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19.避而不见  (第1/2页)
    耿直的于志宁,见不惯房玄龄等人吹捧秦王。    他当即毫不客气,不留颜面批评:“房记室,秦王的这首诗,只能说还行,怎能评价为不错。”    “倘若这首诗都能评价不错,那更好的诗该如何评价。”    众人脸色不善,于志宁当着秦王都敢说实话,更何况他们面前。    如果放在后世,这于志宁就是妥妥的杠精加直言不讳。    房玄龄谦虚微笑,称呼对方:“于从事所言极是。”    他这一番不争辩的样子,令于志宁都没办法继续怼人了。    杜如晦这时出声:“房记室,你怎能如此没有主见,于从事对你一番评价,你就立刻改口。”    “日后若遇到朝政大事,你该不会两面三刀吧。”    众人见状立刻兴奋。    这房玄龄与杜如晦都是秦王最信任谋士,不过二人平日可不对付。    杜如晦这是在说房玄龄以后会不会为了自保而放弃秦王。    房玄龄一改和蔼神色,叹息说道:    “秦王的诗,不同人看有不同评价。倘若因为一首诗,与诸位同僚还有秦王生出嫌隙,玄龄是一万个不愿意。”    这时,杜如晦、于志宁等人都钦佩不已。    这房玄龄高瞻远瞩更在他们之上。    仔细想想,若没有房玄龄这个圆滑的和事佬,恐怕秦王府内的文士也会互相敌视,那到时候是秦王府的损失啊。    于志宁不满道:“难道房记室以为我的心胸如此狭小,会因为一首诗而与你产生仇怨不成吗?”    房玄龄摸着八字胡:    “当然不是,这不是想着若与于从事论诗,恐怕这一天一夜都论不完。”    杜如晦等人细想的确如此。    若争论军国大事还有价值,可争论一首诗的好坏却无意义。    于志宁当即拱手一礼,表示认同。    这时房玄龄说道:“一个月前,四郎作出一句诗,诸位可愿听听?”    四郎是李泰。    众人对这个天资聪颖,才思敏捷的秦王嫡次子好感很大。    不少人都教导过李泰,所以对这个孩子更亲切。    只不过,前两日李泰在修文馆内的月考作弊,并且打赌输给了李恪白蹄乌当真是唏嘘啊。    杜如晦当即开口:“莫不是那句‘月下推门童,关山夜似客,等闲何处至,只有飞云瀑’。”    众人一听感觉眼前一亮。    仅仅六岁今日作出如此诗句,当真是才华横溢,不愧对众人教导。    文士之中年纪最小的许敬宗称赞说道:    “四郎不愧为小神童。“    这个时候,其他人微微皱眉。    李泰顶多算半个开启智慧的孩童,离神童二字还是有一些距离。    但他的诗才加上他尊贵的家世,称之为小神童也勉强。    不得不说,许敬宗溜须拍马是真的厉害。    房玄龄摇头说着:    “小神童还算不上,四郎这诗不说韵律,那对仗就不工整,还缺了一些真情实感。”    杜如晦赞同:房记室所言便是我所想。    于志宁微微皱眉:    “许文士,怎能胡乱给人冠以神童之称?秦王又不在此,你如此夸赞四郎,又没人能听到。”    “于从事你......”    许敬宗涨红脸:“敬宗以为六岁孩童能作诗,到了十岁必定能出口成章,这岂非神童之资?”    他三十岁位列秦王府十八学士之一,可以说最遭到人质疑。    他要想办法证明下自己啊。    于志宁表示不屑。    许敬宗又道:“近日得来一句残句请于从事赐教。”    于志宁没说话,显然看不上许敬宗写的诗。    房玄龄爱诗,连忙说道:    “许文士请说。”    众人也知道许敬宗如此年轻入文学馆,必定是有真材实料,因为每个文士都经过秦王甄选。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