏,不宜久战。于是曹cao派人诈降高干,此人见了高干听后佯说:“曹新到,可乘其军心未定,今夜劫寨,某可当先。”高干听后大喜,从其言。是夜高干亲引万余军前去劫寨。将至曹寨,突然背后喊声大震,伏兵四起。此时高干方知中计,急回关时,乐进、李曲已夺下了关。曹军前后历时半年才攻下壶关关口。由此可见,整个上党地区,形势俊伟,强关林立。

    壶关是一山城,不是每一面都能进攻的,汉国帐下三巨头拥兵十万,将壶关城围得水泄不通。四皇子刘聪拉来很多攻城用具,尤其提供攻城用具,而由王弥、石勒派民军攻城。此次汉国决心很大,为了招来王弥,而封王弥为六州大都督,统管黄河以南,对晋作战。王弥为报汉国恩情,指挥流民军疯狂攻城,而壶关晋将在上次失而复得壶关之后,不仅加固了城墙,还准备更多的守城用具。城下人喊马嘶,云车投石车,上万攻城官兵乱成一团,而城上箭如雨发,滚木礌石所到之处,一片人仰马翻。

    王弥狂攻数日也未能攻下,还损失了几千兵力,无奈之下,三巨头坐在一起商讨如何攻城。石勒说:“壶关墙高城厚难以攻略,可否由我们来挖地道?”

    刘聪说道:“这里不是平原,城下全是石头,开掘地道难以成功。”

    王弥攻城损失很大,已经不想再攻,于是对刘聪说道:“我军进入上党,兵锋开启已二十余日,之所以壶关危城不能攻克,除了城池坚固,敌人准备完善以外,还有一个极重的原因,就是他们心中有依靠,早知晋廷会来援救。我料想晋廷援兵应该很快到来,我们只要守住山口,将敌军援兵消灭,上党守将自然气馁,必能不战而克其城。”

    刘聪说:“攻城为下,攻心为上,这个方略还是不错。”

    于是三人围在地图边仔细研究。

    刘聪、石勒、王弥三人商议,壶关难攻,是因为晋军有心理依仗,这个依仗就是外援。最后决定只留一万人攻城,刘聪和石勒主力北移,先和刘琨援军决战。

    王弥主力南移,挡住晋廷派来的援军。围城打援,敌人也很精明。

    从并州入援上党只有两条路,刘聪和石勒分别在山口把守。

    这里需要重点讲一下石勒,石勒去年游击战术的成功,可以说是挽救了“革命”。当时王弥已成丧家犬,刘渊刚刚壮起贼胆和大晋正面交锋,二路大军都大败而归。完全可以这么说,没有石勒的成功,刘渊也不敢攻河东,陕西众胡就不会来投刘渊,王弥也更难东山再起。

    所以刘渊对石勒一军非常重视,亲自派人来指导石勒,目的是使石勒军向正规军转变。那么石勒从刘渊那里有学到了什么?

    学到了至关重要的王霸之术中的霸术。据史料记载,石勒攻下魏郡三城和数个汉人坞堡,是刘渊不准其乱杀,也不准其放火烧粮,只能取壮丁充实部队,这使一些汉族地主对石勒的印象大为改观。当然,以前石勒没有在邺城以南地区活动过,一些人没有亲眼见过石勒在邺城一地的凶残杀戮。

    不仅一些流民主动来投,还有一些大晋的低级军官也来投靠。石勒非常好学,立“信”而霸,正是荀子所说的霸术。

    荀子曰:“义”立而王,“信”立而霸,权谋立而亡。

    石勒学会“信”立而霸,但他还没学会“义”立而王。到了公元314年,他才感悟出什么叫“义”立而王。

    石勒只杀官员和晋朝士兵,不再妄杀平民,不再放火,甚至还收留奴隶。晋朝的一些低级军官和寒士地主来投,石勒建立君子营,壮大了石勒部的组织力量。

    这里重要的一位是襄都(邢台)的张宾。张宾是寒士地主出身,父亲做过太守,张宾自己也做过几年大晋低级军官,郁郁不得志。张宾投靠石勒,成了石勒的谋主,石勒后来建都于襄都,可能和张宾有重大关系。

    总之一点,石勒“信”立而建“君子营”(汉族文武)。而君子营的建立,标志着石勒成为真正的政治力量。行政能力加强,不再仅仅是一支纯军事力量。君子营的建立还标志着士族中的‘寒士’开始站到了起义军一方。

    不说废语。刘聪、石勒各堵一路山口,都有不下二万人。刘琨旗下黄肃、韩述各率二千轻骑,火速来援上党。一出山口就被双双截住。黄肃、韩述多年跟随刘琨作战,打惯了胜仗,打惯了以少胜多,当然他们也不可能知道敌人有多少,仗着骑兵机动,便义无反顾的冲入敌军。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