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品枭宠:皇夫是蛇王_第390章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390章 (第2/2页)

之者,但以其能用人故耳。故智者为之谋,勇者尽其力,而天下归功焉。汉高祖自谓不如其臣,所以能驾驭时之雄杰也。

    孔门之兴当始于汉高祖过鲁祀圣

    汉史纪:高帝击淮南王黥布,还过鲁,以太牢祀孔子。

    西汉史上记,汉高祖因淮南王黥布谋反,自领兵征之,擒了黥布,得胜回还,经过山东曲阜县,乃旧鲁国,是孔子所生的地方,有孔子的坟墓,高帝具太牢牲礼,亲拜祭之。

    夫孔子没后,战国之君皆不知尊信其道,及秦始皇又焚烧其。高帝以天子之尊,方用兵征伐之际,就知崇儒垂道,且用太牢,与社稷宗庙的祭礼样;后世人君尊重孔子,实自高帝始。其好尚正大如此,宜其为代创业之君也。

    周文王泽及枯骨论主

    周史纪:文王尝行于野,见枯骨,命吏瘗之。吏曰:“此无主矣。”王曰:“有天下者,天下之主;有国者,国之主。我固其主矣。”葬之。天下闻之,曰:“西伯之泽及于枯骨,况于人乎?”

    周史上记,文王初为西伯时,日出行于郊野之外,见死人的枯骨暴露于外,因吩咐吏人以土瘗埋之。吏人对说:“这枯骨都是年久死绝的人,已无主了。”文王说道:“天子有天下,就是天下的主;诸侯有国,就是国的主。今此枯骨,我就是他的主了。何忍视其暴露,而不为掩藏之乎?”乃葬而掩之。时天下之人,闻文王这等阴德,都说道:“西伯的恩泽,虽无知之枯骨亦且沾及,况有生之人乎?”

    夫文王发政施仁,不惟泽被于生民,而且周及于枯骨。所谓“为人君,止于仁”者,此类是也,岂非有天下者之所当取法哉?

    周武王东面受戒,姜太公授丹论兴亡

    周史纪:武王召师尚父而问曰:“恶有藏之约,行之行,万世可以为子孙常者乎?”师尚父曰:“在。王欲闻之,则斋矣。”日,王端冕,下堂南面而立。师尚父曰:“先王之道不北面。”王遂东面立,师尚父西面道之言,曰:“‘敬胜怠者,昌;怠胜敬者,亡;义胜欲,从;欲胜义者,凶。’藏之约,行之行,可以为子孙常者,此言之谓也。”王闻之而于席、几、鉴、盥、盘、楹、杖、带、履、觞、豆、户、牖、剑、弓、矛,皆为铭焉。

    周史上记,武王即位之初,向老臣师尚父问说:“凡前人创造基业,将使后人世世守之也,而能世守者甚少。不知有什么道理,藏之简约,行之顺利,而可以为万世子孙常守者乎?”师尚父对曰:“有卷,叫做,这个道理皆在其中。王欲闻之,必须重其事,斋戒而后可。”武王于是斋戒了日,端立官冕,不敢上坐,下堂南面而立,致敬尽礼,求受。师尚父说:“南面是君位,北面是臣位。王南面而立,则当北面而授,先王之道至大,岂可北面而授受乎?”王遂东面而立,不敢居君位。乃述中的言语,说道:“‘凡为君者,敬畏胜怠忽,国必兴昌;怠忽胜敬畏,国必灭亡;公义胜私欲,事必顺从;私欲胜公义,事必逆凶。’这个道理,只要在‘敬’、‘公’字上做功夫,藏之何等简约,行之何等顺利,可以为子孙万世常守者,不外乎此矣。”武王敬而信之,遂融化这句的意思,于是凡那席上、几上、镜子上、洗面盆上、殿柱上、杖上、带履上、觞豆上、门窗上、剑弓矛枪上,作为铭词,不但自家随处接目警心,要使子孙看见,也都世守而不忘焉。夫武王是个圣君,能屈尊老臣受戒,作为铭词,传之后世;周家历年八百,享国最为长久,非以其能守此道也哉?

