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24.错失璞玉  (第1/2页)
    大约傍晚。    红袖与杨大等人行色匆匆进入秦王府内,他们今日骊山采购三千斤硝石。    由于骊山离长安也有数十里路,所以早晨出门,现在才回府。    杨大面容藏摸不着头脑叹息,道:“真不知道三郎要这么多石头做什么,炼丹都是方士道士骗人的把戏。”    在他身旁的杨二、杨三等人也都郁闷。    即便硝石三文钱一斤,三千斤也要九千钱,约十贯钱。    硝石是不贵,但是将这么多硝石运到另外个地方,并且要找个地方秘密囤积,十分麻烦。    “嘘!”    红袖立刻朝他示意。    杨大也咳嗽了一声,瞬间众人警觉起来。    此事夫人吩咐过他们,决不能泄露。    红袖:“咱们身为下人,听从夫人与三郎安排就行。”    她总算明白夫人没告诉杨大等人硝石制冰的事情,他们行事豪迈,很容易就把事情讲出去。    杨大神色当即严肃,认同她的话。    不过,杨三、杨四、杨五,却神色有些不忿。    这些年他们跟着夫人过得并不好。    当年他们在隋朝皇宫戍卫之时有许多同僚,那些同僚很早投靠李唐叛军,现在月俸与待遇远在他们之上。    他们一直追随着夫人,不求名利,是想报答恩情。    可是随着时间流逝,当初炙热之心,也慢慢变得麻木。    今日听说三郎要炼丹,还派他们买了一大堆石头,真是不务正业。    杨大感觉到几个兄弟的灰心丧气,拍了拍他们肩膀:“三郎会胡闹,夫人可不会陪着他胡闹,你们信不过三郎,还信不过夫人吗。”    旁边没有其他人,红袖也透露一些口风:“三郎是要做大事情,你们莫要多想,明日你们就知道了。”    她想着明日在硝石制冰的工厂内,这些侍卫看到制冰工厂,必定会对三郎钦佩至极。    反正她试验过此事,已经对三郎佩服五体投地。    杨三等人一个激灵,他们准是车马劳顿了一天,才会心生不满,甚至对三郎产生了怀疑。    众人刚进入府门没多久,就有人追了上来。    “这位红袖姑娘吗?”    文学馆的侍从走到红袖面前。    “我就是,怎么了?”    红袖见到这侍从穿着文学馆的服饰,一脸疑惑。    侍从笑脸迎人:“房记室想要请您过去一趟。”    红袖等人一惊。    她记得今日好像是三郎向房记室拜师,说不定三郎还在文学馆那。    “杨侍卫,我去去就回。”    红袖跟着这名侍从前往文学馆。    杨大看着她远去背影:“何时文学馆的人如此谦逊了?”    杨三是个身形瘦长的中年侍卫,他符合:“就是!那些文士一向都是猪鼻子里插葱。”    ......    文学馆内。    房玄龄等人终于等到了翘首以盼的知音。    自古以来,知音难寻。    更何况是他们这样顶尖的文士。    “婢子见过房记室与诸位学士。”    红袖一进来就赶快行礼,奇怪的是没有看到三郎。    虞世南资历最深,代表众人虚扶一下她:“红袖姑娘,莫要多礼!”    红袖顿时受宠若惊,尤其是这些学士的目光好奇怪,像是要把她吃了一样。    众人见到红袖不仅容貌出众,而且诗书双绝,顿时更加尊重。    可她那楚楚可怜的样子,必定是受到了某些人的打压啊。    房玄龄等人对视一眼,叹息他们没有早发现这颗蒙尘明珠。    虞世南当即将墨宝拿出,展示在她面前,询问道:    “恳请红袖姑娘将这残句补全,可否再教导老夫这种字体?”    顿时,于志宁开口道:“虞学士,您这就不对了,什么是教导您,我们也想学啊。”    “不错,见者有份。”房玄龄声音坚定。    许敬宗等人纷纷附和。    虞世南一脸难堪啊,他还想学会这种字体,再独领大唐风sao三十年,现在有一群人想要分一杯羹啊。    杜如晦:“红袖姑娘你这是什么表情?”    红袖哭笑不得:“这是婢子誊抄三郎的笔迹,没想到流传到诸位文士这里。”    众人傻眼了。    紧接着,红袖将她誊抄李恪诗句的事情,还有她不服那些婢女说三郎只会背书的事情。    随后她将誊抄李恪诗句的作品展示给那些婢女看,最后婢女们争相誊抄的事情。    全部都一五一十告诉众人。    上至虞世南,下至许敬宗,就连房玄龄杜如晦于志宁都没有料到。    这墨宝,那残句,都是来自李恪。    想起红袖是李恪贴身婢女,确实有可能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