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375章 (第1/2页)
因要取悦四爷,巴结好摄政王的大腿,所以唐玉在自己的随身书库中精心挑选了一本图文小卷,里面的内容浅显易懂,正适合隐晦的暗示自己的“忠心”,避免有心人在她和他之间的挑唆。 温大学士今儿问这么几句话,间接表明朝中有人心神不稳了,虽然代表了一些博出位的人打算脱离宰相一派,或者不支持宰相一派改为投靠皇太女,但另一面也表明他们在试探皇太女和摄政王哪个更靠谱。 或者说,摄政王究竟有没有跟表现的一样,是那么支持皇太女的? 这些朝臣们心里的弯弯绕绕,唐玉都懂,因此才对于摄政王越发忌惮。 他哪怕什么也不做,单单只是存在感,就已经够愁人的了,如果他再故意“做”些什么…… 叹了口气,唐玉取出了从随身书库中舀来的,准备往摄政王居所走一趟。 是唐玉所在的那个时空,史上那前代内阁首辅、大学士居正亲自编撰,供当时年仅十岁的小皇帝--前神宗阅读的教科书,由一个个小的故事构成,每个故事配以形象的插图。全书分为上、下两篇,上篇“圣哲芳规“讲述了历代帝王的励精图治之举,下篇“狂愚覆辙“剖析了历代帝王的倒行逆施之祸。本书还对居正所诠释的帝王之道,以当代人的视角进行了独特评论。书中的插图是前代的木刻版画,线条简单,轮廓清晰,朴拙中带有几分稚趣,可爱又不失传神,兼具欣赏性和收藏性。 前代托孤老臣,大学士居正、调阳专门为小皇帝前翊钧编写的,希望他以史为鉴,历精图治,做一个圣君。 书成于隆庆六年,取唐太宗“以古为鉴“之语名之曰,书中所载,皆史册所有。时前神宗方在冲龄,语取易晓,实为古代帝王之启蒙读物。此清中期重刻本。内刻插图一百一十七幅,图绘、线条尚佳。前朝中叶,前世宗前厚熜因喜神仙老道之术,斋醮不断,政事荒废,致使权jianian严嵩擅权达17年之久。一时弄得兵备废弛,帑藏耗竭,民不聊生,国势日衰。世宗崩驾,裕王前载垕嗣位。前载垕登基后,革除弊政,躬行节俭,任用大臣徐阶、居正等,刷新朝政,可惜在位仅6年,便一病不起。前载垕去世时,他的第三个儿子、年仅十岁的前翊钧还是个不通世事的小孩子。这时候,少师兼太子太师、吏部尚书建极殿大学士居正在宦官冯保的协助下,将内阁首辅、中极殿大学士高拱逐出朝廷,从而掌握了执掌中枢的大权。居正以翰林院编修,领国子监司业,进裕王邸讲官。他进入仕途后,曾亲眼目睹朝廷**的种种黑暗,因而一旦身为内阁首辅大臣时,便一面主持政务,一面担负起了教导幼年皇帝前翊钧的重任。就在前翊钧即位的当年,居正便指导讲官马自强等人,“采摭前代君人治迹“,编撰了一部书,用作指导前翊钧学习的教材。这部书的编撰者马自强也是嘉靖进士,隆庆年间,常侍于穆宗前载垕左右,值讲经筵,是当时朝廷内一位满腹经史、为人耿直的大臣。 参与这部专门教材编撰工作的,还有当时的礼部尚书兼武英殿大学士调阳。调阳也曾侍穆宗经筵,据史书记载,每当他入宫侍读,必戒斋沐浴,“期以精诚悟主,往往援引经传,列古义以规时政“。由于上述编撰人员都是饱学之士,因而本书的编辑班子是相当强的。居正主持编撰这部书的指导思想十分前确。即为“视其善者,取以为师““视其恶者,用以为戒“。其宗旨乃取唐太宗以古为鉴之意,“溯唐虞以迄汉、唐、宋理乱兴衰、得失可为劝戒者,条其事百余,各因事绘图,系之说“,故题名为。由于它图文并茂,便于激发少年皇帝阅读的兴趣。因而前翊钧一经观赏,便爱不释手,当时还吩咐史官,要把这件事载入史册。“以昭我君臣交修之义“。分为上下两部--上部题名为,编录上自尧舜;下止唐宋共23个古代帝王的“其善为可法者“事迹共81则;下部题名为,共录三代以下共20个帝王的“恶可为戒者“劣行共36则。称九为阳爻、六为阴爻,这上下两部书在选取事例时分别以九九八十一或六六三十六为数,用以区分善恶,暗合,可谓用心良苦。 对于所取事例,每一则还有一个标题,标题全部以四个字为限。如对汉高祖刘邦,就有“入关约法“、“任用三杰“等;对唐太宗李世民,则有“撤殿营居“、敬贤怀鹞“、“弘文开馆“、“面斥佞臣“等;对秦始皇赢政,即为“遣使求仙“、“坑儒焚书“、“大营宫室“对宋徽宗赵佶,即为“应奉花石“、“任用六贼“等。每一则事例都有情节、有人物,内容皆出自史籍,“记载未详者,不敢采录“,除引录史籍之外,各篇还附有用当时的白话文写的讲释,有的篇目后面还间或有一些简短的评论文字。比如。在第17则中,编撰者就在讲释汉文帝为什么拒绝臣僚献千里马的动机时评论道:“夫千里马是良马也,文帝以为非天子所宜用,尚且不受,况其他珠玉宝贝、珍禽奇兽不切于人主日用者,又岂足以动其心乎书曰:不作无益害有益,功乃成;不贵异物贱用物,民乃足。正文帝之谓也。“其评论文字之深入浅出,言简意深,由此可略见一斑。令人痛惜的是,前翊钧对居正的这些谆谆教诲根本没听进耳,而是当这位“少师兼太子太师“一死,他便全面推翻居正倡行的新政,从此晏处深宫,荒疏朝政,并公然传索帑藏,成为前朝又一个昏庸透顶的帝王。 在中,图画部分占有相当的份量,书中每一则事例都配着一幅画,每幅画都占一整幅页码。有前一朝,绘画艺术得到了长足的发展,除了沈周、祝允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