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213章 斩钉截铁 (第1/2页)
第一周三天时间1280万,第二周七天时间3100万,十天时间拿下4380万人民币的票房,彻底让《人在囧途》成为了春季档淡季市场,一匹最大的黑马.院线方,制片方,发行方全都喜出望外. 原本大家的判断,能拿到5000万票房就是很大的成功了,但是十天就差不多快到这个数据了,最后的票房肯定大爆发. 在惊喜的同时,大家也有点遗憾,因为很明显,《人在囧途》的口味太适合贺岁档了,放在春运期间上映,才叫应景,票房也会更加强势.现在虽然说距离春运不远,可毕竟已经过了春运. 不管怎么说,《人在囧途》都成功点燃了内地影市的火爆. 扩展出来的口碑和热度,只有当年《疯狂的石头》能够比拟,就连前头上映的《疯狂的赛车》也无法比拟《人在囧途》的话题热度.赛车是宁浩更为成熟的作品,但是比之石头,可以很明显的感觉到赛车要空洞了一些. 如果说石头当年代表的是洋片本土化的最佳表现,让人民看到了国产片的出路.《人在囧途》就是地道的中国味喜剧,挂着中国版《飞机,火车和汽车》的名字,内容上却讲的是最具中国味道的东西——春运. 风格不同,造成的影响却很相似. 都让观众产生了一种感觉,那就是国产片其实并不比好莱坞的大片差多少,虽然场面上,的确土了点寒酸了点,但是在故事上.不仅没有落入俗套,还更多的接了地气,激发了观众对国产片的一点信心. "白雨涵的电影首秀,无疑是非常成功的,从很早以前.宁浩,白雨涵这两个名字,就被寄予了很大的期待.宁浩是新生代导演中,别具一格才华的导演,尤其在商业电影上,闯出了一片天空." "而白雨涵的奋斗史更为励志,颇多传奇色彩.三年前借着网络视频刚刚兴起的时候,从一名玩家走上职业导演的道路,编导演策划制片样样精通.如今以一部小成本喜剧片,正式确定了电影导演的身份." "在国产片陷入落魄危机,票房需要依靠档期保护的当下.这一批青年导演的崛起,无疑是给日渐流失观众的国产片,注入了一股年轻态的活力.很多人在观影黑马演电影《人在囧途》之后,都不同程度上,表示了对国产片的期待." "我们也有理由相信,等宁浩,白雨涵这批年轻导演真正的成长起来,必然会给我们带来更大的惊喜."——《综艺》中文版封面,就是《人在囧途》的电影海报. …… 3月4号.《人在囧途》上映第三周,影院观众依然不减,势头一片大火. 白雨涵这三个字.也随着电影,而被全国闻名,不说家喻户晓,起码喜欢看电影研究电影的人,都或多或少的听过了这个名字.白雨涵的导演才华,也完完全全被肯定.成为一名真正的电影人. 在主流电影圈,占据了一席之地. 今天.白雨涵坐在了中影的会议室,跟中影扛把子.中国电影一把手韩三爷等人,一起讨论《中国合伙人》剧本. 已经确定由三家公司来承担投资,中影,华谊兄弟和万合天宜,不过之前白雨涵还没把剧本给写出来,自然也就无从推算制片成本,并安排宣传发行成本. 会议室里坐着中影扛把子韩三爷,副总裁张强发,中影集团北影厂孟启虎,华谊兄弟王中军,王中磊,万合天宜王子文,赵大飞等人.白雨涵则负责讲解剧本,还有几位专业的制片人,帮着核算制片成本. "……总体故事就是这样,在国内的镜头并不算困难,但是我们还需要在美国取景,时代广场,哥伦比亚大学,第五大道,纽约证券交易所等地都要取景拍摄.因为这片子的内在含义,就是美国梦的破灭,和中国梦的兴起,出国,回国,再打出去,这样一个循环.大家觉得如何" 张强发首先点头:"我看可以搞,故事整体还是很不错的,没有一般主旋律的刻意部分,怀旧和商斗部分,都写得很好,听起来就有一种吸引力." 王中军皱了皱眉:"这个故事的场面小不了,成本恐怕不好控制." 一位制片人就将自己计算的结果简单说了下:"根据白导的说明,成本可能不下于三四千万,加上宣发成本,可能要六七千." "的确大了一些,有没有可能,把成本再降低一点"赵大飞询问.假设六千万成本,三家均分,一家起码就得两千万投资,这不是小数目. 白雨涵摇头:"四千万的成本并不高了,我已经精打细算,没有安排费钱的镜头.其实我觉得,现在我们并不需要太在意投资,我个人这几年也赚了一点钱,不足的部分我可以参与投资,补足它.我就想知道,这个剧本,大家都怎看,可以不可以拍韩三爷,你的意思呢" 韩三爷思量了一会:"我个人还是很喜欢你写的这个剧本,但是我想知道,你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