    @@@@@

    周宣王有贤后感谏勤政

    周史纪:姜后贤而有德。王尝早卧而晏起,后乃脱簪珥待罪于永巷,使其傅母通言于王曰:“妾不才,致使君王失礼而晏朝,敢请罪。”王曰:“寡人不德,实自生过,非夫人之罪也。”遂勤于政事,早朝晏退,继文武之迹,成中兴之业,为周世宗。

    周史上记,周宣王的后姜氏,贤而有德。宣王尝有时睡得太早,起得太迟,姜后恐他误了政事,要劝谏他,乃先自贬损,脱去头上的簪环,待罪于宫中长街上,使其保母傅言于王,说道:“我无德,不能以礼事王,致使王耽于女色,溺于安逸,失早朝之礼,这是我的罪过,请王加我以罪。”王因此感悟说:“这是我自家怠惰,有此过失,非夫人之罪也。”自此以后,宣王遂勤于政事,每日早起视朝,与群臣求治道,至晚方退。其致治之迹,是以上继他祖文王武王,虽其父厉王时,势渐衰弱,至此复能中兴。因宣王有这等功业,所以周家的庙号称他为世宗。

    汉高祖任用杰论楚汉得失天下

    汉史纪:高帝置酒洛阳南宫,曰:“通侯诸将,试言吾所以有天下者何?项氏之所以失天下者何?”高起、王陵对曰:“陛下使人攻城略地,因以与之,与天下同其利;项羽妒贤嫉能,战胜而不与人功,得地而不与人利,此其所以失天下也。”上曰:“公知其,未知其。夫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镇国家,抚百姓,给馈饷不绝,吾不如萧何;连百万之众,战必胜,攻必取,吾不如韩信。者皆人杰,吾能用之,此所以取天下者也。项羽有范增而不能用,此所以为我擒也。”群臣悦服。

    汉文帝刘恒诏拒千里马

    汉史纪:文帝时,有献千里马者。帝曰:“鸾旗在前,属车在后,吉行里,师行里;朕乘千里马,独先安之?”下诏不受。

    西汉史上记,文帝时,有人进匹马,日能行千里。文帝说道:“天子行幸,有鸾旗导引于前,有属车拥护于后。或巡狩而吉行,日不过里而止;或征伐而师行,日不过里而止。朕骑着这千里马,独自个先往何处去?”于是下诏拒而不受,还着那进马的人牵回去了。

    夫千里马,是良马也,文帝以为非天子所宜用,尚且不受,况其他珠玉宝贝、珍禽奇兽、不切于人生日用者,又岂足以动其心乎?曰:“不作无益害有益,功乃成;不贵异物贱用物,民乃足。”正文帝之谓也。

    八汉文帝止辇听进言,采不采纳都虚怀

    汉史纪:文帝每朝,郎、从官上疏,未尝不止辇受言。言不可用者,置之;可用,采之,未尝不称善。

    西汉史上记,文帝每出视朝,但有郎、从等官上陈言者,虽正遇行路之时,亦必驻了辇,听受其言。纵使所言没有道理,不可用,但置之不行而已,亦不加谴责。如其言有益于生民,有补于治道,则必亟加采择,次行之;又每每称道其所言之善,盖不但采取而已。尝闻人君之德,莫贵于听言。自秦禁偶语,天下以言为讳矣,是以底于灭亡而不悟也。观文帝之虚怀听纳如此,虽大舜之明目达聪、成汤之从谏弗咈,亦何让焉!

    九汉文帝纳谏赐金袁盎

    汉史纪:文帝从霸陵上欲西驰下峻阪,中郎将袁盎骑并车,揽辔。上曰:“将军怯耶?”盎曰:“臣闻圣主不乘危,不侥幸。今陛下骋飞,驰下峻阪,有如马惊车败,陛下纵自轻,奈高庙、太后何?”上乃止。又从幸上林,奏却慎夫人坐。上说,赐盎金斤。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